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三陵万历文物特展在沪开展

[复制链接] 0
收藏
11
回复
110604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3-9-17 12:56:2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3-9-22 16:10 编辑

明十三陵万历文物特展在沪开展
明十三陵万历文物特展在沪开展
9月15日,观众在展览上观看金爵
明十三陵万历文物特展在沪开展

明十三陵万历文物特展在沪开展

明十三陵万历文物特展在沪开展

明十三陵万历文物特展在沪开展

明十三陵万历文物特展在沪开展

明十三陵万历文物特展在沪开展

明十三陵万历文物特展在沪开展

明十三陵万历文物特展在沪开展

明十三陵万历文物特展在沪开展

明十三陵万历文物特展在沪开展
  当日,万历那年——明十三陵万历文物特展在上海市闵行区博物馆开展,共展出来自北京市昌平区明十三陵博物馆、北京艺术博物馆、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的116件(套)珍贵文物。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3-9-17 13:05: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3-9-17 13:15 编辑

香港科学馆展览展示6.35亿年以来地球生命的演化
明十三陵万历文物特展在沪开展
图为展出的侏罗纪——白垩纪时期完整恐爪龙化石
明十三陵万历文物特展在沪开展
图为奥陶纪中期至晚期的普劳丁栉虫化石
明十三陵万历文物特展在沪开展
图为展出的更新世——全新世时期的真猛犸象
明十三陵万历文物特展在沪开展
图为巨齿鲨化石等,展示志留纪——泥盆纪时期的鱼类演化
明十三陵万历文物特展在沪开展
图为白垩纪晚期的伶盗龙(左)互动展品
明十三陵万历文物特展在沪开展
图为机械恐龙互动展品
明十三陵万历文物特展在沪开展
图为现场人士拍摄机械恐龙
明十三陵万历文物特展在沪开展
图为现场人士观看琥珀展品
明十三陵万历文物特展在沪开展
图为香港科学馆的“灭绝·新生”展览
明十三陵万历文物特展在沪开展
中新网记者 李志华 摄

   9月14日下午,香港科学馆举办“灭绝·新生”展览的新闻界预展,介绍6.35亿年前埃迪卡拉纪以来地球生命的演化。展品包括超过100组各个时期的珍贵动植物化石,如真猛犸象、近鸟龙和叠层石等;也有栩栩如生的机械恐龙和各种有趣的互动展品。并介绍挖掘化石、史前的环境和物种的演化等知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3-9-19 19:58: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3-9-19 20:08 编辑

鉴往知远——新时代考古成果展”在国博举行
明十三陵万历文物特展在沪开展
9月14日,观众参观甘肃武威慕容智墓出土的木质胡人俑
明十三陵万历文物特展在沪开展
9月14日,观众参观陕西西安少陵原十六国大墓出土的骑马吹角俑和骑马击鼓俑
明十三陵万历文物特展在沪开展
   这是山西垣曲北白鹅墓地出土的春秋时期的青铜盒(9月14日摄)
明十三陵万历文物特展在沪开展
9月14日,观众参观展览
明十三陵万历文物特展在沪开展
9月14日,观众参观展览

   目前,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主办的“鉴往知远——新时代考古成果展”正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本次展览以2012年以来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为重点,系统汇集展示全国43家文博考古机构近400件最新考古出土文物,以“走向文明”“协和万邦”“海宇攸同”“殊方共享”四个部分,生动讲述中国境内人类起源、文明起源、中华文明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发展历程。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 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3-9-19 20:22: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3-9-19 20:23 编辑

安阳将培养甲骨文人才
明十三陵万历文物特展在沪开展

   商代(约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的一块甲骨是《汉子:中华文明在书写中的辉煌》中中国的一大亮点。王凯豪/中国日报

   河南省安阳市副市长周三表示,该市计划每年培训100名教师进行甲骨文研究。甲骨文是一种刻在龟壳和牛肩胛骨上的古老汉字。

   最早可追溯到3300年前的商代晚期(约公元前16-11世纪),大多数刻有铭文的骨头都是从今安阳殷墟周围地区挖掘出来的。

   安阳市副市长常惠琴表示,该市还计划举办表彰碑文的活动,并重点培养该领域的人才。
   
   她在教育部主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它还将努力提高课堂上对甲骨文的认识,并补充说,这些努力将使该市成为国际甲骨文研究的重要场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5#
 楼主| 发表于 2023-9-19 22:03: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3-9-19 22:24 编辑

