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37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的一天,在梅城的梅江河堤上来了几个人,他们气度不凡,边行边议,不时对两岸指指点点。他们是什么人?在那里干什么?原来,这些人是梅城本地有名的缙绅,为首的是中学教员曾汉南和曾经在广西做过官的黄荣樵,他们聚在一起是为了筹划在梅江上建造一座大桥。曾汉南欣赏着梅江上的景色,感叹说:梅城真漂亮,可惜江南江北被一江隔开,来往靠船只过江,太不方便了,黄荣樵也感叹道:是啊,我有个广西的生意上的朋友,说每次货物运到这里,要用船只转运,浪费了不少时间和人力,曾汉南说:我们要早点把大桥建好,造福百姓。这帮缙绅确实有能耐,他们争取到了官府的支持,又请了留法的工程师选好建桥的地址,并画出了设计图,算出了所需的费用。但曾汉南他们很快又发愁起来。建桥工程规模在当时可谓全国数一数二,花费巨大,约需大洋12万元,这对于梅县来讲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曾汉南他们四处奔走,呼吁捐款。据说当时前前后后共有8000多人捐款,各商家店铺也纷纷赊借水泥、钢材给建桥筹备组,但最后也只凑足一半的款项。曾汉南和黄荣樵商议,决定由曾汉南去南洋募捐经费。曾汉南二话不说,带着重任立即启程。
曾汉南做事稳重,思虑细密。他途经汕头时,听到“万金油大王”胡文虎也在这里,心中暗喜。胡文虎是福建永定客家人,一盒万金油让他蜚声海内外,而且,他还是个大慈善家,对客家的事业建设多有捐助。同是客家人,请他出手帮忙,应当是可行的。于是,曾汉南托人向胡文虎表达了敬慕之意,宴请胡文虎。
为了给胡文虎留下好印象,曾汉南在菜肴上花了一番工夫。他首选了盐焗鸡作为主打菜,当地饭店不会做,他亲自下厨,烹制了一只香喷喷的盐焗鸡。其它如肉圆、梅菜扣肉、酿豆腐、鸡子酒,都是客家的名菜。果然,胡文虎见到这些菜,连声说好,说想不到在这里能享受到家乡菜。
宾主寒暄一番,曾汉南的老练、质朴给胡文虎留下了极好的印象。酒过三巡,曾汉南把请胡文虎捐款帮助建桥的意思说了。胡文虎说:今天我们首次相会,不谈这些。不过,梅县人建桥一事,我早有所闻,胡某佩服得很,我会给你一个答复。曾汉南只好打消让胡文虎当场认捐的念头,只是拿出客家人以诚待客之道,陪客人喝酒聊天。第二天,胡文虎摆下答谢宴席,宴请曾汉南,说同意认捐建桥不足部分的资金。但有个条件,就是新建的大桥两端要永久竖立永安堂万金油的商标,并要竖立开牙的虎、豹塑像各一头。曾汉南不敢应承,说要回去跟家乡父老商议。胡文虎说:好,只要你们答应,你们所需的钱,我一分不少拨付给你们。
曾汉南回来后,把胡文虎的条件跟乡亲们讲了。大家觉得胡文虎实在太小看梅县人了,在桥上摆放个万金油商标,这倒还可接受,但再摆上开牙齿的虎、豹,未免过分。于是,曾汉南和黄荣樵决心自己筹备不足的钱款。这事让梅县乡亲知道了,激发了自信心,众志成城,发动了新一轮的捐款活动,终于筹足了资金。
1934年,一座大桥宏伟地横跨在梅江上,如一道彩虹,连接了南北两岸。大桥还起了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做——梅江桥。胡文虎知道大桥建成后,特意送来祝贺信,他说他知道客家人有志气,一定能凭本事把大桥建起来。另外,他当初提出的苛刻条件,实在是有说不得的苦衷:当时他在资金上遇到了周转的困难,一时拿不出钱来捐助梅县客家乡亲。曾汉南回信说,当初他就已经了解了胡先生的难处。但他没有向乡亲们明说,是为了激发乡亲们的志气,同心筹款,把大桥建成。80年了,梅江大桥依旧矗立在梅江河上,造福民众。特别是经历了2013年特大的洪水考验后,它就如坚忍不拔的客家人一样,与时代一起为社会的发展不断做出贡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