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3-9-22 19:28 编辑
从专业知识到开始 罕见的宋代拓本(960年-1279年)正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一个展览中展出。《中国日报》
赵报道,将图像转印到纸上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
拓印,即在纸上描字,在宋代(960年-1279年)形成。木版印刷术早在两个世纪前就已经发明,甚至出现了使用金属字体的活字印刷术。然而,对于那些不仅着眼于某一特定作品的内容,而且着眼于书法艺术展示的人来说,拓印似乎是最好的选择。
要进行任何拓印,一幅特定的书法作品必须首先由雕刻大师以1:1的比例从纸转录到石头——或者在罕见的情况下是木头。
这不是一项容易的任务,但最终目标不是让角色留在那里,而是将他们的活力转移到纸上。
为了做到这一点,在刻有文字的石碑表面放了一张薄薄的纸。然后,在适当的压力下,将水和墨水平稳地涂在纸的背面,以软化纸,并将石碑的细节彻底转移到纸上。让纸干燥,最终从石头表面剥离,并随身携带原件的复制品。
在宋代,这种手工技术被反复使用,使受过教育的宋代社会成员能够接触到自己时代或以前时代的大师书法作品,这些作品的文化影响
通常,原始书法,甚至其石刻,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丢失,因此拓片成为曾经存在的大师作品的唯一幸存证据。从这个意义上说,宋拓本及其背后的拓本,有助于保存当时和现在都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
现在,艺术爱好者们有机会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举办的一个展览上品尝到这一集体努力的一些最突出的成果,该展览完全致力于宋拓本。在展出的40件作品中,有20件来自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共收藏了150件宋拓本。另一半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美术馆。
宋代拓本《兰亭诗集序》,据信是4世纪书法家王羲之所作。赵旭/中国日报
该博物馆于1971年在已故香港慈善家李(1915-2007)的支持下成立,旨在通过收集、保存、研究和展览中国古代和前现代的文物来为大学社区和岛屿服务。
9月15日,中大副校长兼校长团在开幕式上致辞时说:“60年来,中大始终高度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价值。我们始终秉承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中西融合的使命。”
9月15日,李的儿子李在北京,李首次将中大收藏的拓片借给了中大美术馆。
钱-李说:“与他的兄弟姐妹不同,我父亲没有去海外留学。相反,他在北京燕京大学度过了一段时间,在那里他对中国前现代艺术产生了持久的热情,并与后来加入收藏工作的人交上了终身的朋友。”。
其中一位朋友是李的燕京大学校友、香港银行收藏家胡(1910-93),他捐赠的瓷器和其他中国古代文物如今占据了上海博物馆的整个画廊。
1975年,胡向故宫博物院捐赠了一件宋代拓印的二世纪石刻《华山寺碑》。在目前的展览中,它与另一件同样铭文的宋拓本重聚,由于已故的李,该拓本在1971年成立时进入了中大美术馆。
“这块石头本身在明朝(1368-1644)就被毁坏了,”中国古代备受推崇的拓片专家施安昌说。“如今,现存的拓本只有四件,其中两件在这里展出,另一件来自故宫博物院,年代为明初,最后一件也是宋代,在东京书法博物馆展出。”
1975年,施的恩师马子云(1903-86)远行接受胡赠送的珍贵礼物。
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说:“这里不仅展示了水墨之美、书法、版画和拓印艺术,还讲述了充满文化自豪感和集体精神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