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的蘑菇你别采!广州近期多人蘑菇中毒

[复制链接] 0
收藏
0
回复
6443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0-6-11 17:37: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路边的蘑菇你别采!广州近期多人蘑菇中毒

来源:南方网 朱晓枫


  夏季雨水纷纷,地上的蘑菇也长了起来。蘑菇虽鲜美,千万别乱采!

  近日,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职业病科中毒临床科张伊莉副主任医师就接诊了多名蘑菇中毒的患者。医生提醒,广东急性毒蕈中毒事件全年可发生,但相对集中发生在气候潮湿、多雨的第二、三季度,不要凭个人经验鉴别蘑菇是否有毒,不要私自采摘食用野生蘑菇。

患者误食的近江粉褶菇

  尝了几口野生蘑菇,男子急性中毒

  6月6日,一名青年男子急匆匆地来到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就诊,随身带上了一包蘑菇。原来,前一天上午,他在广州市天河体育中心游泳馆附近看到树下的野生蘑菇,忍不住想尝一口。谨慎起见,他把菌伞部分捏碎,只吃了少许碎片,后面几口觉得味道不对吐了出来,随后喝了不少水。

  这名男子本来以为没啥事,没想到中午突然出现了恶心、腹泻、呕吐的症状。第二天早餐后,他还是觉得胸闷,所以立即去了医院。

  该男子以拟“急性毒蕈中毒”(即急性毒蘑菇中毒)收入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目前仍在住院。男子带来的蘑菇标本被立即送检,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鉴别确定为铅绿褶菇。他身体已无特殊不适,但生化指标有反复。

  张伊莉介绍,铅绿褶菇为广东常见中毒菌属,以胃肠型为主,一般来说不会有后遗症。近年来,该院收治数十起铅绿褶菇中毒,但此例为该院收治的第一例生吃蘑菇中毒病例。

  目前急性毒蕈中毒尚无明确的特效解药。进食后尽早洗胃、导泻、清除吸收的毒物,针对不同中毒类型的对症支持、器官保护是急性毒蕈中毒诊治的基本方法,脏器支持,对死亡率极高的肝损害型毒蕈中毒应尽早运用血液净化治疗。

患者带来的蘑菇被鉴定为铅绿褶菇

  吃了“荔枝菌”,一家四口中毒

  吃铅绿褶菇中毒的男子入院不久,张伊莉又收治了4名蘑菇中毒的患者,主要是腹泻、呕吐等胃肠道症状。

  患者也是在野外采摘了蘑菇,以为是“荔枝菌”采回家烹食,没想到“放倒”了一家人。患者带来的蘑菇被立即送检,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鉴别确定为近江粉褶菇。

  张伊莉介绍,近江粉褶菇为广东常见中毒菌属,以胃肠型为主,一般来说不会有后遗症。2019年,该院也是在荔枝成熟的季节,收治了多起该菌中毒病例。患者为从化当地居民,常年在荔枝树附近采集荔枝菌。但因近江粉褶菇的外形与荔枝菌极其相似,这些有经验的居民仍中招了。

  如何辨别毒蘑菇?张伊莉说,急性毒蕈中毒是常见的食物中毒。据统计,我国已报道的毒蕈有400多种,广东的毒蕈有200多种,其中致命的有十余种。不少人认为蘑菇颜色鲜艳的就有毒,但例白毒伞、灰花纹鹅膏等这类有剧毒的蘑菇,样子都很普通。

  “我曾收治在花都吃野生蘑菇导致群体中毒的患者,说自己在老家一直采集进食,味鲜味美,来到广东登山时再次发现,忍不住采摘进食,但最后中毒了,才知道吃的是‘白毒伞’。”张伊莉说,临床已接诊多例此类患者,除采食新鲜蘑菇造成中毒外,近年食用干鲜蘑菇因混杂有毒蕈类导致中毒的事件也逐年增多,不建议凭个人经验鉴别野生蘑菇。

  蘑菇中毒最严重可致死

  毒蘑菇种类繁多,不同的蘑菇造成的急性中毒累及的器官组织有很大的差异,其预后及治疗方法也不同。

  张伊莉介绍,目前,根据中毒的累及组织器官与临床表现的不同,通常可将急性毒蕈中毒分为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肝损害型、肾损伤型、横纹肌溶解型及光过敏性皮炎型等,各型间可有重叠。其中,肝损伤型(例如白毒伞、灰花纹鹅膏等)最为严重,是造成广东毒蕈中毒死亡的主要蕈种,重症者短期内暴发急性广泛肝细胞坏死、快速进展为肝衰竭、肝性脑病,病死率高,占全部毒蕈中毒死亡比例的90%以上。

  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是广州市指定的化学中毒临床救治基地,2002年起,该院开始将综合治疗技术模式运用于急性毒蕈中毒,至今共完成158例急性毒蕈中毒的诊治,治愈145例,治愈率91.8%,死亡率8.2%,救治成功率高。

  张伊莉提醒,不要私自采摘食用野生蘑菇,更不要生吃“蘑菇刺身”。如发现异常,要立即到就近医院尽早洗胃、导泻、清除吸收的毒物,到专业医疗机构根据不同类型的毒蕈使用不同治疗方法,避免延误治疗的同时避免过度医疗造成的损害。例如急性胃肠炎型毒蕈中毒病人是无需血液净化治疗的,而肝损害型、横纹肌溶解型、肾损害型是需要尽早血液净化治疗的。值得注意的是肝损害型发展过程也有胃肠炎期和假愈期,容易误诊。

  在蘑菇中毒的诊断上,目前诊断主要依据进食毒蕈史,特别为野生蕈或自行采摘者,同时进食者集体发病等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症状及专业机构对毒蕈外形的辨别。亦可通过采集中毒者进食的蘑菇样品、食后残留物、呕吐物、血液或尿液等进行毒素检测。目前检测的主要是鹅膏肽类毒素(肝损害型毒素)。因此,蘑菇中毒患者一定要将吃剩的蘑菇、蘑菇汤留下,送检专业机构鉴别确定所食毒蕈种类。

  南方日报记者 朱晓枫 通讯员 洪霞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广播台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