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33 天 连续签到: 32 天 [LV.5]常住居民I
|
本帖最后由 岳商淼 于 2013-11-25 22:45 编辑
原文链接在此:http://bbs.mzsky.cc/thread-1782076-1.html,本人在大学期间曾钟情于中国传统文学,对诗经也沉迷过一段时间。读完天井堂网友的这篇杂文,心中总觉得不是很舒服,故作此文,以解心中不快。
首先谈一下《行露》的行篇。从内容上来说,这篇《行露》出自《诗经·国风·召南》,而“风”作为诗经三种诗赋题材之首(其他两个是雅颂),来源是战国时期黄河流域(?)各国的民俗民歌,相当于我们客家山歌。说白了,至少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风(又名“国风”)不同于其他两种题材而言,是难登大雅的,仅限于社会底层的劳苦百姓传唱而已。所以“风”的题材多涉及男女之事、家庭伦理。而从写作手法上来说,“风”采用的是白描手法(在诗经中也不叫白描,而叫“赋”),用朱熹老夫子的话来说,“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也就是说,这是一种阿Q式的“我想和你困觉”,而不是徐志摩的“我想和你一起起床看明天的日出”。
好了,既然理清了原文的结构,现在就来深入探讨一下原文的析义。原文是: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虽速我狱,室家不足!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虽速我讼,亦不女从!我们用直译的方式把它翻译为现代文,就是:路上露水湿漉漉, 难道不想早赶路? 只怕路上露水多。说鸟雀没有嘴? 怎么啄穿我的屋? 谁说你还没成家? 凭啥送我进监狱? 虽然送我进监狱,要想成家理不足。谁说老鼠没有牙? 怎么穿透我的墙? 谁说你还没成家? 凭啥让我吃官司? 虽然让我吃官司, 我也决不顺从你。这样一来,原文要传达的意思就很清楚了,这是女子为拒绝与一个已有家室的男子(笔者按:男主要么是官二代,要么是富二代。总之是非富即贵的那种,因为他能通过国家机器——威胁女主进监狱——来迫使女主做他的小妾)结婚(拒为人妾),连夜出逃。这是表面的,进一步来说,就是女子捍卫自己独立人格和爱情尊严。因为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在那个时代,男的三妻四妾很正常,尤其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更是妻妾成群。但是我们的女主角,不甘堕落,不为金钱所折腰,也不向强权低头,宁愿选择连夜舍弃家园出逃,也不愿嫁给那个男的为妾。这中“女节”,在《诗经》成篇以后的几千年,一直都是各朝各代的文人骚客所歌颂的。(笔者按:女主是典型的浪漫主义派,坚信金钱权利可以换来婚姻,但是换不来爱情。)
网友天井堂另辟蹊径,竟然能从《行露》当中解读出“男女做了露水夫妻后对薄公堂”的结论,实在妙哉。我相信论坛里面也有一些是高中生,所以把我所理解的正道正路阐述一边。
最后,总结一个个人对《诗经》的感受。《诗经》,是战国时期劳动人民的智慧的结晶。尤其是“国风”篇,由最底层的劳苦大众创作、传唱,他们用直白的预言,把自己内心最深处的那些感情,毫不保留的展现出来。也就是这种真诚,使得“风”成为“风雅颂”三者之王,最为流传。现在《诗经》中最为流行的名篇都是出自《国风》,甚至一些篇章还走入了中学生的语文教材。
另附一篇同样是歌颂女性捍卫“女节”的文章,《氓》,出自《诗经·卫风》,讲述的是一个女的遭难的始乱终弃,最后愤而离开的故事。这剧本,放在现代,必定是一部高收视率的家庭伦理剧的节奏。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