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石城:客家门楼

[复制链接] 0
收藏
12
回复
10770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1#
 楼主| 发表于 2024-5-15 16:30: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5-15 16:33 编辑

城中豪宅 魏家大院

来源: 赣南日报

   古建民居承载家族的过往荣耀,也折射文化的独特光芒。赣州老城区有一座历经200多年风雨、横跨三条街巷的“豪门大宅”,是赣州城内现存规模最大的清代城市家族民居建筑,也是赣南客家颇具代表性的“九井十八厅”式建筑。这座充满传奇色彩、见证过赣州城市历史变迁的老宅,就是久负盛名的魏家大院。
石城:客家门楼
魏家大院总占地1.8万多平方米,是名副其实的“豪门大宅”。

  魏家大院始建于清嘉庆年间,经过百余年的持续修(扩)建,直到清末,最终形成了横跨罗家巷、慈姑岭、荷包塘三条街巷的客家民居建筑群。大院共有住宅5栋、祠堂1座、谷仓2座、旧式蒙馆2座、新式学校1座。主体建筑占地3000余平方米,加上祠堂、学堂等附属建筑,总占地1.8万多平方米。大院建筑采用水磨青砖的封火山墙,房梁用材考究,建筑精打细磨,处处可见精致的屋檐雕饰、精美的木构窗花,可谓雕梁画栋、气势非凡。
石城:客家门楼
魏家大院雕墙峻宇,显赫奢华。
石城:客家门楼
魏家大院内房间多、过道多,并且每栋建筑物均用瓦廊相连接。

  族谱记载,清乾隆后期,闽西连城客家人魏宗长回迁赣州,经营天成钱庄。魏宗长去世后,侄子魏天机继承家业,重振钱庄生意,拉开建造魏家大院的序幕。此后,生意如日中天的魏家,成为赣州赫赫有名的四大家族之一,魏家大院的规模也逐渐连片扩大,造就了这片客家建筑群融合多个年代建筑风格的美学特征,最终形成了四水归堂的天井式民居建筑群。
石城:客家门楼
霞光映照下,魏家大院愈显古朴厚重。
石城:客家门楼
   魏家大院融合了多个年代的建筑风格和美学特征,最终形成了四水归堂的“九井十八厅”式民居建筑群。

  清末,魏氏后人魏会英在广州碰巧救下了正被朝廷通缉的孙中山先生。后来,魏会英跟随孙中山,投入到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民主革命中,魏家大院成了辛亥革命时期的一个重要秘密据点,孙中山曾两次到访。魏家大院建筑布局错落有致,廊道曲折,疏密相间,宛如一座大型迷宫。正是这些特点,使得孙中山、魏会英等人安然无恙地摆脱清兵追捕,顺利离开赣州。
石城:客家门楼
如今的魏家大院,已成为赣州老城区热门的文旅打卡地。

  受魏会英的影响,他的堂侄魏晋也走上了爱国救民的道路。魏晋曾担任《新赣南日报》主笔、赣县参议员等,也是赣县防护团(救火会)的实际负责人。1949年8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先锋营抵达赣州东门城下,魏晋等人闻讯立即派人与部队联络,并下令打开城门迎接解放军入城。时至今日,古城深巷内,一些老赣州人对魏晋等从魏家大院走出来的爱国青年、仁人志士当年为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积极奔走的故事仍津津乐道。
石城:客家门楼
魏家大院被打造成为赣南客家文化博物馆,是四海游客了解赣南客家历史文化的一扇窗口。

  历经200多年的风雨洗礼,魏家大院风采依旧。它不仅反映了赣州城清代民居的建筑风貌,同时见证了赣州近代的历史风云。2019年,魏家大院被认定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被修缮改造成为赣南客家文化博物馆,向世人展示赣南客家人深明大义、爱国爱乡的精神和艰苦奋斗、生生不息的历史。如今的魏家大院,已成为赣州老城区重要的文旅景点,是四海游客了解客家摇篮历史文化、感受赣南客家建筑魅力的热门“打卡地”。(张嗣介 记者欧艳芬 见习记者伍煜 文/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2#
 楼主| 发表于 2024-5-15 17:34: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5-15 17:42 编辑

望江千年古城墙
来源: 赣南日报-客家新闻网
石城:客家门楼
古城墙上春意盎然,铺展开一幅生态文明与宋城文化交相辉映的动人画卷

   赣州的古城墙,是我国至今保留最完整的宋代砖城墙。它临江而立,气势雄伟。
石城:客家门楼
建在古城墙上的八境台,是赣州的标志性景观。

  赣州古城墙始建于东晋永和年间。当时,南康郡守高琰在章贡二水合流处建郡治。唐朝末年客家人卢光稠统辖虔州时进行扩城,将城区由1.2平方公里扩大至3平方公里,奠定了赣州城的基础,同时开始夯筑土城墙,后来因江水岁岁侵啮,土城墙大量被毁。北宋嘉祐年间(1056—1063年),孔宗瀚任赣州知州时,组织大量客家窑工和能工巧匠采用城砖包夯土的建筑方式,开始烧制城砖和修筑砖城墙,历经数年修成,增强了城墙的军事防御和城市防洪功能。
石城:客家门楼
古城墙上的楼台剪影
石城:客家门楼
   古城墙上有数以万计的铭文砖,记载着城墙建造和维修的历史。这是清代“乾隆伍拾壹年城砖”。