调查结果揭示了首都令人印象深刻的过去
明十三陵万历文物特展在沪开展
2019年冬天,北京考古研究院研究员丁丽娜(右)在中都遗址参加发掘。《中国日报》

   这座800年前的城市在新商业区附近出土。

   位于北京西南部的丽泽金融商务区是众多玻璃墙高层建筑的所在地,这些建筑是守卫这座中国首都新地标的骄傲哨兵。

   该区于2021年底才开放,但附近的地下是中都古城墙和护城河,1153年,中都成为金朝(1115-1234)的首都。这是中国王朝第一次将北京作为首都。

   中都城墙遗址在2019年和2020年出土了2900多平方米,其中最厚处宽24米的一段西墙保存最为完好。

   古城遗址,连同古代居民使用的厨房工具和装饰物,都保存在遗址或博物馆中。

   纪念北京建都870周年的展览于6月10日在北京考古遗址博物馆开幕,展览将持续到9月30日。

   
博物馆共展出了来自六个晋朝遗址的187件文物,包括晋中都遗址的建筑作品、瓷器、金银器、玉器、陶器和反映日常生活的壁画。

   居住在中都的女真人和汉族人留下的实物和其他痕迹,描绘了居民居住的皇宫、小巷和胡同,以及城门、护城河、街道和皇室成员的坟墓。

   北京的著名景点,如昌平区的银山塔林和丰台的卢沟桥,都是在金都中都时建造的,也在展览中被重点介绍。

   北京考古研究院研究员丁丽娜专注于研究辽(907-1125)、金和元(1271-1368)王朝,他说:“我们可以通过金代墓葬文物的文化方面来观察女真人和汉族人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例如,在一个汉族墓地,我们不仅发现了汉族人信仰的佛教铜饰品,还发现了一个小铜人雕像,人们普遍认为这是女真人原始萨满教中使用的仪式物品。


   “在墓葬中,我们还发现汉族和女真族之间的民族文化融合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两个民族相互影响和促进。”
明十三陵万历文物特展在沪开展
      在北京考古遗址博物馆正在进行的展览中,展出了金代(1115-1243)的文物。杨志国/中国日报

   丁说,金代的陵墓系统,即帝王陵墓建在首都附近的山上,遵循了唐(618-907)和宋(960-1279)王朝的形状和结构。

   “陵墓的布局也是女真文化和汉族文化融合的证据,”丁说。

   她补充说,由于迁都和帝陵,大量女真贵族和武士,以及渤海和契丹等少数民族的人来到中都,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在金朝120年的历史中,金朝曾两次迁都。公元1153年,金朝第四代皇帝完颜梁即位,从东北城市上京(今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迁都燕京(今北京)。中都也因其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交通连接而被皇帝选为王朝的首都。

   晋朝以前,中国古代王朝的都城大多位于河南洛阳或陕西西安。在此之前,河南的二里头和殷墟是夏商王朝(约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的都城。

《北京时事》一书,清乾隆(1711-99)年间(1644-1911)写道:“从古代开始,皇帝们在许多地方(中国各地)都建立了自己的首都。长期以来,只有关中平原被他们视为首都。现在,只有燕京可以与之相媲美,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认为是首都。”

   北京,始建于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771年)燕国的首都冀,在唐朝只是中国北方的一个边城,在辽朝是南方的首都。晋朝时称中都,是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元朝开国皇帝忽必烈将中都改称大都,并宣布为国都。

    1403年,朱棣,又名永乐皇帝,明朝第三代皇帝(1368-1644),决定将首都从南京迁至北平,并将后者更名为北京。

   1644年,清朝第一位进京的皇帝顺治皇帝将首都从盛京(今辽宁省沈阳市)迁至北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6#
 楼主| 发表于 2023-9-19 22:37: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3-9-19 22:40 编辑

