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梅县区300多名柚农齐聚一堂,在“梅州金柚不早采摘”的签名板上留下自己的名字,承诺不早摘金柚,携手保护梅州金柚品牌。 金柚产业在梅州农业版图中占据主导地位,已成为我市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与金柚产业发展并存的是早摘、抢摘行为。随着产业规模及名气日益打响,因早摘、抢摘而流入市场的不成熟柚果所造成的冲击早已从个体转移至区域——“梅州金柚”品牌。这一短视行为引起我市农业部门及行业的警惕。在8月19日召开的市委六届七次全会上,市委书记谭君铁指出,梅州农业大而不强,农产品加工率远低于全省全国水平,缺少叫好又叫卖的品牌。对此,务必从企业主体建设抓起,从生产端入手、从供给侧发力,做响品牌、做大规模、做好营销,扩大有效供给,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为此,记者走访农业主管部门及我市柚类主产区,探寻早摘行为何以屡禁不止,各级农业部门及金柚行业业内人士如何通过有形和无形之手,维护区域品牌、擦亮金字招牌。 【扫描】 早摘金柚屡劝不止 8月中旬,走访梅县、大埔的乡野田间,随处可见垂挂在柚树上的累累硕果。农民们为金秋的收成做最后准备,加工车间里工人们忙着检查生产线、调运包装箱,为一年一度的蜜柚购销潮预热。一年辛勤收获的期许,化成或静或动的身影。 然而在一个月前,市县农业部门接连接到相关举报,部分仅有成熟蜜柚一半重量的“生果”已经出现在个别柚果加工车间,经过包装流向外地市场。这并不是新鲜事。事实上,早摘、抢摘行为自梅州柚类种植、流通形成规模之时起就已然存在,是柚类产业老问题。本报曾多年追踪报道这一现象。2011年,梅州金柚(蜜柚)发展座谈会更提议设立梅州金柚 “开摘日”,以期严格把握采摘期,杜绝柚果早摘现象,保证柚果品质,维护梅州金柚品牌的声誉。尽管因为柚类特性及地区小气候等客观因素,使开摘日未能具体实施。但更为关键的是市场行为主导,行业自律薄弱,早摘现象屡劝不止。 在记者多次走访中,参与加工早摘柚果的企业工人往往告知该批柚果将作为祭拜柚,不会在市场流通。但记者看到,清洗包装后的柚果一并打上商标,俨然商品柚模样。 位于梅县金柚产业园内的纸箱厂今年刚刚投产,工人们每天加班赶制纸箱。 梅县区农业局种植业股负责人李建基告诉记者,祭拜柚是合理早摘柚一种,另一种为用以加工柚饮料、提取柚黄酮的深加工柚,由于不是直接食用因而作为特殊用途予以区别。他指出:“不合理的是为了抢上市作为商品柚进入市场的那部分。” 【问题】 早摘柚或变身商品柚入市 针对部分柚农着急售卖的情况,农业部门更多的是采取宣传培训及行业自律等方式进行引导,早摘抢摘柚子的情况有所好转。大埔县农业局秘书股负责人李演江介绍,根据所掌握的情况,今年早摘的多是一些散户,所占比重很小;“有些大户早早拿到订单,还是会等到最佳采摘期才开始采摘”;而龙头企业、大型合作社及经销商们本着“好品质柚果不愁卖” “品质不好的柚果不能收”等行规,也在促使有想法的柚农朝标准化种植、管理发展。 但市场投机行为的存在,使政府、行业乃至柚农维护品牌品质的努力仍易受冲击。对此,基层农业部门显得尴尬。如何辨别、核对、追查早摘金柚的用途及流向,是目前的一个“盲区”。 即便确定早摘柚果将以商品柚流向市场,基层工作人员除了面临无法可依、无权执法外,对是否该介入、如何介入这一市场行为也有顾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