  经历代修葺、加固,至清咸丰年间,增修西门、八境台、百胜门、镇南门、拜将台五座炮城。至此,赣州古城墙“周回13里,共2512丈,高3丈,警铺63个,雉堞4952个,有镇南、西津、涌金、建春、百胜五门”。古城墙内外保存了数以万计的纪年、纪事、纪修城官吏、窑户的铭文城砖,共有521种,铭文多为阳文,上面记载着不同时代的不同内容,已发现的最早的铭文砖记于北宋熙宁二年(1069年),最晚的一种铭文砖记于民国四年(1915年),这些铭文城砖如同一部历史巨著,记载着赣州古城的兴衰、嬗变,它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的城市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
石城:客家门楼
   红军1932年春攻打过的赣州城东门及古城墙。

  1655年,荷兰人约翰·尼霍夫在其《荷使初访中国论》中指出,赣州“城墙高大坚固,用砖头砌成,所有的炮眼都有盖子,盖子上画着凶恶的兽头,绕墙走约需2个小时”。千百年来,赣州古城墙不仅保护着赣州城内居民的安宁,也成了赣州作为“宋城博物馆”的文化核心。1996年11月,国务院公布赣州宋城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赣州市古城墙保护项目被原建设部授予“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石城:客家门楼
   城门在平时是市民进出城的主要通道。战时关闭城门,可守护城内安全;洪水季节,关闭城门就能防止江水倒灌淹城。

  2004年10月, 第十九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在赣州举办前,赣州对古城墙进行了大规模修葺、整治。前来参加会议的世界各地客属乡亲登上古城墙,一览赣州景,禁不住频频赞叹。如今,从东门至西津门全长3660米的古城墙全部贯通,犹如一条文化的纽带,将赣州诸多文物古迹串联在一起。从西津门登古城墙,沿线可游览西津门、郁孤台历史文化街区、北门、八境台、涌金门、建春门、古浮桥、寿量寺等城市古迹。
石城:客家门楼
   位于章、贡两江合流处的八境台炮城,镇守着赣州城的最北面。

  赣州古城墙以其高低逶迤之势,与城外秀丽江水和城内街巷房舍共同构成一幅美丽壮观的千年画卷。因城墙非常坚固,又有江水相助,易守难攻,赣州素有“铁城”之称。至今,古城墙还为赣州城区的防洪发挥着重要作用。(黄新明 高健婕 记者李传材 胡怀军 文/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3#
 楼主| 发表于 2024-5-15 17:48: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5-15 17:49 编辑

围屋故事丨关西新围的故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关西新围,位于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市关西镇,建于清代嘉庆至道光年间,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是关西名绅徐名均所建。
石城:客家门楼
航拍关西新围 廖彩新 摄


  徐老四发家故事

  徐名均在六兄弟中排行第四,后人都称他为徐老四。徐老四靠贩卖木材发家致富,44岁开始建围一直到73岁,足足花了29年时间、耗资几百万银两才建好这座围屋。那徐老四是如何赚得这么多钱来建造新围的呢?

  自古以来,赣南盛产林木,木材质地良好,而龙南的杉木尤其突出,被称为“龙木”,是当地的主要财源,关西镇是“龙木”的主要产地。在过去陆路交通不发达的时候,大量的木材只能通过水路运往赣州、九江、南京等地销售,一路上苛捐杂税繁多,几个月下来贩完木头,也没多少钱上手。

  从年轻时就开始经商的徐老四,一直随父闯荡江湖,走南闯北。有一年,刚满30岁的徐老四代替父亲徐西昌押运木头下南京,几天后,木排泊在赣州城外稍作休息。这时,徐老四遇到一位在江边徘徊的落魄少年,那少年说他钱物被盗,正穷困潦倒,他看到徐老四的木排停在江边,便恳求徐老四能否顺路搭他回南昌。听了少年的遭遇,一向急公好义、热心助人的徐老四答应了他。一路上,徐老四对那少年照顾得十分周到,木排到了南昌,徐老四还给了那少年一些银子,让他回家。

  送走少年后,在南昌休整的第二天,没想到一八抬轿子来请徐老四,徐老四这才知道那落难少年是当朝道台的公子,因跟家里赌气,流落到了赣州,被好心的徐老四解救。徐老四一贯仗义疏财,此次无意间逢到了贵人。席间,徐老四向道台大人诉说了做木排生意的艰难,一路上滩险弯急,偶又有盗贼要挟,再加上捐税繁多,难堪重负,做木材生意如同刀头舔血……道台大人听后,为感谢徐老四扶危济急的义举,也为报答徐老四搭救儿子的恩情,更有感于徐老四做生意的艰难,特写了一道手令交给徐老四,手令大意为:凡是木头上烙有徐家“西昌”字号的木头在五年内一律放关免收“牙钱”(即工商税),全程通行。