明十三陵万历文物特展在沪开展

   转折点

   北京市考古遗址博物馆副馆长、新展联合策展人刘乃涛说:“金代中都的建立,不仅是古代王朝发展的新阶段,也是北京城市发展史上的一个新时代,标志着中国首都城市史上的转折点。

   “中都的总体布局与汴梁(今河南开封市)相似,汴梁是北宋(960-1127)的都城,影响了元、明、清三代的都城建设。

     金代中都建成建都后,形成了遵循中轴线建都的原则。后来,北京沿着中轴线进行了扩张,并遵循了为中都制定的布局

    刘说中都包括皇城、宫城和外城。陶器店、铁器店、糕点店和居民住宅分布在从皇宫延伸出来的南北中轴线上。

    作为金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统治阶级和来自不同社会阶层和民族背景的人们聚集在中都。它还吸引了大量的企业和工匠。

    居民和商业的结合帮助中都吸收和融合了汉族文化的特点和游牧传统,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和发展。

    生活区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刘说,辽代封闭的社区被一种白天开放的制度所取代,在这种制度中,街区以及商业街和小巷都是开放的。

   刘说:“在初唐和辽朝时期,北京的生活区四面都围起来,在社区中心有一个广场。”。“生活区类似于现代社区,四面墙环绕,每个主方向都有一扇大门。大门早上打开,晚上关闭。”

   他说,在中都建立的新住宅区与早期的不同,并补充说,考古发掘揭示了墙壁的拆除和大门的消失。开放的街道和小巷与住宅社区融为一体。结果,这座城市的经济和商业蓬勃发展。

   据记载,中都在其最繁荣的时期,共有62个封闭式住宅小区,每个小区占地约500平方米。这些社区大约在凌晨4点或5点开放,下午6点或7点关闭。
明十三陵万历文物特展在沪开展
北京房山区的金代帝陵鸟瞰图。杨志国/中国日报
   防御系统

   金朝皇帝完颜梁决定迁都,在中都周围建立了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以防止来自北方蒙古部落的潜在攻击。金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之一。

   北京考古研究所的丁说,在唐朝之前,对首都防御能力的强调是高墙和深沟。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更多的火炮被用于军事战斗,城墙需要改进。

   她说:“城墙高约16至18米,护城河宽66米。城墙、护城河和其他设施,如形状像马头的防御塔,构成了中都的防御工程。”。

   在女真政权成立之初,统治者面临着来自契丹游牧民族的抵抗和镇压。如果没有坚固的城墙,女真人口可能会被这个强大的北方部落消灭。

   后来,女真人面临蒙古人的威胁。

    丁说:“对于一座古城来说,外防御是至关重要的。一旦外城墙被攻破,内城的防御基本上就失效了。”。

   她补充说,在各个时期,所有金朝统治者都出台了鼓励农业的政策。

   她说:“他们对土地和农业的重视带来了稳定,以捕鱼和狩猎为生的女真人开始定居,这加深了他们对城市的依赖。”。

   丁说,虽然中都城门尚未被发现,但发现像马头一样的护城河和城楼,有力地证明了中都作为都城拥有完整的防御体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7#
 楼主| 发表于 2023-9-19 22:46:25 | 只看该作者
明十三陵万历文物特展在沪开展
北京考古遗址博物馆的外观。杨志国/中国日报

   过去和现在

   中都,占地25平方公里,是金朝62年的首都。北京最早的中轴线也是中都的中轴线,尽管它位于今天北京的西南部。

   丁说:“完颜梁第一次迁都中都时,这个城市的人口相对较少。”。她补充道,为了增加人口和促进城市发展,出台了为期10年的劳动税免税政策,以吸引更多居民在中都定居。

   她说:“中都是一座充满神秘感的城市,所以当我知道我有机会在2019年底挖掘古代遗址时,我感到荣幸和兴奋。”。

   “脚下是一座有800多年历史的首都。作为最早发现这些建筑是如何建造的人之一,我意识到我有很大的责任和义务为公众进行考古工作。”

    2020年冬天,丁带领的考古发掘队在丽泽Soho大楼下发现了一个金代十字路口。丁说,巧合的是,在发现十字路口的地方,北京地铁14号线和16号线之间有一个互通式立交。

