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在云南发现植物新种麻栗坡水玉杯 造型酷似“外星人”

[复制链接] 0
收藏
11
回复
9254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1#
 楼主| 发表于 2024-6-10 21:40: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6-10 21:57 编辑

我国科研人员在云南发现一蛇类新种

   记者6月7日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获悉,来自沈阳师范大学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北京林业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发现一蛇类新种,并将其命名为“盈江烙铁头蛇”。这一研究成果已于近期正式刊发在国际期刊《动物学检索》(ZooKeys)上。
在云南发现植物新种麻栗坡水玉杯
   这是科研人员在云南盈江拍摄的盈江烙铁头蛇。(邱显淳 摄)  

   论文通讯作者之一、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副教授王楠说,新种的发现可追溯到2018年,在一次野外调查中,科研人员在盈江发现了一些烙铁头属蛇类,经过标本检视和分子研究,发现这些标本与已知物种均不相同。

   为此,科研团队经过进一步形态比较和分子遗传学分析,历时数年,最终确定这是一个尚未被正式描述的蛇类新种。

   “盈江烙铁头蛇的表皮多为暗褐色,黑褐色的梯形或矩形斑纹错落其间,在落叶林中能起到极好的伪装作用,可防止被捕食者或猎物发现。”论文第一作者、沈阳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邱显淳介绍,这种蛇平时行动缓慢,而一旦其伪装被识破,受到惊扰后会立即逃窜或疯狂扑咬,有时还会释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目前,这种蛇在地理分布上仅见于盈江县。(记者孙敏)


专业找蛇17年的“行家”,发现了剧毒“素贞环蛇”,说最危险不是蛇?


   专业找蛇17年的“行家”,发现了剧毒“素贞环蛇”,却言最危险非蛇

   在广袤的自然世界中,有一位与蛇共舞17年的勇士——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的副研究员丁利,近日他成功发现了一种剧毒的新蛇种——“素贞环蛇”。这一发现无疑为蛇类研究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丁利在谈及野外考察的经历时,却表示最危险的因素并非这些令人胆寒的毒蛇。
在云南发现植物新种麻栗坡水玉杯
          丁利,一位对蛇类充满热情的科学家,他的科研生涯几乎与蛇类研究紧密相连。从初入行时的懵懂少年,到如今在蛇类研究领域颇有声望的专家,丁利走过了漫长而艰辛的道路。他与蛇类相伴,不断探索未知,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为蛇类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素贞环蛇”的发现,是丁利科研生涯中的一次重大突破。这种蛇在云南盈江地区被首次发现,其毒液含有强烈的神经毒素,具有极高的危险性。然而,丁利并没有因为这种蛇的剧毒而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探索未知的决心。他凭借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成功捕捉到了这种蛇的活体样本,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在谈及野外考察的危险时,丁利却给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答案。他表示,虽然毒蛇的咬伤可能会致命,但在野外考察中,最危险的因素并非这些蛇类本身。相反,更多的危险来自于未知的自然环境和其他不可控因素。

   丁利解释说,在野外考察中,科学家们需要面对各种复杂的自然环境,如恶劣的天气条件、崎岖的地形、野生动物的袭击等。这些因素都可能给考察人员带来生命危险。此外,长时间的野外考察还需要考察人员具备强大的心理素质和体能,以应对各种突发状况和困难。

   以丁利的一次考察经历为例,他曾深入云南盈江地区的密林深处,寻找“素贞环蛇”的踪迹。在考察过程中,他不仅要穿越茂密的树林和荆棘丛生的山路,还要时刻警惕野生动物的袭击。有一次,他遇到了一只凶猛的野猪,幸好他反应迅速,才避免了被野猪攻击的危险。这种经历让丁利深刻体会到了野外考察的艰辛和危险。

   与丁利有过合作的同事们也纷纷表示,野外考察确实充满了未知和危险。他们不仅需要面对各种复杂的自然环境,还需要应对各种突发状况和困难。然而,正是这种挑战和危险,让他们更加珍惜每一次的考察机会,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研究蛇类。

   值得一提的是,丁利在发现“素贞环蛇”的过程中,还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和支持。其中包括来自美国加州的两栖爬行动物学家Joseph Slowinski,以及中国成都的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爱好者侯勉。他们的经历和遭遇为丁利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参考,使得他能够更快地找到“素贞环蛇”的踪迹。
在云南发现植物新种麻栗坡水玉杯
   丁利的发现不仅为蛇类研究领域带来了新的突破,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思考和启示。在野外考察中,我们需要更加谨慎和警惕,时刻关注周围的环境和变化。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对蛇类等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研究,以更好地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总之,丁利作为一位专业找蛇17年的“行家”,在发现剧毒“素贞环蛇”的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到了野外考察的艰辛和危险。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科研工作不仅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支持,更需要勇气和毅力的支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2#
 楼主| 发表于 2024-6-10 21:44: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6-10 21:50 编辑

第43个!广东物种又“上新”了

近日,又一个全新植物物种

  在广东“上新”

  它就是

  成年植株不超过50株的

  国达铁角蕨

第43个!广东物种又“上新”了

  国达铁角蕨

  被建议列为极度濒危物种

  据韶关市丹霞山管理委员会消息,近期中山大学丹霞山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科考项目组继续深入丹霞山无人区考察时,发现了丹霞山一个特有的植物新种——国达铁角蕨
在云南发现植物新种麻栗坡水玉杯
  这是继霞客鳞毛蕨、东方卷柏、丹霞铁角蕨后,在丹霞山发现的第4种蕨类植物新种,也是在丹霞山发现的第24个特有植物和第43个新物种。
在云南发现植物新种麻栗坡水玉杯
  国达铁角蕨这一新物种的发现再次证明了“丹霞区系”的独特性。目前,国达铁角蕨仅在丹霞山发现有一个小型种群,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红色名录标准,被建议列为极度濒危物种。

  国达铁角蕨名字的由来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廖文波教授介绍,国达铁角蕨的命名是对已故中山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国达的致敬,以纪念他在丹霞地貌研究领域作出的重要贡献。
在云南发现植物新种麻栗坡水玉杯
  1939年,陈国达首次提出了“丹霞地形(Danxia Topography)”的概念,并将这种地形作为判断丹霞地层的标志。在此之前,该研究组已先后以“彭华柿(丹霞柿)”纪念推动丹霞山走向世界的彭华教授;以“黄进报春苣苔”纪念一生热爱丹霞,踏勘全国丹霞地貌的黄进教授;以“景兰景天”纪念1928年第一个发现丹霞地貌开启丹霞地貌研究的冯景兰院士。
在云南发现植物新种麻栗坡水玉杯
   随着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进入国家公园候选名录,2021年“丹霞山生物多样性调查”科考项目正式启动,丹霞山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多样性构筑的丹霞生物区系,将成为继丹霞地貌命名地之后的第二张极具全球价值的科学名片。

  综合:南方+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广播台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