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夏日良渚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24-7-22 10:32: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7-22 10:35 编辑

走进夏日良渚

   夏日来临,众多游客来到位于杭州市余杭区的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参观宫殿、城墙、史前稻作农业等先民遗迹,感受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这是7月4日拍摄的杭州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南城墙遗址展示点(无人机照片)
这是7月4日拍摄的杭州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南城墙遗址展示点(无人机照片)
这是7月4日拍摄的杭州良渚古城遗址公园陆城门遗址(无人机照片)
 7月4日,游客在杭州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莫角山宫殿遗址参观
7月4日,搭载着游客的游览车行驶在杭州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内(无人机照片)
这是7月4日拍摄的杭州良渚古城遗址公园陆城门遗址。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4-7-22 10:41: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7月4日拍摄的杭州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莫角山宫殿遗址(无人机照片)
7月4日,游客在杭州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莫角山宫殿遗址参观
7月4日,游客在杭州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南城墙遗址展示点游览
这是7月4日拍摄的杭州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池中寺粮仓遗址
7月4日,游客在杭州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反山墓地遗址参观
新华社记者 江汉 摄
7月4日,游客在杭州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反山墓地遗址参观

  夏日来临,众多游客来到位于杭州市余杭区的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参观宫殿、城墙、史前稻作农业等先民遗迹,感受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将迎来申遗成功五周年纪念日,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回声从这片依山傍水的古老土地传向世界,良渚为世人认识真实的古代中国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历史文化窗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4-7-22 10:4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7-22 10:49 编辑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迎暑期参观热
7月13日,江西南昌,游客正在参观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展出的玉器等出土文物
7月13日,江西南昌,游客正在参观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展出的青铜温鼎等文物
7月13日,江西南昌,游客正在参观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展出的金饼等出土文物
7月13日,江西南昌,游客正在参观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展出的青铜雁鱼釭灯等文物
7月13日,江西南昌,游客正在参观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展出的孔子屏风等文物
7月13日,江西南昌,游客正在参观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展出的五铢钱等出土文物
中新社记者 刘占昆 摄
7月13日,江西南昌,游客正在参观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展出的金饼等出土文物。

   今年暑期,“博物馆热”在全国持续升温,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也迎来民众参观热潮,每天都有众多来自海内外的游客慕名前来参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4-7-22 10:5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市珐琅厂“梦幻景泰蓝夜场文化体验季”启幕
7月6日晚,市民参观景泰蓝艺术博物馆
7月6日晚,市民在景泰蓝生产制作车间内参观“掐丝”制作工艺
7月6日晚,市民在景泰蓝生产制作车间内参观“点蓝”制作工艺
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 摄
7月6日晚,市民参观景泰蓝制作的奖杯

   当日,北京市珐琅厂“第六届梦幻景泰蓝夜场文化体验季”活动拉开帷幕。活动现场有景泰蓝、北京料器、北京雕漆等非遗老字号文化市集,还新增了“梦幻景泰蓝嬉戏游”等互动游戏。市民还可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景泰蓝生产制作车间、景泰蓝艺术博物馆、珍宝馆等场所,学习了解非遗文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4-7-22 10:5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7-22 10:59 编辑

济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深圳文博会上展示手工制作的凤凰冠
   在深圳举行的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上,吕氏制作的清代(1644-1911)凤冠的创新再创造得到了展示。[照片/大众新闻]
吕氏小饰品在深圳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上展出。[照片/大众新闻]

   来自山东省济南市的90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吕继凯在深圳举行的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上展示了他使用传统工艺镶嵌的清代(1644-1911)凤冠的创新再现。

   吕说,金银丝镶嵌是一种传统手工艺,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221年)。它涉及八种主要技术:夹紧、填充、组装、焊接、堆叠、分层、编织和编织,主要用于制作皇室配饰。

   柳说:“这顶王冠完全是手工制作的,我花了一年时间才完成,花了将近六个月的时间来绘制设计。”。
这是Lyu第二次参加展会,今年他带来了更多的小配饰,如胸针和耳环。

   “这枚胸针设计成兰花形状。我们将金银丝镶嵌技术与现代美学和设计相结合,在两侧镶嵌钻石和彩色宝石,”Lyu说。

   他补充说,古代珠宝主要由发夹和其他头饰组成,因此他们创造了胸针和吊坠,以便更方便当代佩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4-7-22 11:0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7-22 11:07 编辑

镜观·非遗丨西兰卡普:织锦里的土家风情

7月2日,湖北省来凤县桂花树社区,唐洪祥在整理一件大幅面西兰卡普作品

  夏日的午后,湖北省恩施州来凤县桂花树社区浓荫如盖,一座位于半坡的三层小楼里不时传来木织机“吱呀”作响的声音。

  走进这座名为土家织锦博物馆的小楼,81岁的博物馆负责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唐洪祥和老伴刘秀琴在向大家讲解示范土家织锦西兰卡普的编织过程。

  只见刘秀琴坐在织机低的一端,用绕腰绊带将裹棒扣好放置胸前,脚踏竹竿、手握梭刀,时而喂入纬线,时而用梭罗扣紧织锦面,边挑边打、连挑带织,如此循环,看得众人屏息凝神。唐洪祥则在一旁注视着老伴,眼含笑意。

