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13-10-10 13:46 编辑
走进原称为“宝园”的桥溪小学,仍然能见到当年教育兴盛时期留下的影子。建筑内的挑檐,梁架等彩画皆以民间故事为题材,色彩绚丽,装饰性强,富有客家传统民间工艺特色。这座学校由朱氏十七世祖维乾公建于清末,南北轴线南端设厅堂,东西轴线东端设八角形石门洞,是一座悬山式二层楼房,俗称“锁头屋”。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改称桥溪小学,用作课育村中朱陈两姓后裔的场所。 另一座宝善家塾,亦是桥溪村古民居建筑群中的客家传统民居建筑形式之一。其创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坐东朝西,平面布局为客家传统民居单堂屋与园林式建筑有机结合,依山就势,中轴对称。正立面为牌坊式门楼,上书“宝善家塾”四字。檐楣书画彩绘,灰塑等装饰古朴典雅,是朱氏课育后裔的场所,也是乡村教育,梅县“文化之乡”的历史见证之一。 随着村庄人口流失,这些学校已不再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但人们仍能在此感受当年桥溪村崇文重教的气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