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西泠飘雪 于 2013-3-29 21:58 编辑
繁乱浮躁的社会,一个个悲喜剧轮番上演。在拜金主义的浪潮下,真正做学问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而沽名钓誉者则越来越多。急功近利的年代,让很多学者不像学者,专家不像专家,艺人不像艺人。他们在人们的簇拥下登上神坛,然后又在一片嘘唏声中从神坛上走了下来,辟如,养生专家张悟本,又辟如,相声演员郭德纲。
非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出名了、火了,火得一塌糊涂。郭德纲是一名艺人,是一位了不起的相声大师。大师都有自己的风格,说学逗唱不在话下,坑蒙拐骗也运用自由。在我看来,郭德纲早期是一个说相声的,他说的相声很好,幽默风趣,艺术性很高,且具有较强的感染力。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说的相声《我要幸福》,幽默之余,反映了草根民众的普遍心理,可谓入木三分;还有《我要上春晚》,诉说了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揭露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无奈。这些创作都是有益的,它们在给人们带来笑声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深深的思考。他早期的相声也是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很多有趣的语言在人群中广为流传,辟如金发“闭”眼、太刺激了、大伙是愿意听啊,是愿意听啊,还是愿意听啊等等,成为很多听众的口头禅。
郭德纲的样子是很讨喜的,形象推销很成功,很多人都喜欢他,也喜欢他说的相声,他有着一大批的“纲丝”,他是大众的偶像。郭德纲是一个幽默天才,又或者不是。他外表木讷,内心冷静,但言谈之间经常会有很多逗趣的地方,他大约是一个典型的“物极必反”的案例。郭德纲出名之后,亳无意外地出现了很多光环效应:他的出场费高了,他的门票成了“天价”门票,他开始做电视节目主持人了,他拍电影了,他开高端的时装店了。冯巩说,郭德纲是相声界中最会做生意的。是啊,郭总太忙了,以致于不能专心创作相声,以致于他的相声听起来总像是在炒冷饭,渐无新意。此时的郭德纲已经不是一个讲相声的了,我倒觉得,他是一个讲笑话的人。
2013年,犹如人生终会盛开太阳花一样,郭总带上他的老搭档于谦上了春晚,而且还是压轴的,可谓风光限好。虽然结果有点意外,又在情理之中,即便是在这么一个欢乐而盛大的节日,郭总应该是大施拳脚的,怎料他又拿出炒冷饭的看家本领,丝毫没有创新,“笑”果平平,几乎让听众看客昏昏欲睡,就连高明的笑话都还说不上,表现差强人意。在元宵晚会上,郭总和于谦又上场了,拿来几十条笑话串连起来,又是一场“经典”的相声。在台上,郭总和于谦说得口沫横飞,笑声连连,但是台下的观众却表示无聊透顶!郭德纲的套路似乎就那么几招了?我不禁要问:郭郎才尽了么?
也许,郭德纲俨然就是一个现代版的方仲永,但是,绝不止他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当专家变成了砖家,当于丹穿着丝袜在台上被学生轰下,当大师们都被物质奴役时,你可能会发现一些真理:金钱、名誉和偶像的品质是成反比的。它们会吞噬偶像的天才、人格和良知!
2013.3.26 于深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