  西兰卡普是土家族传统手工织锦,在土家语称谓中,“西兰”意为铺盖,“卡普”意为花,早先通称“打花铺盖”或“土花铺盖”。土家孩子出生时外婆要送织锦,婴幼儿时要盖织锦,女孩子自小学习织锦,出嫁时在织机上制作西兰卡普作为陪嫁。西兰卡普记录了土家族的风俗和情感,与土家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被誉为土家族的“五彩活化石”,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唐洪祥出生在“西兰卡普世家”,从小就对西兰卡普感兴趣。20世纪70年代,唐洪祥师从西兰卡普传承人叶玉翠,学习土家织锦技艺。随着手中经线、纬线交织变换,织机旁的时光一晃儿就过去了数十年。

  西兰卡普主要原材料是棉、麻、丝,主要以红、蓝、黑色线为经线,各种彩线作纬线,采用通经断纬、反面挑织的传统方法手工挑织而成。从根根棉线、丝线变成土家织锦,要经过20余道工序。由于花色复杂,做工精细,织者需全神贯注,若有经线或是纬线错乱,就得拆掉重织。

  西兰卡普图案取材自山水风光、文化娱乐、生产生活等,图案中还有一种特殊勾状纹样,比较典型的如八勾、十二勾、二十四勾、四十八勾。西兰卡普构图均衡对称,纹样丰富饱满,色彩鲜明热烈。纹饰多用亮色搭配,红与绿、黄与紫、橙与蓝,底色以黑色和蓝色为主。

  “在变换纬线过程中,图案颜色便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根据织者的审美和心情,西兰卡普也会变换出不同颜色的图案。没有两件一样的西兰卡普。”唐洪祥说。

  为了让这门精妙的手工艺代代相传,唐洪祥悉心教授子女西兰卡普织造技艺,举办多期西兰卡普培训班,开办土家西兰卡普织锦作坊,招聘工人从事西兰卡普加工生产,让更多人了解西兰卡普的魅力。

  心怀对传统手工艺的热爱,唐洪祥撰写了《西兰卡普》《土家织锦》等图文专著,并收集了多种西兰卡普实物及相关物品。2016年4月,由唐洪祥创办的土家织锦博物馆开馆,馆内收藏各个年代的织锦实物、织锦生产工具等物品百余件。

  如今,博物馆一楼已成为西兰卡普培训基地。喜欢西兰卡普的人们在这里忙碌起来,数十台大大小小的织机齐声作响,歌唱着手工艺人对传统工艺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4-7-22 11: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7-22 11:26 编辑

7月3日,湖北省来凤县桂花树社区,唐洪祥在纺线。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7月2日,湖北省来凤县桂花树社区,唐洪祥在家中展示西兰卡普图纸。新华社记者 杜子璇 摄
   7月3日,湖北省来凤县桂花树社区,唐洪祥的老伴刘秀琴在家中使用织机制作西兰卡普。新华社记者 杜子璇 摄
7月3日,湖北省来凤县桂花树社区,唐洪祥在纺线。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7月2日,唐洪祥对比设计图样和织锦成品。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4-7-22 11: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7-22 11:24 编辑

7月2日,湖北省来凤县桂花树社区,唐洪祥的老伴刘秀琴在操作织机。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7月2日,湖北省来凤县桂花树社区,唐洪祥的老伴刘秀琴(左一)指导前来学艺的学员们操作织机。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7月3日,唐洪祥检查织锦博物馆里收藏的清代木织机状况。新华社记者 杜子璇 摄
   7月3日,湖北省来凤县桂花树社区,唐洪祥(左)与孙女唐鸣珂讨论西兰卡普图案。新华社记者 杜子璇 摄
   7月3日,湖北省来凤县桂花树社区,唐洪祥(左一)与家人讨论西兰卡普制作图案。新华社记者 杜子璇 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4-7-22 11: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7-22 11:20 编辑

 7月2日,唐洪祥整理用西兰卡普制作的土家服饰。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湖北省来凤县桂花树社区,一件“西兰卡普”字样的作品在织机上成形(7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7月2日,唐洪祥的孙女唐鸣珂(后右一)在来凤县西兰卡普培训班上展示西兰卡普成品。今年29岁的唐鸣珂国外留学后回到家乡,从事西兰卡普的传承发展工作。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7月2日,湖北省来凤县高级中学,学员们在西兰卡普培训班听讲。唐洪祥的孙女唐鸣珂为学员们讲解西兰卡普的知识。新华社记者 杜子璇 摄
   7月2日,唐洪的老伴刘秀琴(后左一)指导前来学艺的学员们操作织机。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4-7-22 11: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7-22 11:17 编辑

    唐洪祥(后右一)和老伴刘秀琴(后右二)、儿子唐山(左一)、孙女唐鸣珂(前右一)三代人都是西兰卡普传承者(7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观众参观唐洪祥收藏的西兰卡普作品(2023年10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织锦女工在来凤县龙凤文化中心广场现场制作西兰卡普,展示非遗技艺(2023年10月28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织锦女工在来凤县龙凤文化中心广场现场制作西兰卡普,展示非遗技艺(2023年10月28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这张拼版照片是一些传统西兰卡普花纹样式。左上:猫脚迹,右上:四十八钩,左下:桌子花,右下:椅子花。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7月2日,唐洪祥(右)和老伴刘秀琴讨论西兰卡普花纹设计。新华社记者 杜子璇 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广播台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