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记“足球之乡”60周年突出贡献集体梅县区业余体校

[复制链接] 0
收藏
0
回复
268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6-12-24 12:37: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16-12-24 12:40 编辑

  为重振足球之乡雄风奋力前行  ——记“足球之乡”60周年突出贡献集体梅县区业余体校  

  梅州日报报道:梅州将于25日至26日举行系列活动纪念“足球之乡”60周年,一批60年来对“足球之乡”建设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届时将受到表彰,其中梅县区业余体校获评突出贡献集体。

  该校从1972年复办至今,为国家、省、市培养输送了200多位体坛精英。翻开梅县区业余体校足球 “名将册”,就会发现一个个著名运动员的名字:曾先后培养输送了杨宁、池明华、钟小键、王惠良、黄德保、李小兰、廖友华、陈文魁、李雪峰、温明荣、张桂莲、李海强、刘彬彬、叶楚贵等国字号球员,现在为广州富力足球队效力的曾超、效力梅县铁汉生态队的李建华、潘佳均是师出该校。而翻开该校的足球“光荣史”,更是成绩斐然:从2003年至今,在组队参加省、市各项足球比赛中,获得10个省冠军,7个省亚军,10个市冠军,两个市亚军。

  成绩的背后是多方的努力和艰辛的付出。梅县区业余体校在上级的重视支持下,积极探索山区培育足球人才方法,结合实际改变办学模式,制订整套详尽的、可行的教学方法,走出一条体教结合特色之路精心育苗。早在2005年,梅县区就积极采取系列措施扎实推进振兴“足球之乡”工作,区委、区政府专门出台政策组建了梅县足球队,鼓励梅县籍的省队以上运动员退役后回家乡工作,并接收15名职业队退役队员分派到全县15个足球训练网点,成为专业教练员,负责培养、发现和输送足球苗子,还在财政比较紧张的情况下追加专款用于改善运动员伙食、完善网点设施等,在全市各县(市、区)率先达到省规定的运动员300//月的伙食费标准,极大地激励了运动员的训练热情。梅县区业余体校也推行激励措施,对在参加省、市各项中获得成绩的教练员、运动员中给予一定的奖励,以促进运动员积极向上,提高竞技水平。通过一系列的得力措施,梅县区业余体校向省、市体校输送出一大批优秀运动员,位居市足球重点县全列。该校也多次被国家、省市、体育局评为业余训练工作先进单位。广东省足球重点训练班、万力足球希望工程培训基地等亦相继落户该校。多年来,梅县区业余体校加大培育足球人才力度,用创新思维破题资金、场地、人才等各方面的掣肘,为重振足球之乡雄风奋力前行。

  由于在培养人才和竞赛工作成绩显著,在纪念 “足球之乡”60周年中,梅县区业余体校也获得多项荣誉:刘明文、彭明标、陈晋干等8人被评为优秀足球教练员;池明华、杨宁、王惠良、黄德保、刘彬彬等5人被评为突出贡献足球运动员;李海强、叶楚贵、潘佳、李建华等13人被评为优秀足球运动员。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