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1-12-3 22:5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叶帅这一功,谁也替代不了
陆德(陆定一长子、中国防卫科技学院副院长)
在雁南飞围龙大酒店,记者遇到一位胸前挂着“嘉宾”牌的长者,令人“意外”的是,这位长者先向记者道了声“您好”!他就是陆德。
走进他所住的房间时,热情率性的他一边招呼记者坐下,一边向记者递过来一支香烟,比记者想象中的更加和蔼可亲。“早想来叶帅的故乡看看了”,陆德说,“现在我仍担任海外全球客家联谊总会名誉会长,来到客家人聚集地区梅州也带着一种特殊的感情。”他用八个字概括了来到梅州的“第一感觉”:“山清水秀、人民热情”。
陆德回忆说,他曾与叶帅有过多次见面。印象最深的是他10多岁时的那一次。当时,他随父亲以及贺龙、董必武等到广州,受到叶帅的热情款待。
陆德说,叶帅是他非常崇拜的老一辈革命家,“他对中国革命立下的大功,谁也替代不了!”
梅州发展很快啊
谢飘飘(谢觉哉的儿子、国歌广场组委会副主任)
见到谢飘飘时,谢老一边和房友陆德说笑,一边热情地招呼记者就座,满脸慈祥。他告诉记者,在延安的时候,他和叶帅的孩子是同学,时常跑到叶帅家里玩,所以经常能见到叶帅,也曾经和叶帅出去玩过几次,感觉叶帅是个非常幽默风趣的人,平时爱唱京剧,爱听汉剧、山歌。谢老是第一次来梅州。以前他也听说过梅州,知道是叶帅的家乡,是革命老区。上世纪80年代,他还经常听一位梅州的朋友说起梅州的贫穷落后,今天看到梅州交通发达,还有这么漂亮的度假村,“看来梅州发展很快啊!”
谢老说,这次这么多将帅后代、儿时的朋友能重新聚在一起,非常难得。这些人中有很多以前一起玩耍,一起上小学、初中、高中,甚至是大学的同学,但大学毕业后便各分东西了,很多都好几十年没有见过面。这次活动让久违的老朋友有机会聚在一起重温过去的友谊,让他感觉非常高兴,也非常激动。
叶帅帮我找父母
聂力(聂荣臻之女、原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员会副主任)
“今天来参加梅州市纪念叶剑英同志诞辰110周年的活动,来了许多老一辈革命家的后代,大家相见都有说不完的话,特别高兴……”聂荣臻元帅的女儿、世界第一个女中将此刻就坐在记者的面前,接受采访。慈祥和威严,完美地融合在她身上,令人感到如此可亲,又如此可敬。
聂力给记者讲了关于叶帅帮她找父母的感人故事。1946年4月,聂力16岁,党组织在上海把她找了回来,经秘密渠道来到老北平找父母。叶帅得知聂力来到北平,就把她接到自己家里,找出一张聂荣臻的照片,说:“这就是你的父亲。”聂力长这么大了,还没见过父亲。
聂力3岁时随母亲张瑞华一起蹲过英租界的监狱,5岁被寄养在一位工人家中,12岁到一家纱厂当童工,16岁才与阔别10多年的父母在张家口团聚。找到父母后,16岁的她才进小学读书,以坚强的毅力和勤奋进取的精神,完成小学、中学、大学的学业。1960年从苏联学成回国,被分配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工作,从此踏上为国防科技事业奋斗的征程。
叶帅让中医给我治近视
彭钢(彭德怀侄女、总政军纪检部长)
下午四点许,不少嘉宾在休闲长廊坐聊。突然,一张似曾在网上见过的将帅后代的脸在记者眼前闪过。我们决定采用老方法,先请她签个名,确认一下身份。
于是,记者手捧签名簿,来到那位大姐身边。“您好,能给我们签个名吗?”“好啊!”大姐爽快地在红纸上签下了刚劲有力的两个大字“彭钢”。啊,她是彭德怀元帅的侄女!两位记者激动地对看了一眼,立马开录音笔,见缝插针地开始采访。
“有一次,叶帅家来了个姓孙的老中医,会用针灸治疗近视,我就经常上他家去针灸,那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事了。”回忆起叶帅,彭钢非常激动地说着叶帅的喜好,还有叶帅让中医给她治近视的事。
谈起叶帅的故乡梅州,彭大姐说:“很早就知道梅州是叶帅的故乡……广东我已经来过好多次,但梅州是第一次来,感觉梅州挺美的,山清水秀,空气也好。”
我是叶帅回梅的随行记者
杨绍明(杨尚昆的儿子、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杨绍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1980年,我作为新华社的摄影记者跟随叶帅回梅州的时候,叶帅非常希望家乡早日富裕起来。今天,我再次来到叶帅的故乡,看到的是梅州欣欣向荣,这是最深刻的印象。当初,叶帅回到家乡,看了很多地方,自己住过的家,曾经读过书的学校,还见了很多老乡,那个时候老百姓都挺穷的。见到叶帅回来,群众倾城出动,欢迎叶帅。叶帅也很激动,第一天和大家见了面,第二天身体状况不是很好,只好休息了一天,第三天又去四处看。可见他对故乡的感情是多么深厚!”
“我非常崇敬叶帅,叶帅在最关键的历史时刻,在粉碎‘四人帮’时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为我们国家能够走向长治久安立了大功。”
“粉碎‘四人帮’后,叶帅最后一次回梅时,我怀着崇敬的心情给他拍了很多照片,这些都是珍贵的资料,但这些照片还在我那里,这说明我和梅州的联系还不够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