    北京市政府表示,一个主题城市公园考古遗址——金代中都——的竞标已于4月开始。该公园占地15万平方米,将位于丰台丽泽商业区及其周边。预计工程将在一年内完工。

   市政府官员表示,将提供文化展览和公共服务场所,以及一个突出中都历史的户外展示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8#
 楼主| 发表于 2023-9-20 18:11: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3-9-20 21:27 编辑

陕西发现北周开国君主宇文觉静陵
明十三陵万历文物特展在沪开展
图为2022年10月16日拍摄的出土的载物骆驼
明十三陵万历文物特展在沪开展
图为甲骑具装俑。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明十三陵万历文物特展在沪开展
图为跪坐女俑。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明十三陵万历文物特展在沪开展
图为2022年10月16日拍摄的出土的持盾武士俑
明十三陵万历文物特展在沪开展
图为2022年10月16日拍摄的出土的小冠立俑
明十三陵万历文物特展在沪开展
图为2022年10月16日拍摄的出土的镇墓兽
明十三陵万历文物特展在沪开展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供图
明十三陵万历文物特展在沪开展
图为镇墓兽。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中新网西安9月19日电 (记者 阿琳娜)记者19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陕西省咸阳市洪渎原发现北周开国君主孝闵帝宇文觉静陵,这是继北周武帝孝陵之后经过考古发掘的第二座北周帝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9#
 楼主| 发表于 2023-9-21 20:31: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3-9-21 20:49 编辑

汉文帝霸陵殉葬坑发现大熊猫骨骼,揭示皇家陵园的珍贵秘密!
明十三陵万历文物特展在沪开展

明十三陵万历文物特展在沪开展

明十三陵万历文物特展在沪开展

明十三陵万历文物特展在沪开展


汉文帝霸陵殉葬坑发现大熊猫骨骼,揭示皇家陵园的珍贵秘密!

   在陕西西安汉文帝霸陵西侧的动物殉葬坑发掘过程中,一项惊人的发现震撼了考古界:2000多年前的大熊猫骨骼。这个首次发现的陪葬坑不仅揭示了古代陪葬的广泛对象,更为研究西汉帝陵制度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明十三陵万历文物特展在沪开展
   距离汉文帝霸陵南方约2公里的地方,位于陕西西安白鹿原的汉文帝刘恒的母亲薄太后的南陵成为了这项考古发现的关键地点。这里出土了一大批完整的金银器,其中一枚罕见带文字器物更是引人瞩目
明十三陵万历文物特展在沪开展
   更令人意外的是,发现了一处名为“地下苑囿”的陪葬区,里面葬有珍禽异兽,甚至大熊猫和金丝猴等“国宝级”动物的骨骼,其中大熊猫的骨架保存完整。

   

   按史书《史记》记载,汉文帝时期的西安附近环境适宜大熊猫生长,文中提到了“渭川千亩竹”揭示了这一点。这意味着在古代,大熊猫是皇家苑囿中备受重视的珍稀动物。

明十三陵万历文物特展在沪开展
   考古专家表示,他们以前从未见过这样的陪葬形式,这个特殊而首次出现的动物殉葬坑或许是皇家陵园地下苑囿的象征。这一发现为深入研究西汉帝陵制度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古代陪葬文化有悠久历史,人们用各种动物作为陪葬对象,展现了不同时期人们对于宠物情感和对来世的信仰。除了大熊猫,古代陪葬中还有一些引人注目的例子。


   在古希腊,人们将战马陪葬,以体现武士的荣耀;在古埃及,法老王将狗作为陪葬对象,代表着对忠诚和保护的崇敬;而在古代中国,一些皇帝可以选择将猴子陪葬,有时候是出于对机灵和聪明的赞美。

明十三陵万历文物特展在沪开展
   这次汉文帝霸陵发现的大熊猫骨骼,再次刷新我们对古代陪葬文化的认知。它不仅仅象征着当时皇家对大熊猫的重视,更为我们提供了对古代皇家园林的了解。

