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飞跃报道,陕西省柳林村正在利用其自然禀赋推动当地工业发展,并为该地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
走在柳林村的山路上,人们常常能看到一缕淡淡的红色掠过树林和天空。
朱鹭是一种特殊的当地鸟类,人们普遍认为朱鹭的出现是吉祥的,因为朱鹭被认为是好运的预兆。
由于地方当局过去十年来的生态保护和恢复努力,一度濒临灭绝的柳林鸟类现在已成为一种常见的景观,柳林栖息在中国西北部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南部山区。
该村有清澈的水域、开阔的湿地和大量高大的树木,是朱鹭筑巢的理想场所。
起初,科学家们唯一担心的是,寒冷的冬天,河流结冰,是否会导致鸟类食物短缺。
2013年4月,科学家建造了一个设施,专门用来训练圈养的朱鹭,以适应铜川的野外生活。三个月后,32人被释放到柳林林业站,2015年又有30人被释放。
在承担朱鹭守护者角色的当地村民的不懈努力下,这些珍贵的鸟类经受了寒冷的冬天,它们的数量一直在增加。
该项目不仅改善了该地区的生态条件,还为居民创造了就业机会。
2016年,耀州区林业局从贫困家庭雇佣了16名村民。罗建丽就是其中之一。
在过去的六年里,这位59岁的老人每天早上都会随着云雀一起起床。
他首先清洁并消毒朱鹭活动区,然后准备一篮子蠕虫,并将其传播到青翠的草原上。然后,成群的鸟下来享用早餐。
这只鸟的特写镜头。【石通刚摄/中国日报】
“他们喜欢东方风信子和面粉甲虫,”罗说,他还补充道,下午还会给他们第二次喂食。
他自豪地说:“朱鹮害怕人类,但它们并不害怕我,因为我已经喂养它们很长时间了。”。
除了喂食,罗还密切关注鸟类的活动。从三月到六月,罗和他的同事检查它们的巢穴,确保它们的交配不会受到任何人类干扰。
“我们还用光滑的塑料纸包裹树干和树枝,以阻止可能的蛇袭击,”罗解释道。
“在树下还设置了安全网,以防雏鸟坠落。”
虽然这项工作是劳动密集型的,但罗和他的同事们对他们的细致和彻底的工作感到高兴。
他们不仅有稳定的收入,而且喜欢与长着羽毛的朋友在一起。
罗说:“如果我不出去看鸟,我会觉得好像缺少了什么。”。
当地人、鸟类和自然和谐共存,吸引了大批游客,为村庄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
柳林曾是陕甘边境地区革命根据地的南门。以原始山脉和沟壑为特征的复杂地质条件将其与外界隔绝,使其基础设施基本上处于欠发达状态。
朱鹮在树林中觅食。【石通刚摄/中国日报】
除了环境条件改善外,该村还见证了当地工业的进步,增加了居民的个人收入。
2020年初,从北京到柳林担任该村第一书记的陆基面临着如何发展既能带来财富又能保持当地生态完整性的产业的困境。
他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派去帮助村里的发展。
“工业发展的选择非常有限,”卢说。
经过实地调查,他敏锐地意识到当地现有蘑菇种植园的潜力。
柳林是耀州庙湾镇第一个种植蘑菇的人。当地气候非常适合它,但过时的种植设施和不可靠的销售渠道需要改进。
卢与村民们合作,将蘑菇棚的数量从55个扩大到90个,并建造了22个蘑菇栽培房屋。
他还在蘑菇贮藏和加工升级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并努力将产品销往国外。
陕西省铜川市柳林村,一名当地村民在一家社区工厂加工桃核。【石通刚摄/中国日报】
自2017年以来,崔占峰见证了该行业发展的重大变化,当时他辞去了高薪的城市工作,回到柳林创办了一家蘑菇种植企业。
崔说:“村里大力发展蘑菇产业,以缓解贫困。”。
“通过转让土地使用权、改善设施、邀请专家和教授进行培训和指导,扩大了种植规模。”
据陆说,迄今为止,蘑菇产业为当地人创造了60多个就业机会,使他们的年收入从约7000元(974美元)提高到12000元。
Lu还通过让媒体和网络名人在当地种植园宣传他们的魅力,成功地将该村的蘑菇放在了地图上。
柳林的蘑菇产业也波及到了庙湾镇附近的村庄,每年总共生产600万公斤蘑菇,其中一些销往海外市场,包括韩国和美国。
崔说:“蘑菇产业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为了寻找更多的方式增加村民收入,地方当局还重点推广野生桃核工艺。
每年春天,山上的桃树都是最先开花的。经过六个月的生长,果实落到地上,村民们把它们捡起来,让它们晾干长达三个月。这些桃核被用来制作各种形状和大小的工艺品。
左林斌在2016年迈出了大胆的一步,推出了桃核加工业务,并享受到了成功的滋味。
“人们在线下订单,”左说。
耀州区一位村民正在收割蘑菇。【石通刚摄/中国日报】
2018年,他与四个当地家庭建立了合作社,带领30多名村民开发当地资源。
看到桃核加工业务初具规模,陆萌生了在高铁站宣传工艺并在火车上销售产品的想法。
大大提高了当地山桃坑工艺品的知名度,拓宽了产品的销售渠道。
迄今为止,柳林村的桃核枕头、靠垫和拖鞋正在全国各地销售。
崔振安满足于靠自己的门阶谋生。
他身体有问题,这使他无法从事艰苦的工作。现在,矿坑处理帮助他收支平衡。
他说:“我还从行业中获得红利,以及食品和最低社会保障福利。”。
左很高兴地看到,矿坑加工行业使村民能够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收入,而不必远行。
为了给乡村生活增添趣味,当地政府还举办了阅读和技术培训课程。
“我们想在村里创造一些积极自信的氛围,”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