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千里邮缘 于 2018-3-31 13:42 编辑
五
一九八六年秋,父亲离休后被单位请回去参与编写梅州邮电志。一个星期天,他叫我带上相机 到南门一趟,拍摄八角亭图片资料。我疑惑不解,这与邮电何关呵?他答道,你数典忘祖呀!走,我给你上 课去。我挎着相机跟随父亲在八角亭周边徘徊,凝视着屋檐长草的亭台楼阁,他侃侃而谈。 这里是梅州现代通讯的摇篮。一九二五年,梅县开通电话,在八角亭设立兴梅电话管理局。一九 四九年九月,胡琏窜梅后率残兵渡海南逃,梅县第二次解放。我也脱下军装参与接管电话局,直到一九五二年 十月才迁到西门古家祠。 说到这时他昂首眯起双目,陷入冥想。 “那时环境很简陋,电话局的办公、生产作业和生活设施都在同一个屋檐下,上班时面对着梅江, 每天吃饭在亭子里面摆桌。”“第二年朝鲜战争爆发,战火燃到鸭绿江边。党中央和毛主席决定派志愿军参战。 那时梅埔丰游击队已编入野战部队,我在八角亭前送别战友北上。” 后来怎么样?我急切问道。“绝大部分沓 无音讯,我不敢打听。”言罢,父亲一脸怅惘。 一九九三年春,梅县公安局离休干部熊挽英领着一个老同志前来我家,他对我父亲说,“还记得 这个老战友么?他是我的本家兄弟叫熊熔,原名熊伟云。” 父亲一时茫然。 这位老同志走上前来对我父亲说,“一九五零年我随部队去朝鲜了,八角亭一别,已有四十多年 啊!”父亲若有所思,转身从里屋翻出一张老照片,大家凑上前去仔细辨认。“找到了,就在这里!”“你就是 老照片前排盘腿扛枪的小个子呵!你还活着?!”父亲恍然大悟,一脸激动。 这是一九九三年三月廿九日下午,平日足不出户的父亲兴高采烈地与老战友携手来到八角亭,留下 极具沧桑感的瞬间。后来梅州日报记者何新强向我征集『老照片的故事』,于是,父亲在2000年6月21日的 梅州日报发了一篇文章,题目叫“一张旧照写沧桑。” 父亲与分手多年的老战友奇迹般的重逢,唤起了他对往事的回忆,提起八角亭他如醉如痴。他说八角 亭是嘉应州的宝地、共产党的宝地。1925年12月,中共广东区委特派员张维和东征军十四师政治部主任洪剑 雄在老南门外八角亭介绍和吸收陈劲军(东山中学学生会主席)和李仁华(学艺中学学生会主席)两人入党, 正式成立中共梅县支部。 父亲说,“我当年跟随队伍进城,八角亭是第一个落脚点,真是幸运。假如梅州老城区是值得一读的诗 篇,八角亭无愧为‘诗眼’”。 2000年春节,时任梅州市文化局长的严峻叔听父亲讲起八角亭往事亦深受感染,他对我说,“由你先写 一写八角亭的故事吧”。可能亦是文人情结作怪吧?他和我当场约定:“日后我俩选这个课题共同研究吧。”谁知 这场景、这提议竞成绝版和绝响!
待续六
以下集体照为家里留存的老照片,记录了1952年10月, 邮电职工结束在八角亭的历史使命,转迁至西门办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