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个税了,虽然说只是个拟方案,还要讨论;但,根据以往的经验,估计不会再有什么变化,将来就这么着了。盼了这许多年的一场雨,而且还是伴着流行词“关注民生”降临的,来的怎么还是这么不给力?!
从最初的800到今天的3000,这2200的涨幅走了多少年?当年的800是清华大学的蔡继明教授提的,据说当时之所以定800,是因为当时全国人均收入是40,所以就取了40的20倍,定了个800。
可后来呢?全国人均月收入涨了多少,消费者物价指数涨了多少,GDP涨了多少,今天的全国人均月收入是多少,消费者物价指数是多少,现在的GDP是多少?各位算一下,这个3000是不是太抱歉点了,怎么拿得出手?!
首先;个税不是靠这么一个单纯的所谓的分级标准,一刀切就能做公平的。无数人指出过,这个3000如何体现个体的差异,家庭的差异,地区的差异和行业的差异?!
如此如此,如此排列组合下去,这一个标准如何能起到公平原则?
其次,税收的一个主要功能是为了维持和保证国家或地区正常运转的支出;所以要知道需要征多少税是要看要用多少钱,而这个钱是必须用得经济且合理,纳税人能清楚的知道我们交的税都用到了哪里,每一分钱是怎么花的;哪些用于“三公支出”,哪些真的投入了民生,哪些补贴给了央企最后变成了茅台,哪些被搞成了失败的投资,哪些被投进了政绩工程…….大到了解国家宏观支出,小到知道你们家门口路灯换个灯泡花了多少钱,可,估计你连街道主任是男是女,姓甚名谁都不知道,更别提详细的财务报表了。
没有一个公开透明的财务监管制度,如何保证每一项支出的合理,每一项税费制定标准的合理?
税收是为了保证合理的支出,而不是为了收税而收税。
再次,有收税怎么没有退税呢?世界各国的税收无非是两个方面,一是对所得征收,一是对消费征收,总有一个侧重;鲜有我们这样搞“双主体”,隐形税的。
前段时间山东有位山东委员置疑“馒头税”的事件还记得吧,一个小小的馒头,不算其它,光增值税就要交17%;房地产相关的各种税费有多少各位清楚么? 你清楚日常的生活中不知不觉的交了多少税吗?
有多少可能是重复的收费收税怎么就不考虑呢?
第四;这次的调整,纳税人的意志在哪里体现呢?
西方有一句著名的彦语:无权利,不纳税;无代表,不纳税;这也是现代社会公民财税的基本理念;在我们这里似乎总搞不懂权力和义务的区别和关系.
各位不妨去看看每年公布的税收增幅,再看看自己收入增幅,再想想自己的社会福利变化,和我们许多公共服务的水平,一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