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映发: 以史家精神写代表春秋

  [复制链接] 0
收藏
2
回复
1243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6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2-12-4 16:36: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家在江南 于 2012-12-4 16:45 编辑

    “招牌式”的满头华发和“三朝元老”的代表经历,使李映发在成都市649名现任人大代表中颇为打眼。李映发是成都市第十二、十三、十四届人大代表,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长于明清史研究。明清那段历史,学人的荣辱浮沉系于国家的治乱兴衰,给了他深深的反思和启迪。求学和治史的浸染、熏陶, 明清士子“经世致用”的思想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情怀,演绎为李映发执行代表职务的问政理念和入世心态。十余年来,不虚美、不隐恶,耿介直言的史家精神,在其执行代表职务过程中得到深刻体现。不少鲜为人知、却惠及市民的故事,张扬着这位学者的人文境界。  

    沙河七景变八景之谜

  为沙河整治工程注入文化内涵,是李代表的“得意之作”。沙河是流经成都市区的一条主要河流,因其为自来水厂取水处,而被成都市民亲切的称为生命河。2001年底,成都市启动全长22.22公里的沙河综合整治工程,继“府南河”之后推出第二张“城市名片”。为了打好这张“城市名片”,市规划局在沙河整体规划中设计了7个景点。李映发得知这个信息后,认为应该给予历史文化一席之地,让城市的文化脉络在沙河得到延伸和复苏。他结合专业,深入考察、研究发现,四川在全国客家分布中,位居第五,名列闽、粤、赣、桂,人数250万之多,成都又是四川省最大的客家聚居地。明清时期“湖广填四川”,客家人西进四川,在贫瘠的东山丘陵地带从事农业生产,后来向成都市郊凤凰山、塔子山、狮子山发展,沙河两岸成为客家人伸向城市的前沿据点,直到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沙河一线还是客家人主要聚居区。而沙河整治方案对亲水、湿地生态、工业文明、水文化、田野风光都有所体现,惟独缺乏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没有体现出成都历史文化名城和沙河特有的历史文化特色,显得美中不足。构建一个客家生态文化园区不仅能展示成都的客家文化,同时把沙河作为起点,分南北两条线向东山客家腹地延伸,把龙潭、洛带两大客家乡镇连接在一起,形成成都市东山客家旅游片区的南北环线,从而带动整个东山客家地区的经济发展。 这张“客家牌”必将优化城市功能,提升沙河工程的品位,引起海内外学人和各界人士的关注。有鉴于此,李映发会同其他七位专家,起草了《在沙河中段构建“客家生态文化园区”的建议》,并通过市人大代表信件“绿色通道”,直呈时任成都市长的李春城。李春城高度重视,批示“请规划局研究,是否采纳”。规划局仔细研究这份建议书后,立即邀请李映发等八位专家座谈,听取意见。经过进一步探讨,决定采纳该项建议,立即报市政府批准。2002年3月初,沙河工程正式决定添加一个客家生态园区,与沙河整治规划的七个景点共同构成“沙河八景”。目前,沙河八景已建成五景,客家生态文化园这个景点尚处于草创阶段,但其构思以特有的“都市门口的客家风情”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很多老百姓只知道沙河七景变八景,至于来龙去脉、谁是“幕后英雄”则成了不大不小的谜。。殡仪馆搬迁的故事



签到天数: 6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常住居民II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2-4 16:37: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家在江南 于 2012-12-4 16:44 编辑

    促使殡仪馆搬迁,是李代表的一项“民心工程”,积十年之功始成。始建于上个世纪50年代的成都市殡仪馆,地处武侯区群众路1号,紧靠府南河和一环路,四川大学、四川音乐学院等高校与之为邻。随着时代变迁、城市化步伐加快,殡仪馆周边由郊区变为繁华市区。因为殡仪馆的存在,原本车流量大的一环路,常常发生拥堵;附近一带有110亩、2900户低洼棚户改造困难;挽歌和哭声,使住户心情压抑,尤其在深夜,哀乐和饮泣之声不期而至,令人夜不能寐,想想都恐怖。周边群众长期深受其苦、一筹莫展,并因此引发不少矛盾和冲突。市民的怨声,引起李映发的极大关注。1993年,李映发当选为成都市人大代表,当年就在人代会上提出相关建议,要求市殡仪馆搬迁。有关方面以无资金、群众不便等难以搬迁为由答复。李映发并不泄气,连续9年呼吁,并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呼吁和研究的时光流转中,李映发有关殡仪馆搬迁的理论也更加丰富、深入。他认为,厚死就是重生。殡仪馆身居闹市,引发诸多矛盾,是对逝者和生者的伤害、缺乏对生命应有的敬畏和尊重。搬迁殡仪馆是彰显人文精神的善举。而且其周边是一个历史文化群落,沿府南河集中了合江亭、水井坊遗址、九眼桥、望江楼等景点,殡仪馆与这些著名景点不相协调,不利于成都历史文化名城形象的维护和提升。随着府南河工程的上马和成功,并赢得世界人居奖,政府在优化人居和创业环境方面不断加大力度,时机逐渐成熟。2002年2月26日,就成都市政府是否决定市殡仪馆搬迁以及何时搬迁的问题,参加成都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的李映发等代表向市政府发出询问。在询问会上,李映发作主讲。入情入理、准确到位的专家之见,使在场的人为之动容。对于代表们的意见和建议,当时的成都市副市长苏培玮代表市政府认真听取后表示,关于殡仪馆的问题,会后将上报市政府集体讨论,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尽快决定是否搬迁。不久,市政府便作出搬迁决策。有关部门将原东、北郊火葬场更名为东、北郊殡仪馆,投入1600多万元进行改建、扩容承接业务。2003年11月,成都市民政局正式宣布,本月30日起,成都市殡仪馆将停办一切业务。到12月10日,所有的搬迁全部结束,正式从繁华闹市谢幕。成都市殡仪馆搬迁后,周边片区土地迅速升值,其原址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造建为公共绿地,与廊桥、府南河等景点一起,构成了一个新的城市历史文化风景带。深秋的黄昏时分,徜徉其间,令游人和市民流连不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常住居民I

板凳
发表于 2012-12-4 16:54:22 | 只看该作者
不错的选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广播台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