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1-9-11 08:57 编辑
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光绪版《嘉应州志》中的客家方言
来源:守心斋
光绪版《嘉应州志》之方言卷
这是对他人称呼父母而言的。
我们一般当面称呼父母,都叫“阿爸”“阿妈”或是“阿眉”。
儿时乡间,有一种更亲切而古老的叫法——“嫩”。就一个音,十分亲切。因为这个音和客家的“乳”字的发音是一样的。婴儿吃奶叫“食嫩”,故此称呼母亲叫“嫩”。
祖父曰阿公,祖母曰阿婆,曾祖父曰公大,曾祖母曰婆大,祖之兄弟曰伯公、叔公,其妻曰伯婆、叔婆。
这里的“大”通“太”,“公太”“婆太”。
再往上一辈,曾祖父的父亲叫“公白”,母亲叫“婆白”。
称呼伯父的妻子为“伯眉”,叔父的妻子为“叔眉”,也有统称“眉眉”,一般写成“姆姆”,“眉”是客家话的发音。
妇人称君舅曰家官,君姑曰家娘。
儿媳妇对外人称呼自己老公的爸爸叫“家官”,妈妈叫“家娘”。
夫之兄曰阿伯、曰大郎,夫之弟曰阿叔、曰小郎。
夫之姊曰姊,夫之女弟曰小娘姑。
子之妻曰新妇。
岳母称女婿“细郎”,婆婆称儿媳妇“新舅”。
弟读为大之平声。
弟叫“老睇”
妇人谓夫之兄弟之妻统曰子嫂,于弟之妻曰老弟新妇,
这里的“新妇”念做“心舅”。
于子女统曰子息,
兄公称弟之妻曰姆。
这里后面的注释,为子女之称,若伯姆叔姆耳
亲家翁曰且公,亲家母曰且姆,亲家兄弟曰且伯且叔
亲家母之间互相称呼“恰眉”。
这里的且公、且伯、且叔的称呼没有亲耳听到过。
不过我遇到过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习俗。就是妇女生产后,娘家人去婆家探望。娘家人按新生儿的叫法称呼婆家人,就是用小宝宝的口吻称呼婆家人。婆家人也一样按照小宝宝的口吻称呼娘家人。例如,孩子的舅舅管孩子的爷爷叫“阿公”,反过来人家就叫他“阿舅”。孩子尚在襁褓,新的称呼已经满满地叫开了,显得十分喜庆和热闹。
男子曰赖子,女子曰妹子
一般人交谈的时候才会用这个称呼,如生儿子叫“炯赖子”,生女儿叫“炯妹子”。
男孩子一般称呼为“古”,如男孩小明叫“明古”,男孩志远叫“志远古”或是“远古”。
女孩一般称呼为“嫲”,如女孩香兰叫“兰嫲”,女孩春香叫“香嫲”。 客家乡下也常用排行来称呼,而且是男孩女孩一起排行的。如排行第二的男孩,叫“阿二古”,女孩叫“阿二嫲”。
现在很多独生子女的,父母疼爱有加,从小到大,都管男孩叫“阿妹”。
妻父谓之丈人老,妻母谓之丈尾哀,亦曰丈尾婆。
老公对外人称呼自己的岳父叫“丈人佬”,岳母叫“丈眉哀”。
子女之最者曰满子,爱怜少子曰惜满子。
这个似乎不是称呼子女的,而是祖辈称呼小孙辈的,且不论男女。
通常最小的孩子最受大人疼爱,亲切地称呼为“尾(读咪)满子”。
曾孙曰塞子。
赤子曰(左牙右子)(左牙右亚)。
大人称呼不会说话的婴儿叫“昂雅”,其音类似于小婴孩的咿呀声。
童生考试皆曰相公。
这是指以前的科举考试,现在已经不用了。不过打麻将上有一个说法,如果摸牌的时候,不小心多了一张牌,无法胡牌了,叫“大相公”;如果少了一张牌,也同样无法胡牌,叫“细相公”。
夫谓妻曰老婆,妻谓夫曰老公,亦曰夫主。
妾谓之小,亦曰阿姆支。
新时代已经无妾,所以“阿姆支”就变成骂人的话。
爱子曰吾子。
年老无子者谓之孤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