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font face=宋体> 06年唐梦先生写了篇《梅州文学社团的往昔与现状》,此文写了梅州的“三大社团”“两个细节”“一桩公案”,读来让人久久难以忘怀。我想,梅州文学界的前辈们是不是可以写一些发生在梅州文学界的事以飨读者呢?<br /> <br /> 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我是希望可以读到有关梅州文学界的历史的。现在,我们似乎能读到一些这方面的文章,但我看到的更多是关于黄遵宪、李金发、蒲风、温流等文学前辈的文章。而我更想了解的是最近几十年的文学状况。我想,在梅州还是有许多写作者值得我们去关注的,比如野曼,比如程贤章。<br /> <br /> 近来,我在《青年作家报》读到一些程老回忆某些文学前辈的文章,读后甚是感动,为文友间真挚的感情而热泪盈眶。后来,我在网上也阅读到一些梅州文学盛况。在前面所提到的《梅州文学社团的往昔与现状》和焕新先生的《射门琐记》,以及梅州次生林的一些访谈中窥见梅州文学的一角。<br /> <br /> 梅州曾孕育出了许多有名的诗人,李金发、蒲风、温流、野曼,只要提到这些前辈的名字,我们都会心生骄傲。但我们问自己一句,现在梅州有哪位诗人可以让我们如此的骄傲?<br /> <br /> 文学的发展,与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是分不开的。但现在我更愿从文学的发展上上去思考这些问题。在焕新先生的《射门琐记》中,我们可以知道射门诗社成立于1989年。射门诗社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确实有很大的影响力。现在,仍活跃在梅州文学界的许多写作者大多是“射门人”。当然,“射门人”中的有一部分,555已经迁移到广州、深圳等发达地区,至于原因,我们并不清楚,唐梦先生文中的“一桩公案”只是简单的交代了几句。但离开了梅州的诗作者,仍是关注梅州诗歌的发展的。07年,“射门人”便利用“五一”黄金周回梅州作了一次与文学有关的“寻根之旅”。而梅州方面的写作者也热情的招待了这些远道而来的朋友,并作了深入的交流。我想,这些对梅州的诗歌发展是有帮助的。<br /> <br /> 在“1999年,代表着梅州新诗希望的次生林诗群在《故乡》第一次集体亮相”。次生林诗群,是继射门诗群之后的又一“黄金一代”。次生林诗群中有许多写作者,也是射门诗群中的一员。我想,次生林诗群与射门诗群还是有一些巧妙的联系的。文化,文学,诗歌本来也就是薪火传承,承前启后的。任何一个写作者,都是踏着前人的“骸骨”前进的。<br /> <br /> 在次生林诗群中的一系列访谈中,我们可以隐约的知道,次生林诗群与射门诗群仍是有着难分难舍的情谊或情节的。作为次生林诗群“护林员”的游子衿先生也曾在《青年作家报》的访谈中稍微提到了他曾是射门诗群的一员。在07年射门诗社的“寻根之旅”中,游子衿先生也欣然参加,并带去了梅州文学近况——一大叠《青年作家报》。<br /> <br /> 在乙一(吴伟华)的访谈中,吾同树说,我认为,次生林是梅州诗歌真正的“黄金一代”,作为梅州次生林诗群的代表诗人之一,你怎么看待我们的发展前景。而乙一的回答让我欣慰。乙一说,“九十年代的射门诗群也曾在诗歌界产生一定的影响”,而“现在就评说“次生林”的成绩为时过早”。乙一这一客观而公正的回答,让我看到了蛰伏在他体内的恬淡与宁静。我想,乙一不愧为次生林诗群的代表诗人之一。<br /> <br /> <br /> 次生林仍在成长中,可次生林之后,梅州却没有出现有新的创造力量。这是令我担忧的。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在网络信息发达的今天,更多的梅州诗歌爱好者却未形成一股力量。这些新生代的诗作者,一是活跃在网络上了,论坛、博客的发展,让写作者有了更多的交流渠道,他们不局限于地区文学爱好者的交流了;二是这些年梅州没有强有力的社团凝结这些有生力量,作为梅州最高学府的嘉应大学,有周溪、百花洲等文学社团,但嘉应大学的学生更多的是来自其他地区,他们中即使有一些佼佼者,也并不能为梅州诗歌发展作更多更有明显的作用。看到这些,想到这些,我这个土生土长的梅州文学爱好者、诗歌爱好者是无比的忧伤与难过的。<br /> <br /> 但近来,我有了一些新的发现,我发现梅州的诗歌又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对于梅州年轻的诗作者,我们知之甚少,当然这与时代有关,但无论与什么有关,这都是现实。残雪风、庄子亮、李龙华、李家谊、叶健,是我近来关注的对象。这些诗作者都还年轻,还处在对诗艺的摸索之中。这些诗作者中,我最早接触的是残雪风,他和庄子亮都是这些诗作者中的佼佼者。残雪风的作品我曾撰文评论过,在此就不多说了。庄子亮对诗歌的摸索,对技艺的把握,差强人意。我曾在《少年文艺》读到庄子亮有关春天的几首诗。“田野里长满安静的狗尾草/这隅静谧稍纵即逝/等风一吹过田野/它们就到季节半空摇曳/给你呈现/一个份量很轻的/春天”这些诗充满了诗情画意。在这些诗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子亮对诗的追求更多的是趋向于古典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当然子亮并不反对口语诗,子亮也写了许多不错的口语诗,但他有时刻意的逃避口语写作。子亮认为,诗歌写作,必将在传统和先锋之间,但现在更应趋向于传统。这一点,与《洪烛、古筝谈话录——预测:07年诗歌主流将在传统和先锋之间》中的某些观点是相吻合的。而叶健的语言更趋向于口语诗作。就我个人而言,并不反对这种写作。但叶健的诗的质感和厚度仍是不让人满意的。他的诗中缺少思考的注入,多了抒情的成分。当然,这与他们的生活有关。嘉应大学的李龙华、李家谊的诗,写得还不够开朗、大气,但他们年轻,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些梅州新生代诗作者,是梅州诗歌,不可忽略的力量。<br /> <br /> 而我最想说的是,现在有更多的文学年轻人关注诗歌,在《青年作家报》的断章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不错的诗句,虽然这些诗在技巧和表达上仍有很多的不足。但谁的诗又是趋于完美的呢?包括射门诗群、次生林诗群在内的梅州诗作者,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相信假以时日,经过一番磨练,他们在诗歌上会有很大的突破的。现在更多的梅州文学爱好者,选择嘉应大学,这将对梅州文学、梅州诗歌产生深远影响。89年梅州出现了一个诗歌盛世,99年梅州出现了一个诗歌盛世,现在让我们一同期待梅州诗歌走向另一个盛世吧! <br /> 07年9月</font></di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