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江桥:贯通南北岸 桥连四海心

[复制链接] 0
收藏
8
回复
347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6-8-10 11:18:5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梅江桥:贯通南北岸
1991年12月,市政府仿照原碑亭内容在梅江桥南西侧重建碑亭,以供后人景仰。
  民间筹资
  梅江桥自1932年动工,建设历时两年又九个月告竣,花费银洋11.3万多元,共有来自印尼、泰国、马来亚、新加坡、南非、日本以及国内的梅县籍热心人士8100多人捐资,在1934年秋完成,是当时广东省为数不多的钢筋水泥新式大桥之一。此后,丙村锦江桥、松口梅东桥相继兴建,但因抗战事起,这两座桥迁延至抗战结束后方建成。
  质量过硬
  梅江桥建设桥墩,先在地面建筑一两头尖之梭形沉箱,长约三十尺,宽约六尺,墙厚约一尺,用钢筋混凝土筑成五尺之高后,工人从梭中挖出砂石,箱即下沉,至地面为止;再建五尺高之箱身,依次下沉,至石底为止。各墩中至浅者为十五尺,至深者为二十九尺,其深者工程至艰,先用畚箕锄头沉至水底,工人再下去挖砂石少许,即出水面换气,又再行下去工作。沉箱沉至石底时,即用混凝土封底,其比例为每丈厚一尺即可,俟混凝土干后,抽去箱中之水,即成一干井,再行建筑桥墩,其基础牢固。
梅江桥:贯通南北岸
梅江桥今天仍在沟通南北两岸上起着重要作用,与梅江大道连接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中轴线。
  【逸闻轶事】
  一位外乡媳妇的侠肝义胆
  梅江桥曾多次遭遇资金危机而险些停建,幸得一些侠肝义胆人士及时襄助才得以顺利推进。除了潘植我等乡贤外,一位女性也居功甚伟,这人就是《梅县建筑梅江桥征信总录》中位居第二的侯广伯姆。据民国11年(1922)出版的《侯氏族谱》记载,侯广伯姆姓古,出生于1866年,其丈夫是梅江区三角镇梅塘村人侯广郎。据对侯氏历史人文深有研究的东山中学侯名扬老师介绍,古氏本是杭州人士,随夫在南洋谋生,其长子侯火生从事水客生意略有所成。侯名扬说:“据侯广伯姆的孙子回忆,侯广伯姆在梅州生活的时间并不长,但侯家向有乐善好施的家风,康熙年间还在梅塘村山塘侧捐建万福桥(俗称梅塘桥)。”侯广伯姆和侯火生母子二人不但慷慨捐资上千银元参与捐建北岸第二、第三桥墩,还通过广泛的人脉联系,在南洋为劝捐建设梅江桥积极奔走,最终筹款一万两千多银元,多次化解资金危机。如今,在梅江桥重建纪念碑亭里仍有侯广夫人的肖像,《梅县建筑梅江桥征信总录》一书则称其“生平知礼识义,勤俭持家,相夫教子,克尽其道,且好善性成,乡里沾其泽者颇不乏人”。
  老照片成海外嘉应会馆一宝
  在马来西亚槟城嘉应会馆,悬挂着一张拍摄于民国29年(1940)的梅江桥照片——《嘉应州梅江桥风景全图》,至今被视为馆中一宝。从照片中的落款题词可知,这是梅县华侨夏铁九恭贺槟城嘉应会馆重新开幕时所送的贺礼,照片是其在1940年回乡探亲时专门请人拍摄的。
  从照片可以看到建成不久的梅江桥风采,其中周辉浦当年的题字隐约可见,这张照片出现在异域他乡,见证了广大华侨的怀乡情愫。那么,夏铁九是谁?记者辗转找到家住今梅县区程江镇扶外村的夏铁九侄子夏平高老人。据夏平高介绍,夏铁九原名夏大铁,是马来亚夏采成纸庄老板,因兄弟排行第九而被人称为夏铁九。夏铁九与著名的万秋楼主人夏万秋是同宗,据说其当年在马来亚谋生曾得到后者关照。“虽然是我的亲阿叔,但我没见过他。阿叔在马来西亚从事祖传手艺——纸扎生意,赚了不少钱,1947年还曾回梅建房。”今年69岁的夏平高说,如今夏铁九在梅州的老屋已经无人居住,其子孙全部在海外生活。
梅江桥:贯通南北岸
连拱弧形钢筋水泥设计建造的梅江桥已成为一代又一代梅州人记忆与乡愁的寄托。
  【问迹寻踪】
  桥是梅江历史里面记录着最多人文文化的实物承载体之一。屹立于梅江梅城河段U形顶端的梅江桥是梅江上的第一座钢筋水泥大桥,是梅城历史文化的象征,也是客都的一座纪念碑,承载着无数客家人的历史记忆,铭刻着海外游子对故里难以割舍的赤子情怀。至今,梅江桥仍作为城市血脉筋骨与梅城同呼吸、共日月,浸透着客家人文,蕴含着城市精神。
