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委书记黄强(左)接受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总编辑、南方日报社社长张东明(右)专访。
【专访】主政梅州一年多,市委书记在想啥?
来源:南方日报
第四届世界客商大会10月11日至13日在梅州举行。与往届相比,这次有什么不一样? 上半年GDP增速粤东西北居首,振兴发展考核“八进四”。梅州未来又有哪些赶超策略? 主导产业不够强、不够壮,加快工业振兴如何用好苏区政策、广州帮扶机遇,实现创新驱动? 近日,梅州市委书记黄强在接受南方日报社社长张东明专访时说,在客商大会期间,将举行竣工一批、动工一批、签约一批重点项目,促进产业集聚;将举行广东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挂牌仪式,把其打造成振兴发展的重要载体。 展望未来,黄强说,要加快发展,就是要认真落实粤东西北地区和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两大政策”,扭紧“三大抓手”,集中精力推进嘉应新区、广东“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梅江韩江文化生态健康旅游特色产业带等“一区两带”规划建设,突出重点、传承创新,更好地转化资源优势,更加注重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努力建设富庶美丽和谐幸福梅州。
关键词:客商大会 “坚持把大会的筹备过程变为大力招商引资、加快项目建设、促进产业集聚、推动振兴发展的过程。” 即将召开的客商大会以“融汇客商力量,共创海丝未来”为主题,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显示出了梅州的视野高度和开放格局。“市委专门组织马来西亚、新加坡、澳大利亚、美国等海内外专家学者,在梅州开展世界客商与海丝未来等专题研讨会,积极为梅州深度融入‘海丝’建言献策,形成了一批理论成果。”黄强书记说,梅州将以“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契机,发挥侨乡优势,主动融入、参与建设,加快振兴发展。“参会的各客属市将签约一批项目,并将举办世界客商博览会、文化创意产品博览会。这既是我们对接‘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机制和平台,也是我们招商引资、扩大开放的重要窗口。” 在大会期间,梅州将竣工验收一批、动工建设一批、签约引进一批重点项目,促进产业集聚,推动振兴发展。此外,大会上还将举行广东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挂牌揭幕仪式。“我们坚持把大会的筹备过程变为大力招商引资、加快项目建设、促进产业集聚、推动振兴发展的过程。”
关键词:振兴发展 “在新的经济形态下,梅州取得这些成绩,来之不易。” 今年7月发布的粤东西北振兴发展考核中,梅州排名从第8跃升为第4。黄强认为,在新经济新常态下,梅州取得这些成绩,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重视支持苏区发展的结果,是广州市积极帮扶梅州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真抓实干的结果。” 近年来,梅州扭紧“三大抓手,狠抓工作落实:集中力量做好“两高一场”建设,重点推进7条高速公路建设,推进梅汕高铁全线动工,加快机场迁建进度;围绕打造“百亿元企业、产业、园区”目标,推进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规划建设“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同时加快各县工业园的发展;有序推进城区扩容提质,目前,28个城市扩容体质项目完成投资28.5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32.66%。安置区和城市基础设施、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城镇化既是梅州发展的短板,也是发展的潜力。我们以嘉应新区江南新城建设为示范,带动全市城区扩容提质,着力解决中心城区‘小马拉大车’问题。”
关键词:苏区政策 “将重点围绕嘉应新区、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和梅江韩江文化生态健康旅游特色产业带等“一区两带”,认真策划筛选项目,加大前期工作力度,做好项目储备。” 赣州、龙岩和梅州一样,都是全市范围属原中央苏区。在利用苏区政策方面,赣州、龙岩抢抓机遇,善用政策,把政策红利落到实处。同时,比较注重培育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注重保护生态、优化环境;注重产城联动,推动中心城区扩容提质;注重发扬苏区精神,凝聚振兴发展合力。 梅州认真借鉴赣州、龙岩等邻近苏区的先进经验,在政策对接上进行深入分析比较,梳理出哪些政策在运用中产生了积极效果,哪些政策还没有用好用足、仍有较大空间,将在下来工作中逐一转化为具体项目、行动方案,提高政策落地的效果。 “我们将重点围绕嘉应新区、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和梅江韩江文化生态健康旅游特色产业带等“一区两带”,认真策划筛选项目,加大前期工作力度,做好项目储备,争取中央和省的更大支持,释放政策最大红利,促进加快发展。”
关键词:创新驱动 “振兴发展战略是梅州自身发展的需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国家和省的核心战略,粤东西北的振兴发展同样要依靠创新驱动发展。” 单纯依靠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梅州已难以实现跨越发展。“要打造百亿元企业、百亿元产业、百亿元园区,必须把资源和精力向创新驱动发展倾斜,依靠创新驱动来摆脱目前振兴发展滞后的局面,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
在发展的同时,如何守住生态环保、社会稳定这“两条底线”?黄强说,梅州用生态、文化优势,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加快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同时,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广东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培育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着力破解工业发展后劲弱、环境保护压力大的困局。“把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是我们的重要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