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的抛售时代到来了吗?

当代艺术的抛售时代到来了吗?
夏彦国
———从2月份伦敦苏富比到4月9号香港苏富比春拍说起
香港苏富比2008年4月春季拍卖会的“亚洲当代艺术专场”拍卖中:
岳敏君作于2002年的大型油画作品《攻占游泳池》拍出1800万(不含佣金)港元
张晓刚作品《血缘:大家庭3号 》以4200万港元(不含佣金)成交
刘小东的《战地写生:新十八罗汉》图现场拍卖成交价为5500万(不含佣金)港元,成为目前最新的拍卖之冠。


谁给当代艺术买单?

当代艺术市场虚火旺盛是众所周知的事情。近两年来玩接力赛的人反而越来越多。先是西方人来买单,或许这些人本来是想做收藏的。但是到后来随着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加强,中国当代艺术成了西方人炙手可热的玩物。台湾当代艺术市场的崩盘使得他们不得不寻找新的出路,台湾毕竟很难做到国际化,本土文化的根基依然在大陆,尤其在遭遇亚洲金融危机后台湾画商开始将资金投向了大陆的当代艺术。然后是东南亚收藏群开始给中国当代艺术来充电。使得当代艺术市场看起来更是热火朝天。最近听说韩国人对当代艺术的收藏到了迷恋的程度,我问韩国人为什么,他们说不知道,反正有人买,我想或许是资金过剩吧,热了就需要转移。
但是这些所谓的收藏家,更多是应该是艺术投资者,在他们眼中艺术投资跟股票和房地产投资本质上是一样,不一样的或许是艺术更显高雅一些。
最近有评论说国内的买家正在渐渐显露头脚,但是我对这个所谓的国内买家并不乐观,国内买家的“后知后觉”可能导致中国艺术品的贬值和中国艺术投资资金的外流。当下艺术市场正处于初级成长阶段,西方靠很少部分资金买到了中国当代艺术很多经典作品,而且现在依然把控着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创作数量。虽然说国内的收藏家已经开始成长,但是他们显然没有西方艺术投资者更有吸引力。很明显,在这个国际化的时代,没有几个艺术家希望自己老在国内办展览,毕竟国内当代艺术圈子化很严重,老在一个地方玩就有点自欺欺人。所以说国外的收藏家依然可以低价买来然后高价卖出。接盘的可以是后知后觉的国内藏家。

买进还是卖出,谁更迅速?

在中国向来都是拍卖决定市场,而市场目前取代了学术。本来是一级市场的画廊地位却大部分时间是在跟着拍卖走,只是偶尔有几个展览还像点模样。从05年中国当代艺术开始升温以来,当代艺术在拍卖中的价格高潮不断。这使得更多的艺术家开始进行批量生产自己的艺术品,成了彻底的艺术生产者。但是清醒的艺术家对自己在市场中被揠苗助长还是有所忧虑的。
目前,在中国当代艺术中受到极力推崇的方力钧,岳敏君,张晓刚等人,基本上也已经得到一定的市场高度,这些知名艺术家以后的发展将会进入一个缓慢的直线发展,也就是说,市价价格不会再有全面和较大的提升。他们的创造力也已出现疲软。而70后艺术家才是未来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重要力量,70后艺术的繁荣将和80后批评家的出现构成一个艺术和批评的同时进步。这和韩国艺术界对年长者的艺术推崇有着较大的不同。我相信,韩国艺术界也会渐渐把注意力转向对韩国青年艺术家的扶持。对传统文化和新式文化的思考,也将伴随着韩国整体文化的发展。就好像尼采哲学中提到的一样,重估一切价值,或许会是世界各国文化发展的一个新推动力。

从目前国内外艺术市场的行情看,我们不能确切的说拐点已经到来,但是艺术市场确实已经发生了变化。以前一直是艺术家在抛售自己的艺术品,而现在显露收藏家抛售的迹象。几年来,位居市场前几位的当代艺术大腕呕心沥血的创作,使得他们的作品数量在市场中已经接近饱和状态。于是收藏家对于艺术家这种批量生产表示了迟疑。虽然收藏家对于抛售自己手中的艺术品依然很谨慎,但是谁都害怕自己是最后一个拥有当代艺术品最多的人。