  破除迷信建粤东第一桥
  梅州北邻赣南、闽西,东接潮汕,是粤东的门户和水陆交通枢纽。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当时的梅州成为著名的商贸集散地。然而,一直到上世纪30年代初期,梅江两岸来往仍靠船渡,十分艰难。
  可以想见,在梅江两岸,祖祖辈辈都渴望着能有一座桥。1931年,时任梅县县长的彭精一主张拆旧建新、开辟桥梁公路。是年冬,地方知名人士饶芙裳、卢耕父、黄燮南、曾汉南、黄荣樵等倡议修建梅江桥,即得到各界人士的热烈响应。
  在梅江河上建设首座桥梁,首先是选址和工程技术的问题。据彭精一《梅江桥及千佛塔建筑经过追忆》一文记载,当时梅江桥选址是以北岸下市的汉帝宫(即梅溪公王庙)为起点,以南岸的龙王庙附近为终点。此处用地空旷,方便引桥建设,利于交通,同时河面宽度在梅城段最小,有利于控制建筑成本。前清举人杨问渠对这一决定提出疑虑:一是出于民俗信仰的考虑,要拆除两座庙宇,于风水不利;二是梅江河水流急泥沙多,建设桥墩能否稳固。对杨问渠的疑虑,大家经过讨论,觉得这是为全梅县人民营造福祉的事情,应该革除旧俗,相信科学。同时,为了解决水流对河床泥沙冲刷,决定采用沉箱式技术建筑桥墩。
  桥建好后,当时驻军长官黄任寰为考察桥身的载重量,在两边的人行道完工以后,派出一连的士兵,齐步跑步过桥,看看桥身是否会出现颤动,见安然完好。
  八千赤子捐资共襄盛举
  在梅州,一座桥梁就是一座丰碑,铭刻着海外游子对故里难以割舍的赤子情怀。而在众多桥中,“表现力”最为突出的当属梅江桥。
  梅江桥建桥工程于1932年春开始实施。当时成立了兴建梅江桥办事处,主事者为曾汉南等人。建造梅江桥的设计图由法籍龚神父设计,全长278.5米、宽6.65米,设置13个孔,为连拱弧形钢筋水泥大桥;全桥共有14座桥墩,平均每座桥墩约需费用5000元。
  梅江桥的建设基本上靠民间集资完成。彭精一在《回忆录》中回顾道,“经费方面,有曾君汉南负责筹募,众擎易举。” 首印于民国23年(1934)11月的《梅县建筑梅江桥征信总录》一书也印证了这一说法,书中详细开列了从捐款最多的一万五千银元到捐资一元几角共8100多人的芳名,包括印尼、马来亚、新加坡、泰国、南非等国家和地区的华侨。书中曾汉南撰文道,梅江桥共耗资112300余银元,陈济轩、陈翼南、侯秀兰、吴增寿、匿名人士、天主堂、廖弼良、熊德大兴号和熊直吾、潘植我、熊德兴号、刘品三、刘生记号、熊朋初、侯广夫人及子火生、黄银妹、赖永香、饶琳芳、熊幼霖等人,通过捐资或劝捐的方式,各完成至少一个桥墩的建设费用。其中,东洋探亲归来的潘植我捐助1.5万元,侯广夫人在南洋募得1.2万多元;在爪哇巴城(今雅加达),燕络英剧社举行义演,募得大洋2100元全部捐献建桥;华侨还在南洋发行三期彩票,除颁奖以外,实得大洋21223元……这8100多颗殷红的赤子之心,多么令人钦敬!
  而今,在梅江桥南端往沿江西路方向,仍有一块石刻纪念碑述说着当年梅城绅商、海外侨胞捐建梅江桥的历史,还嵌有当年建桥经事人及捐资者彭精一、潘植我、侯广夫人、饶芙裳、廖弼良、龚神父等人的照片。偶尔驻足瞻仰、细读碑文,仍能感受到先辈们对梅城建设的热忱。
  征字征联留下人文佳话
  建桥是上世纪30年代梅城的一件大事。至1934年秋,梅江桥终于建成。当时,为纪念大桥落成,主持者公开征求书法家贡献“梅江桥”三字翰墨,还公开征求桥联,引出不少佳话。
  据史料记载,梅江桥建成之初,采用的是周辉浦、宋汪若、谢心源三位书家书写的“梅江桥”,分别用在桥拱中间两面和桥背中间。其中周辉浦是参与辛亥革命梅州光复的耆老。当时应征题字非常踊跃,竞争激烈。现住梅城侨新路的曾广杰是梅县城东镇黄竹洋人,他向记者透露,他的祖父曾传宽也曾应征,“据族谱记载是获评季军,但没有用上。”据《黄竹洋曾氏族谱》记载,曾传宽字慕尧,是著名同盟会员曾勇甫的哥哥,也是“冷圃”诗社社员,书法艺术造诣很高,笔力深沉遒劲。如今黄竹洋曾氏老祖屋上厅正中的匾额“三省堂”和其故居“瑞宽楼”均为他的翰墨。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今天从南北两岸哪一端上桥,都能看到金光闪闪的“梅江桥”三个大字,而这三个字却是1984年政府请人重新题写的。据悉,原桥名在1965年扩建梅江桥时损毁,1981年,相关部门据市民陈宽的题字在梅江桥南北两端第一桥拱的横梁上制作了桥名。
