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3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常住居民I
|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12-8-3 08:27:17
|
只看该作者
尊孝精神的产生,一是受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悠久的中国历史和传统优秀的文化美德不断注入而逐步扎根完善的。其主要是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是春秋战国时期崇奉孔子学说的一个学派,提倡以仁为中心的礼、义、忠、恕、孝、悌、中庸等道德观念。客家人原本是中原汉族人,是以冠士族的后裔,崇拜儒家思想。这些尊孝思想来自儒家的学说,如《增广贤文》中"千经万典,孝义为先"、"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不求金玉重重贵,但愿子孙个个贤"、"父子和而家不退,兄弟和而家不分"、"谁人不爱子孙贤?谁人不爱千钟粟?";《三字经》中"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人之伦,父子恩"、"孝通经、四书熟"、"扬名声、显父母"等这些观念上。其次是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道家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老子创立的。老子主要有影响的著作是《道德经》如"道中道"等,这一学说是调整人们之间及个人同社会之间的行为规范,特别是对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的思想,都与孝道有较普遍的指导意义。二是客家人的祖先担当为国为家的重任,起到了中坚力量的作用,形成可敬可亲可佩的形象。<一>客家人在战乱、灾难中不断迁徙过程中深深认识到,长辈父母为国家为家庭的兴衰成败起到了主心骨的作用。特别是为国家兴亡大事,为创家立业的奔波,在政治经济上不辞劳苦,肩负重任起到顶梁柱的作用。<二>长辈父母艰辛担负起家族中的统筹作用。含辛茹苦抚育子女,不分彼此赡养老辈,携带孤寡,形成温馨家庭的保护神。<三>长辈父母在维系邻里社会关系中起到主要作用。对待三亲六戚、姑姨姐妹,做到和衷共济、"荣辱与共",在乡间故里起到了和邻睦族的作用。这些都铭刻在晚辈心间,形成高大瞩目的形象,而得到他们的尊敬和爱戴。三是客家人尊敬祖宗,不断丰厚其文化内涵。客家人离开了黄河流域中原文化摇篮的祖宗基业,四处漂泊,但他们持守着"行莫丑于辱先"的文化信念,背负祖骸,筚路蓝缕,在五岭荒芜中,大启山林开基创业,大建家园,却恪守着"尊祖、睦族"的历史传统,并在坎坷的移垦岁月中改造并弘扬了儒家文化精神,尊敬祖宗、追孝先人,而且立足于自律、自尊、自强,将中原先祖的世德懿行转换为客家文化的"世泽"、"家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