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曹操上演“农夫与蛇”讽刺了谁?

[复制链接] 0
收藏
0
回复
1260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10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3-7-2 11:27: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据史书《三国志》记述:初平二年,曹操行潭课此,逃出京都长安。董卓下令各地张贴画影图形,通缉曹操。曹操路经中牟县,被守关军士拿获。可是县令陈宫以为曹操敢于行刺董卓,乃是当世的英雄,所以非但不将他解往长安,反而挂印弃宫,与曹操一同往谯郡逃去。行至成皋,二人到吕伯奢庄上去投宿。





吕老本是曹操父亲的好友,而且对曹操的行为也很敬佩,便请他们在庄上留宿一宵,自往三里路外去沽美酒,准备款待二人。曹操与陈宫在吕伯奢家等候,突然听见后园有人在讲:“杀两口,杀两口”。





曹操当时好比漏网之鱼、惊弓之鸟,神经十分紧张,听到说“杀两口”,以为是要杀他与陈宫。因此抽出宝剑,冲到里面,不问情由,把吕伯奢一家八口全部杀光。最后发觉是弄错了,原来厨房里绑了两口猪,准备杀了招待他们的。曹操知道闯了大祸,因此拉了陈宫便走。行至庄口,正好吕伯奢沽酒回来,见他们二人要走,急忙叫住:“我酒已打来,你们怎么要走了?快快回去饮酒。”曹操想,我已把你一家杀光,怎么还好同你一起回去?便推托道:“我有紧要事情,定要告辞了。”吕伯奢怎么肯依,拖住不放。曹操突然说:“你看,那边谁来了。”





吕老回头看时,曹操抽出宝剑,将他一剑砍死。陈宫大吃一惊,对曹操说:“孟德,你方才杀吕伯奢全家,还可算是误杀,现在既已知道错了,为何还要将吕伯奢杀呢?”曹操说:“公,今后我要治天下,若让吕伯奢活着,他把我杀他全家之事宣扬出去,我难以为人,故而不得不斩草除根。”陈宫说:“照你这样的作为,天下人岂能服你?”曹操理答道:“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笔者不禁想起了伊索寓言里有个“农夫和蛇”的故事。农夫在冬天的田野里救起了一条冻得快要死去的蛇。他把蛇放在胸口的衣襟里,用自己的体温暖和它。蛇在农夫温暖的怀抱中醒过来了,它立刻咬了农夫一口。农夫在临死时感叹道,“对天生邪恶的生物,人们是不能发善心的。”





曹操是否在上演“农夫与蛇”的故事呢?不言而喻,在当时情况下,曹操身处险境已成为惊弓之鸟,“八公山上,草木皆兵”。虽说曹操过度机警敏锐,不会象黑脸张飞一样睡着之后被手下士兵割了头颅;但是,曹操误杀吕伯奢一家,将错就错,世人都咒骂曹操“恩将仇报”,不仁义、不道德,这还不止,他杀了恩人还口出狂言“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然而,曹操虽然奸诈可恶,但他至少敢把奸诈的想法公开地说出来,他还算是真小人,不是伪君子。现实中,而有的人即使干了这种“农夫与蛇”的事情,未必会象曹操那样坦诚直率地说出来。奸诈当中有真诚,甚至有实话实说的一面,恰恰是曹操性格的一个特征。





如今商鞅“立木为信”现实版为啥缺失?正因当今人际关系间信任感的缺失,导致了社会病态的出现,人心自私冷漠正是“道德荒漠”一种反映。“点夜灯以照人行,造河船以济人渡”。所以,我们应该一视同仁,不能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每一个人。然而,“农夫与蛇”的真实版为啥不断上演?当善良被“忘恩负义”所掩埋,这不但让人的善良之心受到伤害,也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基本信任被彻底摧毁。我们的社会是光明面和阴暗面并存、天使和魔鬼同在的社会,不是只是黑喑而没有光明、只有魔鬼而没有天使。





曹操上演“农夫和蛇”的故事讽刺现实版那些“恩将仇报”的恶人和帮助恶人作恶的伪善君子,恩惠虽大,终究束缚不住还有“忘恩负义”的人。告诫世人要学会辨别是非、擦亮慧眼,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不能对毒蛇过分仁慈,更不要指望向恶人施善他会还你仁义道德。对那些恶人即使仁至义尽,他们的劣性也是轻易不会改变的。我们既要有乐施好善,又要有防范毒蛇猛兽的心里,以免受到不必要的侵害。更不要被“扯大旗,作虎皮”的“空手道”骗术蒙蔽了双眼,因为再狡猾的狐狸也会哭泣、再毒的蛇也有落难的时候。即使你有了“农夫”和“蛇”的生活经历现实版,笔者依然会听到你纯净纯善的心声:“救人之难,济人之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原创:宋丞策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广播台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