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创建广东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以下简称“特色区”)的决议以后,在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和指引下,全市上下掀起了积极投身“文化旅游”建设的热潮。 当前,在各级单位的协同努力下,“特色区”建设成效初显,硬件建设日新月异。相比之下,软件建设方面现亟待提升。例如,文化旅游六大元素“食、住、行、娱、购、游”中首当其冲的—“食”元素,既需要做足功夫在“客风”上充分挖掘、传承、演绎,又要与时俱进打“养生”牌提升文化旅游特色。梅州客家菜属东江菜系,与潮菜、粤菜并称广东三大菜。梅州地处粤闽赣三省交汇处,自古交通不便而少受外界影响,因此梅州客家菜很好的保留了中州饮食特色,自我成型,自我演绎、自成一家——食材以山珍为主,突出原汁原味特色,造型古朴,烹饪技艺古意浓厚。此外,梅州客家菜系养生保健意识鲜明:用料讲究鲜嫩、野生、家养、粗种;加工讲究煮、煲、炖、粗刀大块,不破坏食物营养与纤维;烹调讲究原汁原味,不使过浓佐料,清淡可口,利于消化;膳食讲究搭配、效用,多用药材调理阴阳,清降补泻,并根据时令增减食物品种。所有这些,都反映出客家人在千百年的生活实践中,勤于探索养生之道,善于总结保健经验,注重利用自然中潜藏的科学道理。当前,饮食界返朴归真之风日浓,发扬光大客家饮食文化的精华,继承其精美神奇的烹饪技艺,无疑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看到客家菜高油脂、高盐等烹调特点正是时下流行“富贵病”避而不及的缺陷。此外,当前梅州餐饮从业企业参差不齐,膳食水平、管理服务、配套产品等各方面各有标准,缺乏主导品牌现象显著。 为了进一步整合资源,推进文化旅游特色区建设,根据市主要领导指示,近期要对文化旅游配套服务的各方面进行整顿和提升。特色区管委会首先以“食”开始,对全市上规模餐饮企业进行正向引导的首轮培训,旨在进一步提升我市餐饮行业的食品安全、养生膳食、配套产品、接待礼仪等,配合“特色区”建设。 5月22日上午8:30,由广东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管委会、市旅游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梅州农业学校、梅州市餐饮协会联合主办的以“念‘营养’经,配养生膳食;扬‘客家’风,促文化旅游”为主题的“梅州市餐饮行业从业人员培训大会”在梅州农业学校高技能实训基地二楼报告厅隆重举行。 这次培训会主要对象是我市上规模的餐饮企业老总以及厨房、大堂、客房等负责人。培训会甚至还吸引了全市各大旅行社的老总及导游参加。 作为这次主办方之一,市经信局抓住机遇,宣传“三打两建”工作,江剑欧副局长在会上提醒各餐饮企业要以身作则,尤其在酒类销售中要加强行业自律,积极配合“特色区”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