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记忆:——钉屐

  [复制链接] 0
收藏
33
回复
6044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3-5-28 19:42: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13-5-28 21:43 编辑

客家记忆之:老行当——钉屐
  "木屐"起源很早,穿木屐属中原风俗,西晋末永嘉之乱后,中原汉人纷纷南迁,穿木屐这一穿着文化也先后陆续传入粤东客家地区。客家人的木屐多用桐木或其他杂木劈成,把一块约一寸宽的橡皮,变成船篷形,钉在前头即成。
  穿木屐可以隔卑地除湿气,十分合适,因此沿袭了两千五百多年,尽管北方后来都用鞋来代替,客家人仍着木屐。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5-28 19:42: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13-7-4 17:00 编辑


木屐是由木材制成,以苦楝树木为最佳,质轻性韧,钉上厚布片或橡胶片为屐鬃
  各地木屐式样大致相同,制作工艺比较精巧、讲究,其形式有:椭圆形,前略宽,后略窄,只适合男人穿的叫“龙船屐”;分左右脚,前趾略低,中呈弓形,后跟略高的叫“认脚屐”;不加任何油漆的叫“白坯屐”;涂上红、橙、黑、棕等颜色,绘上花卉、图案的叫“油彩屐”;晚上在家穿的叫“高脚屐”;用坚韧的木材制成并上漆的称为“漆屐”等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5-28 19:43: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13-7-4 17:00 编辑


屐店(铺)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梅州客家人多穿木屐,城镇多有专营木屐生意的店铺,生意兴隆。木屐刷上油漆,男的穿黑色的,女子穿带花的,孩子则穿黑色木屐。它既防水耐用,又美观大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3-5-28 19:43: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13-7-4 17:00 编辑


  男人多穿白坯屐,女人多穿油漆红皮屐,或是漆画屐、绣花屐,落雨天穿木屐、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5#
 楼主| 发表于 2013-5-28 19:43: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13-7-4 17:00 编辑


  据文献记载,中国人穿木屐的历史至少有三千多年,木屐早在春秋时期就流行于齐鲁一带,魏晋以后木屐形式多样,用途也有所不同,晋代的平底无齿木屐,曾是行走蒺藜荆棘中的军旅工具,至南朝时期,穿木屐十分普遍,上至天子,下至庶民,无不穿屐,但多为家居便装,不用于正式场合,当时还出现了一种前后齿均可卸下的木屐,上山时去其前齿,下山则去其后齿,后来,木屐主要在南方地区盛行,北方地区则以木屐为雨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6#
 楼主| 发表于 2013-5-28 19:44: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13-7-4 17:01 编辑


         这位师傅是在做木屐的第一步工序、屐坯
  做好一双木屐,有20多道程序,且都是累人的活,木屐一般用的木材以前为梧桐木,但现在多为杂木,做好木屐的屐坯是第一步,要根据人的脚形把木材做成尺寸不一的屐坯,用刨﹑锉﹑削﹑锯等木工活加工成,做好屐坯后,还要为屐坯钉屐皮,屐皮多用废旧轮胎的内胎皮制成,这一环节又要用到裁剪﹑钉制等活,钉屐用的铁钉也很有讲究,一般一只脚的屐皮,只钉8枚钉固定,寓意为“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7#
 楼主| 发表于 2013-5-28 19:44: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13-7-4 17:01 编辑


  广东地处亚热带气候,气温高雨量多,穿木屐可以避暑纳凉,防湿去湿,因此穿木屐之风在潮汕和客家一带广为流行,其中,男人多穿白坯屐,女人多穿油漆红皮屐,或是漆画屐、绣花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8#
 楼主| 发表于 2013-5-28 19:45: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13-7-4 17:01 编辑


  我们地处亚热带气候,夏长冬短,气温高,雨季长,春夏间高温多湿,酷暑里常有急雨,穿着木屐可避湿,而木屐多有屐齿,相当于最原始的高跟鞋,幽深小巷子,穿上它,脚与地面隔出一段距离,不仅走路的时候别有风情,而且湿气也不那么容易入侵,若是洗澡后穿上它脚即刻就干,尤其适合于夏季纳凉,故人们喜欢穿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9#
 楼主| 发表于 2013-5-28 19:45: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13-7-4 17:01 编辑


  客家人穿木屐,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多年前,有个客家农民为在水田插秧时双脚不往下沉而制作了“田木屐”,较大的屐板上穿有绳带,行走时用脚趾钩住绳带,这种“田木屐”被认为是后来木屐的雏形,而现在的木屐,屐面上的花样越来越多,屐底却越来越单调,难有屐齿,越来越远离木屐本身,而近似于木底凉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5-28 19:45: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13-5-28 20:32 编辑

这是在归读公园拍的穿木屐的教书先生塑像
  穿木屐历史,始于春秋时期,晋文公为公子时遇难出奔,随行人员有一叫介之推的,曾割股肉为其治病,文公复国后,大封随行人员,介子推以不与人争功而背负老母隐于绵山,晋文公记起之推功劳,来到绵山寻他,为逼他背母出山而放火烧山,介子推宁愿抱在大树上被火烧死也不出来,晋文公见状又痛又悔,便把大树制成木屐,穿在脚上,称为“足下”,以此纪念,于是,穿木屐成为中原民风。在历代名人诗文中,述及穿木屐者,屡见不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广播台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