   地下苑囿的存在意味着皇帝们致力于打造一个供皇家动物们生活的宜居环境,这也反映了当时皇帝们对自然生态的保护和对动物的善待。
明十三陵万历文物特展在沪开展

   这一发现对于加深对西汉帝陵制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古代帝陵不仅仅是帝王的陵墓,更是一个集政治、宗教、文化于一体的重要场所。这次发现的大熊猫骨骼将为我们揭示更多有关这一制度的未知之处。


   综合考古、历史、文化等多重学科,我们对于古代陪葬文化的认识正逐步扩大。从这个角度看,大熊猫骨骼的惊现汉文帝霸陵殉葬坑,不仅仅是一项考古发现,更是一次对于古代文明的重新解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0#
 楼主| 发表于 2023-9-22 19:07: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3-9-22 19:28 编辑

从专业知识到开始
明十三陵万历文物特展在沪开展
罕见的宋代拓本(960年-1279年)正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一个展览中展出。《中国日报》

   赵报道,将图像转印到纸上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

   拓印,即在纸上描字,在宋代(960年-1279年)形成。木版印刷术早在两个世纪前就已经发明,甚至出现了使用金属字体的活字印刷术。然而,对于那些不仅着眼于某一特定作品的内容,而且着眼于书法艺术展示的人来说,拓印似乎是最好的选择。

   要进行任何拓印,一幅特定的书法作品必须首先由雕刻大师以1:1的比例从纸转录到石头——或者在罕见的情况下是木头。

   这不是一项容易的任务,但最终目标不是让角色留在那里,而是将他们的活力转移到纸上。

   为了做到这一点,在刻有文字的石碑表面放了一张薄薄的纸。然后,在适当的压力下,将水和墨水平稳地涂在纸的背面,以软化纸,并将石碑的细节彻底转移到纸上。让纸干燥,最终从石头表面剥离,并随身携带原件的复制品。

   在宋代,这种手工技术被反复使用,使受过教育的宋代社会成员能够接触到自己时代或以前时代的大师书法作品,这些作品的文化影响

   通常,原始书法,甚至其石刻,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丢失,因此拓片成为曾经存在的大师作品的唯一幸存证据。从这个意义上说,宋拓本及其背后的拓本,有助于保存当时和现在都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

   现在,艺术爱好者们有机会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举办的一个展览上品尝到这一集体努力的一些最突出的成果,该展览完全致力于宋拓本。在展出的40件作品中,有20件来自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共收藏了150件宋拓本。另一半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美术馆。


明十三陵万历文物特展在沪开展
   宋代拓本《兰亭诗集序》,据信是4世纪书法家王羲之所作。赵旭/中国日报

   该博物馆于1971年在已故香港慈善家李(1915-2007)的支持下成立,旨在通过收集、保存、研究和展览中国古代和前现代的文物来为大学社区和岛屿服务。

   9月15日,中大副校长兼校长团在开幕式上致辞时说:“60年来,中大始终高度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价值。我们始终秉承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中西融合的使命。”

    9月15日,李的儿子李在北京,李首次将中大收藏的拓片借给了中大美术馆。

   钱-李说:“与他的兄弟姐妹不同,我父亲没有去海外留学。相反,他在北京燕京大学度过了一段时间,在那里他对中国前现代艺术产生了持久的热情,并与后来加入收藏工作的人交上了终身的朋友。”。

   其中一位朋友是李的燕京大学校友、香港银行收藏家胡(1910-93),他捐赠的瓷器和其他中国古代文物如今占据了上海博物馆的整个画廊。

   1975年,胡向故宫博物院捐赠了一件宋代拓印的二世纪石刻《华山寺碑》。在目前的展览中,它与另一件同样铭文的宋拓本重聚,由于已故的李,该拓本在1971年成立时进入了中大美术馆。

   “这块石头本身在明朝(1368-1644)就被毁坏了,”中国古代备受推崇的拓片专家施安昌说。“如今,现存的拓本只有四件,其中两件在这里展出,另一件来自故宫博物院,年代为明初,最后一件也是宋代,在东京书法博物馆展出。”

   1975年,施的恩师马子云(1903-86)远行接受胡赠送的珍贵礼物。

   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说:“这里不仅展示了水墨之美、书法、版画和拓印艺术,还讲述了充满文化自豪感和集体精神的故事。”。

   联系作者:zhaoxu@chinadaily.com.c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广播台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