  后来,徐老四财富越滚越大,又在赣州、信丰、龙南等地购置了大宗地盘,开当铺、药铺,成为一方富豪。随着子女的增多,原来居住的老围日显拥挤,于是,徐老四便想着建造一座新围,关西新围由此诞生。
石城:客家门楼
关西新围一隅 凌小瑜 摄

  三代烧砖建新围

  关西新围围内底层全为青砖所砌,瓦面齐檐滴水,剔透玲珑,每块砖都磨得十分平整。据说围主建围屋时,要求十分严格,限制泥工砌墙,每个工人一天只能磨10块砖。关于关西新围烧砖之事,流传着一个“爷孙三代烧砖建新围”的感人故事。
石城:客家门楼
关西新围 林才辉 摄

  财王徐老四胸怀大志,生意越做越大,积累了一定的财富,于是想建一座集生活、防卫、娱乐为一体的新围。起初,徐老四苦于找不到工艺精湛的烧砖师傅,于是四处找人,经多方介绍,终于在广东省兴宁县下龙田乡请到一个在当地很有名气的烧砖师傅罗师傅。徐老四盛情相邀,道明要求,要他抓紧时间,争取早日建窑烧砖瓦。

  那年是嘉庆甲子年,气候变化异常,一连几个月阴雨连天,到了年关,罗师傅心急如焚,对着阴雨唉声叹气,心想,过了大半年,没出一块砖,真是愧对东道主的信任和厚望,快过年了,总得回家一趟,可没烧成砖,又不好意思要工钱。罗师傅越想越不是滋味,便写了一张便条,留字给徐老四:“甲子年、甲子年,雨水又连天,吃了东道的饭,挖坏了东道的田,愧无青砖冒出烟,逢年又过年,想要工钱没脸面,只好卖了牛牯做盘缠,若是要来寻,请到广东兴宁下龙田。”

  第二天一大早,罗师傅卖了炼泥的牛牯,不辞而别。徐老四外出做生意回来看到便条后,当即派人带了银两送到广东罗师傅家中,并传话说,这是天气的原因,没烧出砖并不怪罪他。罗师傅对徐老四的宽宏大量和以德报怨感激不尽,一过完年,他便携妻带子一同来到龙南关西。后来,他又把技艺传给儿子,他儿子在关西成家后,生了两个儿子,又把技艺传了下去,罗师傅爷孙三代均为徐老四烧砖制瓦建造围屋,他们整整花了19年的时间,才完成整座围屋所需的砖瓦烧制。

  关西新围围主与烧砖师傅的故事传为佳话。

  小花洲的来源

  关西新围西门外另辟有面积3600多平方米的后花园,名曰“小花洲”。园内亭台楼榭,居中开挖了一口约有一亩水面呈品字形的湖,叫“一品池”。湖内建有一小岛,岛上置有假山假石和下棋读书的石台、石椅,湖四周用木头作墩形成廊桥,另有两座小桥同小岛相连,呈现出苏杭一带的园林建筑风格。据传是因为徐老四娶了苏州、扬州各一个小妾,特意仿造苏杭园林风格建了这小花洲,让两小妾居住于此。
石城:客家门楼
航拍小花洲 廖彩墀 摄

  据传,徐老四做木头生意时在苏州、扬州结识了这两位张姓女子。在他生意最低迷的时候,两位女子变卖了自己的金银首饰,接济徐老四,倾力相助,使徐老四渡过难关。后来,徐老四发达富贵后,为了报恩,娶回苏扬两女子为妾,相伴终生。

  小花洲内原建有梅花书房和新书房两幢,后遭损毁。当时,徐老四自己没有成为举人,便十分渴望子孙能读书成才,于是对子孙要求十分严格,家谱上记载,儿子们分家时,徐老四特意留出了一大部分的善学田、善学屋公款(针对子孙后代考取功名的一种奖励)供子孙读书。徐氏家谱上记载,道光年间,关西一下就出了四个翰林,三个是徐老四的子孙,还有一个是他的孙女婿。后来,围内不管哪户人家生了儿子,都要到小花洲的神龛前点几束香,希望孩子日后也能金榜题名,出人头地。

  关西新围

  关西新围与老围“西昌围”相对映,俗称为“新围”。围屋坐西南朝东北,平面呈“国”字形,面阔92.2米,进深83.5米,占地面积7426平方米,建筑面积11477平方米。围墙高约8米,墙厚1米,围屋四角各建有一座10米高的炮楼。新围依山傍水,整体布局良好,集“家、祠、堡”为一体,与大宅配套的还有花园、戏台、书院等建筑。
石城:客家门楼
关西围 王建春 摄

  该围屋规模宏大、保存完整,是迄今国内外发现保存最为完好、结构功能最为齐全的围屋,是不可多得的珍贵遗产,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被誉为“东方的古罗马城堡”“汉晋坞堡的活化石”和“散落在民间的皇宫”。200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李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广播台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