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品质、补齐短板 城乡人居环境统筹发展
“迎着珠江清风一路骑行,观赏绿色美景,可舒服了!”住在琶洲的居民盛先生说,广州蜿蜒起伏的绿道让人们更加“诗意栖居”。 而在韶关翁源县的连溪村,道路整洁,两旁房屋白墙黑瓦,整齐美观。“村子这几年开始规划建设,房子变漂亮了。”村民廖大叔说。 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是70年广东城乡建设结出的硕果。 “新中国成立以来,广东城市建设坚持尊重和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将城市现代化建设与传统岭南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的保护并重。”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相关负责人说。 广东出台一系列着眼全局的政策提供制度保障,如广东创新编制全国第一个省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2016年施行国内首部将生活垃圾分类纳入立法的省级地方性法规等。并通过系列试点建设带动全局,广州成功入选国家综合管廊试点城市、深圳和珠海入选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广州和韶关入选国家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城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升,生活垃圾、污水一度成为困扰,针对这些问题,广东大力建设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2012年以来,累计建成污水管网近6万多公里,累计建成运营城市(县城)生活污水处理设施350座,日处理能力达2362万吨,全国排名第一。 全省还建成130座生活垃圾处理场(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基本实现“一县一场”垃圾处理。并全面启动全省地级以上市生活垃圾分类,推动广州市创建300多个生活垃圾分类样板小区,深圳市形成“大分流、细分类”垃圾分类处理模式。 治理污染的同时,也为城市增添品质。全面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广州市成为国家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深圳市福田河整治被生态环境部和住建部作为成功经验宣传。 从2010年起,广东在国内率先提出建设的绿道为城市生活增添了一抹惬意。到2018年底,全省累计完成绿道建设18019公里,形成了“省立绿道—城市绿道—社区绿道”互联互通的完整、连续、可达的绿道网络,同时推动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以城带乡,以道兴村。 新中国以来,农村曾一度是发展短板。通过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大力建设美丽乡村,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提升。 通过补齐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短板,全省乡镇已建成434个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583个乡镇,覆盖率达51.4%,珠三角9市除肇庆市外,建制镇已基本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并推动南澳等4个县(市、区)成为全国第一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 着力加强乡村风貌引导与管控,基本完成县域乡村建设规划,全力推进设计下乡工作,建立县镇村三级下乡服务体系及设计师驻镇服务制度。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2012年以来,按照“格局美、建筑美、风俗美、风光美”标准,累计创建中国传统村落160个、历史文化名村22个、美丽乡村示范村5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