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国家教材委员会委员:教材建设实质上是国家事权

[复制链接] 0
收藏
0
回复
24343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7-7-14 15:32: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日前,国家教材委员会成立。为何要成立这样一个机构?它的主要职责是什么?未来的教材体系将怎样?本报约请国家教材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原副省长王湛,国家教材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原党组成员顾海良,国家教材委员会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马敏深度解析这一举措的背景、战略意义及实施要点。
  从制度层面上明确教材建设这一国家事权
  记者:日前,国家教材委员会正式成立。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战略部署,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个统筹指导管理全国教材工作的组织机构。为何要成立这样一个机构?
  王湛:国家教材委正式成立是教育战线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我国教材建设工作步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学校教育工作千头万绪,它的核心内容是课程教材。教育思想和理念、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内容等,都集中体现在课程教材之中。一个国家实施什么课程,使用什么教材,反映并决定了这个国家想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和能够培养什么样的人,直接关系到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巩固与发展,关系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关系国家的繁荣昌盛、长治久安。
  顾海良:2016年,中办、国办印发文件,提出要健全国家教材制度,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并明确国家教材委员会的职责是:指导和统筹全国教材工作,贯彻党和国家关于教材工作的重大方针政策,研究审议教材建设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研究解决教材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指导、组织、协调各地区各部门有关教材工作,审查国家课程设置和课程标准制定,审查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国家规划教材。从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高度,坚定教材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方向。教材建设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从治国理政高度来看,建设什么样的教材和教材体系,实质上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国家事权。
  马敏:国家教材委的主要职能就是抓好顶层设计,健全中国教材体系,同时是为了提高教材的质量水平,更好发挥其育人功能。任务包括制定教材发展规划,组织一些重点教材的编写、审查,教师使用教材的培训,对教材编写进行研究,跟踪监督教材使用效果。下一步,会成立相应的各个学科教材专家委员会,推动教材工作开展,加强调查、研究,参与国家统编教材的编写组织和审查等工作。
  国家教材委的成立是教材统一性与多样性的体现。一方面,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以及高校马工程重点教材实行统一编写、统一审查,目前这些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将在2019年实现全覆盖;另一方面,其他教材多是一纲多本,各地可以组织相关专家学者进行编写。
  国家教材委的成立也是为了进一步规范和提高教材编写的质量。之前,在教材编写中多少存在一些不严谨、不规范的做法,新制度实施后,会做相应的调整,使其从内容到形式都达到高度统一,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国梦的实现。
  其实,这一制度的实施也是国际通用的做法,俄罗斯、日本等国都有自己不同的统编和教材审查制度,尤其是对历史、语文教材,审查十分严格,强调国家意志的体现和贯彻。
  以各级各类教材“教什么”“教给谁”和“怎样教”为重要职责
  记者:我们知道,教材建设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国家层面上,国家教材委将如何组织实施教材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它的重要职责是什么?
  王湛: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当前教材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教材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不够;教材编审、使用、评价的体制机制不够健全,质量参差不齐,极个别地方教材的某些内容存在政治导向错误;教材基础研究比较薄弱等等。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教材建设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特别是当前我们正在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事业,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面临多样化社会思潮的挑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市场逐利性的挑战,传统教育方式面临着网络技术的挑战。
  在这样一个不同社会思潮、不同教育思想激荡、碰撞、融合的时代,课程教材如何更好地体现国家意志,明确主流价值导向,发挥应有的正本清源作用和在人才培养各环节中的统领作用,帮助广大青少年学生从小打上中国底色,植入红色基因;如何在课程教材中强化与时俱进意识,拓宽国际视野,及时反映世界科技新进展,吸收人类文明新成果,创新学术话语体系,大力提升课程教材质量,更好地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我们在这些方面的任务还很艰巨。
  顾海良:对于高等教育来讲,近年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中,哲学社会科学重点教材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效,也形成了高校教材体系建设的有益经验。但从总体上看,教材体系的“短板”尚未改变,教材建设还不能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建设要求相适应,还不能与国家对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的要求相适应。学科体系建设上不去,教材体系就上不去;反过来,教材体系上不去,学科体系就没有后劲。应该高度重视和切实落实教材建设中“教什么”“教给谁”和“怎样教”的问题。显然,国家教材委员会就是着眼于大中小学教材体系建设全局,以各级各类教材“教什么”“教给谁”和“怎样教”为重要职责的。
  教材体系建设要坚定文化自信和学术自信
  记者:教材体系建设过程中应坚持的原则和工作重点是什么?
  顾海良:教材体系建设实质上是国家树立文化自信也是树立教育自信的基础和根据。教材体系建设中,特别要坚定文化自信和学术自信。要提升教材体系建设中彰显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信念和信心,形成体现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展而又立足国际学术前沿、学科门类齐全而又规范有序的教材体系,成为实现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任务的坚实基础和强大合力,并为提升国家教育和文化力量,体现国家综合实力作出更大的贡献。
  要统筹各种优质学科和学术资源,全面提升教材质量,完善教材体系。无论是学科体系还是教材体系建设和创新,都要高度重视各种学科和学术资源的统筹。特别是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建设中,更要关注并善于融通各种资源。要坚持把握好马克思主义理论资源,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理论、文化和学术资源。要把握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这是中国特色教材建设和发展的最为宝贵的和最具特色的资源。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其中蕴含的具有当代价值的思想、文化和学术资源弘扬起来,融合于不同阶段的教材中,形成适合于时代发展要求和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的新内容。同时还要把握好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包括世界所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取得的积极成果,使之成为有助于中国教材建设的有益因素。
  (本报记者 靳晓燕)

文章来源:梅州网  www.meizhou.cn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广播台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