从今年的几个拍卖上,我们可以来简单分析一下中国当代艺术的市场行情。
2月份伦敦苏富比虽然从整体上来中国当代艺术拍卖还算可以,但是我们从细节或许可以看到更多的市场迹象。当日上午的拍卖中10件中国当代艺术作品有四件是作为压轴作品的,但其中只有刘野的作品《下午的蒙德里安》以52.4万英镑成交;方力钧的《无题》、刘野的《我相信我能飞》和岳敏君的《制服》均以流拍收场。而对于其他没有流拍的作品的去向也是值得怀疑的
3月结束的苏富比亚洲艺术专场中,有292件拍品成交,总成交额约合人民币1.738亿元,刚刚达到拍前最低估价,仅为去年同场秋拍成交额的一半。这次拍卖新的艺术家表现较好,有上升趋势,如郭晋、唐志冈等价格都表现稳定。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线大腕中,曾梵志的《面具No.11》(三张一组),成交价格为105万美元(不含佣金),超出了100万美元的最高估价。但大多数都没有这么幸运:张晓刚的《血缘系列:大家庭No.8》成交价为93.7万美元,低于100万美元的最低估价,《绿军装》的成交价也低于150万美元的最低估价,而那件备受瞩目的《2001 No.8》估价高达180万到250万美元,占全场拍品总估价的近十分之一,却遭到了流标的命运。此外,蔡国强2003年受蓬皮杜中心邀请制作的巨幅重要火药宣纸作品《升降梯:蓬皮杜中心爆破计划》,估价为50万到70万美元,也遭遇流标。耿建翌的一件《The Second Condition》也以其最低估价30万美金的价格成交。
中国当代艺术四大金刚之一的张晓刚,一直是当代艺术市场最前沿的人物,他的作品在3月的苏富比亚洲艺术专场中遭遇的寒流不禁让更多的当代艺术投资者捏一把冷汗。五件作品流拍三件,而没有流拍的两件也以低于估价被国内人士买回,我想这种尴尬场面的出现足以使得更多的大藏家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团团转。抛售自己手中的大量艺术品对于大藏家来说不是明智之举,只要火还在燃烧,接力火炬依然会接下去。
而在4月9号香港苏富比春拍推出的来自“仕丹莱收藏基金”的108件中国当代艺术拍品——占该基金相关收藏近一半,其余藏品将在纽约苏富比秋拍上亮相。这更让东南亚藏家蒙了头脑,西方人已经开始倒手自己手中的艺术品。个别艺术家的市场价格已经到了一定的位置,往上浮动幅度有限。
从4月9号拍卖结果来看,苏富比2008年春季拍卖会的“亚洲当代艺术专场”拍卖中,岳敏君作于2002年的大型油画作品《攻占游泳池》拍出1800万(不含佣金)港元,估价为1200万至2000万港元。张晓刚作品《血缘:大家庭3号 》以4200万港元(不含佣金)成交。刘小东的《战地写生:新十八罗汉》图现场拍卖成交价为5500万(不含佣金)港元,打破同场拍卖张晓刚的《血缘:大家庭3号 》4400万港元的成交价,成为目前最新的拍卖之冠。
单看此次拍卖的结果,我们或许会觉得中国当代泡沫市场的拐点依然没有到来,但是结合前两个拍卖来看,这次拍卖以及以后接下来的几次大的拍卖会不会是回光返照也不无可能。据一个收藏家说,当代艺术已经到了临界点,不像以前那么简单了。
这次拍卖作品的来源“仕丹莱收藏基金”将这么多的当代艺术品抛出已经是个问题。很多人会想,为什么价格依然那么高呢?这个问题还是回到我前面提到的那句话,只要火炬还在燃烧,总会有人去接的。而接盘的人也应该是一直对当代艺术充满期待的藏家。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现在股市处于谷底,艺术市场中的大单买家也不乏牛市的热衷者。这势必会使得一些人对当代艺术开始不专心。在现在这个当代艺术高价的时候抛出,买进股票,也是个好机会。所以即使此次香港苏富比的结果看起来很美好,我依然怀疑其幕后的接力者买进的心态是不是积极的。
心跳的时刻刚刚开始,作为观众,我们且细细观赏。


岳敏君 攻占游泳池 300×220cm 2002

张晓刚《血缘:大家庭3号》 179×229cm 1995年

刘小东《战地写生:新十八罗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