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根:未来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对技术说“不”的能力

[复制链接] 0
收藏
0
回复
193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0-1-17 08:59:4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0-1-17 09:01 编辑

李培根:未来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对技术说“不”的能力


李培根:未来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对技术说“不”的能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
李培根:未来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对技术说“不”的能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发表主旨演讲: 李培根

      李培根、 男,1948年12月27日出生于湖北武汉,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原校长。

    李培根被华科大学生习惯性地称为“根叔”。不论学生在公开还是私下场合这样相称,他都会欣然应答。他发表科技论文近百篇,出版专著3部,2010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他在制造业信息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是中国制造业信息化方面的知名专家。

    近日,2020未来教育论坛暨北京大学未来教育管理研究中心成立大会在京举行,论坛主题为“大变局下的未来教育与可持续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出席并演讲,他认为在未来的教育中,教师在学校的教育活动中的存在方式应该改变。以下为演讲实录:

    面对未来,中国教育应该有什么样的预警机制?

    首先在工程上,比如AI技术的应用方面,工人装配在全息画面的引导下怎么一步一步地操作。以前我们讲机器是工具,但是现在好像这个形态在改变。当然,在我们讲的这种情况下,还不能说人是工具,但至少这个人不是主人。人不是主,机器不是从,更多的是一种伙伴关系。

    我们要从人的意义上理解教育,不能从工具的意义上理解教育。那么,未来在人类存在形式改变的情况下,我们的教育应该有什么样的预警机制?这是我们要思考的。

    未来的世界现在已经开始了,人的身体活动在减少。而且有学者讲,数字智能系统的出现造成了一个更微妙、更深远的效果——生命动力或者意义的失调。请大家注意,我们不要小看这件事情,可能它以后会变得越来越严重。人到这个世界上,应该通过努力奋斗,才获得生命的意义。现在技术持续发展,如果真的导致生命动力或者意义的失调,这个失调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我们教育界怎么去看待这个问题?

    我们可以看到的一种危险是什么?就是技能退化,这是美国学者哈里讲的。还有一个学者谈到自动化孤立综合症,在这样的工作中,工人感觉自己像机器人,如同我前面谈到的“人到底是工具还是什么”,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同时,多数人没有意识到,但我们仔细想想就能够感觉到的,是我们的存在形式正在改变。非生物科技已经跟我们的存在结合在一起,手机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大家会说科技很早就跟人的存在结合在一起了,比如我们很早就有飞机、汽车了,但那些东西并没有成为我们生活必需的一部分。今天不一样了,手机是不是真的和你的存在紧密联系在一起?包括手机的云端连接,我们已经离不开了,只不过我们没有意识到它是我们存在的一部分。

    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的应用,使得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实际上也在影响我们的存在形式。比如说,情感连续还是情感阻碍,虚拟空间的人机互动会增强还是阻碍现实空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等等,这些都在悄悄地改变我们人的存在形式。

    学生应学习对技术说“不”

    其实未来我们需要在技术和教育上思考的,是可智能化。有一位学者讲,现代人更多的考虑是技术上能否做到,面对技术说“不”的能力和智慧已经荡然无存,这是教育应该注意的问题,我们其实应该教给学生说“不”的能力。有人预测,未来20年70%的工作会消失、会改变,这些职业的改变,我们的教育应该如何面对?这显然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数字员工”也开始进入我们的社会,但我们还是按照原来的需求去教育学生,甚至包括工程教育。从未来教育这个角度讲,我们面对的企业的现实需求是在不断变化的,我们需要面对未来需求,改变教育方式。

    到底未来对人才的需求怎么改变?人的能力会有哪些变化?哪些能力未来不需要了?可能需要什么新的能力?这些问题我们现在还很难找到一个大家有共识的答案,但是我觉得不要紧。我们需要在教育上把这些话题向学生开放,哪怕我们教师回答不了,让学生去思考、去想象,这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我认为引导学生关联更大更多的问题空间,让他们有一个开放性的思维非常重要。

    还有我们注意到的一个问题,现在学生的存在形式、存在方式在改变。比如说从哪里学习?我们过去以老师为中心,现在要去中心化。知识的获取、知识的存储,包括Google等社交媒体,这些都在影响着学生。我们的教育应该做一些什么改变?教师在学校教育活动中的存在方式,我认为也应该改变。我们以前习惯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我教什么你学什么,我讲什么你听什么,这个一定得改变。

    未来有没有可能利用数字技术,共性的知识以数字教师的讲授为主。人类教师只进行个性化辅导。大家想想苏格拉底的对话教育,我们现代教育肯定是抛弃了苏格拉底的教育方式。但是未来的教育,数字智能技术的发展是不是会使得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回归对话教育,也就是说共性的东西由智能完成,个性化教育更多的是靠教师和学生的对话来完成。

    总的来讲,我觉得我们的教育现在要更多地让学生去想象人类存在形式可能发生的改变,还有今后一些改变。想象这个可能的变化,未来也有利于他们的创新。不能仅仅考虑技术、教学内容的变化,我们还需要去理解学生和教师在未来教育活动中存在的变化。更多的问题要向学生开放,让学生去思考,尽管我们现在还没有答案。

    (来源:新华思客)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广播台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