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市出了亚洲球王
人人都知道古代的蹴鞠运动起源于山东淄博,但足球得到真正发展却是在梅州。梅州位于广东省东北部,这是一个华侨侨户占据总人口三分之一的城市,在这里,家有海外亲属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梅州对外联系紧密的特点由来已久。早在1873年,外国传教士就将近代足球技术介绍到梅州的五华长布镇,1914年,梅州开始真正出现足球运动。自那时起,梅州涌现出众多足球运动员以及足球教练。除了人尽皆知的“亚洲球王”李惠堂之外,还包括曾雪麟、蔡锦标、谢育新、伍文兵等在内的多名足球界人士。
李惠堂媲美贝利
“看戏要看梅兰芳,看球要看李惠堂。”这是上世纪30年代在上海流传的一句话。李惠堂驰骋绿茵的25年也是中国足球在国际足坛声名鹊起的25年。1926年在上海举办的万国足球锦标赛上,以李惠堂任队长的中华足球队战胜了葡萄牙、苏格兰两支强队,创造了华人足球队连续击败外国足球队的纪录。随后的几年,李惠堂又发动在沪的粤人组建乐华足球队,并接连战胜当时的国外劲旅。在1934年的第十届远东运动会足球决赛中,中国队同老对手日本队相遇。中国队在双方打成3比3的情况下获得点球机会。队长李惠堂操刀命中绝杀日本队,他也因此获得了“亚洲球王”的称号。
李惠堂在其职业生涯中共打进2000多个进球,并4次代表国家队参加远东运动会获足球冠军。在1976年联邦德国一家权威性足球杂志组织的评选活动中,李惠堂同贝利(巴西)、马修斯(英格兰)、斯蒂法诺(西班牙)、普斯卡什(匈牙利)一起被评为“世界五大球王”。
生活因足球而改变
足球运动自来到梅州之后,人们的生活也随之发生了变化。1907年,孙中山先生特派旅日同盟会员谢逸桥和温靖侯回到故乡梅州,创办松口体育会和体育学堂,在开展足球运动的同时,培养辛亥革命军事骨干。建国后,梅州政府高度重视足球在本地的发展。增加足球场地、承办重大足球赛事、培养青少年足球开始成为近代梅州足球的发展重点。现在在梅州,大多数青少年几乎都能在足球场上秀秀脚法,市体育局也要每年举行几十次足球比赛。就连各单位之间的联谊活动都是以足球运动为主。
占据国足半壁江山
梅州对中国足球的贡献主要集中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当时梅州是全国开展足球运动的10个重点市县之一,来自梅州的球员在国家队占据了半壁江山。1989年,高丰文带领国家队出征世界杯预选赛的时候,谢育新、伍文兵、郭亿军和张小文都来自同一个县城——梅州市兴宁县。1983年中国国家队的主教练曾雪麟也是从梅州走出的著名足球人。他在60年代开始了教练生涯。曾率领天津足球队获得过全国足球甲级联赛冠军、足协杯赛冠军、全运会足球比赛冠军。1983年,54岁的曾雪麟担任中国足球队主教练,并在随后的一年中获得了亚洲杯亚军。
1993年,随着中国足球走上了职业化道路,经济相对落后的梅州在足球事业上也开始由盛转衰。现在的国字号球队中已经没有来自梅州的球员。</P<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