  而征联当时取录的桥联却没有印在梅江桥上。据记载,当时应征的县内外文人墨客甚多,收到征联一百多副,其中“梅属地灵,功成不用仙鞭石;江横天堑,普渡何须鹊架桥”这副对联摘取桂冠,然其作者已不可考。据《梅联最话》记载,当时梅县石坑有一清末童生温俊卿,也曾作嵌有“梅江桥”三字、上下联共22个字的两副对联去应征,但均未被取录。后来听取主评人意见将两副对联加以调整,取一副的上联和另一副的下联,即:梅水架长虹,不用祖龙鞭石;江山留胜迹,且看司马题桥。反而别有一番雅韵。
  寄托梅人的记忆与乡愁
  时光荏苒,岁月蹉跎,梅江桥已然与梅城相守82年。直至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东山大桥和嘉应大桥尚未建成之前,梅江桥一直扮演着沟通南北两岸的咽喉要道和唯一桥梁的角色,与梅江大道连接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中轴线。
  正因如此,梅江桥成为一代又一代梅州人记忆与乡愁的寄托,在历次修缮过程中牵动着海内外客家人的心。1950年和1965年,梅县人民政府两次斥资改铺水泥桥面和扩建人行道;2007年10月被测定为危桥并全面封闭,2008年11月进行加固大修,广大市民、外出乡贤、海外侨胞纷纷通过来访、来电、网络等各种形式,为梅江桥加固大修工程建设建言献策。
  梅州人对梅江桥的牵挂,还体现在建桥碑亭的寻找和重建一事上。在原桥建成之初,在桥的北端建有碑亭,将建桥经过以及捐资人芳名勒碑纪念。1956年扩建之时,在施工过程中拆除了碑亭,因没有及时重建以致碑石散失,碑文湮没。上世纪80年代末,人民政府、港澳乡贤及广大海外侨胞都希望重建碑亭,经过两年多的多方寻找,刘锦庆、黄秉良等热心人士终于在广州中山图书馆寻获《梅县建筑梅江桥征信总录》一书,使得当年建桥经过的全部资料和8100多名捐资者的姓名一一详备。1991年12月,市政府仿照原碑亭内容在梅江桥南西侧重建碑亭,以供后人景仰。
梅江桥:贯通南北岸
在马来西亚槟城嘉应会馆,悬挂着一张摄于1940年的梅江桥照片——《嘉应州梅江桥风景全图》,被视为馆中一宝,见证了广大华侨的怀乡情愫。
  【专家视角】
  梅江桥折射出
  对城市的认同感
  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研究员宋德剑认为,梅江桥体现了梅州作为世界客都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因众多华侨参与了建设,而成为海外华侨与家乡联系、对家乡认同的一个重要纽带,折射出了梅州人爱国爱乡等可贵的人文精神。 记者(以下简称“记”):在您看来,从历史、人文角度来说,梅江桥存在的最大意义是什么? 宋德剑(以下简称“宋”):梅江桥体现了梅州作为世界客都的悠长历史文化内涵,也是梅州作为“华侨之乡”的一个印证。首先,梅江桥被称为“千载梅江第一桥”,在城市发展、交通便利等方面的意义是很显著的。其次,我们经常会说海外的客家人怎么样热爱家乡,那通过这段梅江桥建造的历史就可以看出,他们爱国爱乡的赤子之心。我们到东南亚的很多国家,会看到有很多梅县客家人。他们把年轻时候家乡的场景,用文字写下来,或者用图片记录下来,放在他们的会馆里面,这个就是他们寄托乡愁的媒介,也是他们跟家乡联络的媒介。当他们回到家乡,看到梅江桥等老建筑,能够让他们忆起年轻时候的家乡。如果这些东西都没有了,海外游子会觉得现在的家乡是陌生的家乡。因此,我认为梅江桥的存在,对于联络海内外客家儿女、寄思家乡的情怀,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梅江桥的一种文化功能。 