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2-5 13:09 编辑
传统文化被赋予现代色彩
新热情振兴老字号
刘黛娥在她的家乡湖南省龙山县的村子里练习土家织锦的传统工艺。[照片/中国日报]
刘黛娥(音)在周六的春节前完成了几十件带有土家族特色文化元素的手工围巾和披肩的订单。
刘出生并成长于湖南省的一个村庄,在过去的两年里,他为土家族织锦传统工艺引入了一种新技术,该工艺于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的许多顾客都喜欢在春节戴上围巾和披肩,或者把它们作为礼物送给家人和朋友,”刘说,他的村庄位于龙山县庙儿滩镇。
在土家语中,当地的织锦被称为西兰卡普,翻译过来就是“花朵图案的覆盖物”。土家织锦由技艺精湛的织工精制而成,涉及纺纱、穿线、打结、揉捻等十余道工序,有200多个经典图案。
60多岁的刘说:“这些传统产品只有一面是用花纹编织的,另一面是粗糙的。我花了六到七年的时间才掌握了在两侧呈现独特土家族元素的技巧,让我完全满意。”
刘于2007年被评为该工艺的国家级传承人,他说:“手工制作贯穿整个过程,为了制作出比其他工艺更精致的设计,我使用了一条穿梭线,而不是两条。”
这只是刘在从事这项传统工艺的50多年中所使用的创新技术的一个例子,她开始和祖母一起练习这项工艺。
1986年,刘和她的姐妹们开办了土家族织锦生意。
刘说:“当时,很多人都在努力谋生,我想用我的技能帮助他们改善生活。”。
她补充说,她还想推广织锦,这有助于保护传统文化,尤其是土家族没有自己的书写形式。
创办这家公司后,刘敏锐地意识到以丝绸和羊毛等材料制成的传统设计产品的流行。
她通过徒步深入土家族村民居住的山区来收集古代图案。刘说:“我试着把买来的旧的和丢弃的锦缎复原。”。
由于土家族传统的厚锦经常被这一群体的成员用作床上用品,刘选择了丝绸,以达到更轻的触感。她还用织锦制作手提包和绘画,这些都很受旅行者的欢迎。
随着当地文化和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庙儿滩正迎来更多的游客。在与一些人交谈后,刘意识到了当地织锦行业需要发展的方向,并将其推向了高端定制市场。 10月,游客们参观了在北京工艺美术馆举行的“玉魂计划”下创作的作品展。[照片/中国日报]
2017年,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立60周年之际,她带领七名学徒,花了九个月的时间编织了一幅巨大的土家织锦,上面有花鸟、天象、吉祥等经典图案。该项目在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展出。
刘还把顾客的肖像织成了锦缎,卖得很好。
她说:“我们需要创造高质量、高端的产品来保存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增强对民族文化的信心,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苏为古代器皿的设计注入了新的活力。[照片/中国日报]
新颖的设计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41岁的苏大佑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为传统的设计和装饰注入了新的活力。
他拥有中央美术学院动画和绘画背景,在地图和艺术作品等物品上使用青花瓷设计。2007年毕业后,苏和许多艺术系学生一样,主要从事油画和素描创作。他说:“我画得越多,就越想把自己的想法引导到作品中。”。
他在2010年找到了自己的职业,当时他特别被抽象设计所吸引。他说:“即使是路标也能激发我的想象力。”。一本杂志刊登了一个古代瓷瓶的图片,这让苏开始寻找传统的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