记:梅江桥建成已有82年,经历过数次修建。在这个过程中,海内外客家儿女都非常关心、关注甚至积极参与。这些举动体现了客家文化的哪些精神内涵? 宋:梅江桥经历了80多年的风风雨雨、多次修建,但它整体的外观没有什么根本的变化,而且在修建的过程中,政府、市民,还有海外侨胞都很关注。这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客家人对家乡的关注,或者说对一座城市的认同。 一个城市的建设、一个城市的规划,其中一个重要的意义是要让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跟这个城市有很紧密的血缘地缘关系的人,对它有强烈的文化认同。所以城市的建设一定要贴近老百姓的生活,老百姓才会发出自己的声音,比如建议如何修桥、如何保护原貌、维护原有氛围……梅江桥之所以能引起广泛关注,就反映了大家对这座城市的认同。所以我说,梅江桥是体现海内外儿女对梅州这座城市的认同和热爱的一个标志性建筑。
    策划:张德祥
  协调:张柏明
  统筹:刘奕宏
  撰文:刘晓娟
  版式:涂未然
  黄山松
  钟伟光
  责编:肖舒丹
  摄影:连志城
  校对:刘洁瑛

来源:梅州日报



签到天数: 1885 天

连续签到: 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沙发
发表于 2016-8-10 14:15:05 | 只看该作者
  很多故事的梅江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8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4]偶尔看看III

板凳
发表于 2016-8-10 15:04:27 | 只看该作者
经常走,没想到这么有历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地板
发表于 2016-8-10 15:40:42 | 只看该作者
老桥了哦,见证了历史的发展,从黄包车到现在的汽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9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常住居民II

5#
发表于 2016-8-10 15:59:37 | 只看该作者
以前是水泥质量好,现在的水泥-----------------哈哈哈,你懂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59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6#
发表于 2016-8-10 17:13:43 | 只看该作者
侯广郎同崖等人共只老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29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9]以坛为家II

7#
发表于 2016-8-11 10:20:26 | 只看该作者
的确啊 以前修得用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5]常住居民I

8#
发表于 2016-8-11 23:23:39 | 只看该作者
刘日知那时还犹豫想拆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9#
发表于 2016-8-12 09:30:4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梅江桥是嘉应洲的灵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广播台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