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中心
孙瑞生和蔡鸿报道,主要的古代白瓷遗址提供了承前启后的重要纽带。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刘岩负责霍州陈村考古发掘工作。[图片提供给中国日报环球网]
多年来,古代瓷器碎片对中国北部山西省霍州市陈村的农民来说并不陌生,他们中的许多人认为这些白色的小碎片意味着该地区下方一定埋有大型窑炉。
中国考古学家在陈村进行了近两年的研究,他们给了农民一个令人震惊的答案:窑炉就在他们的村庄下面。
据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刘岩介绍,不同土层上的遗址可以追溯到金(1115-1234)、元(1271-1368)和明(1368-1644)三代。
刘说:“考古发现有九座窑、40个灰坑、九个作坊、两条沟渠、一口井和许多瓷片。”。
一个精美的白色瓷盘,上面有金代的莲花和芦苇的装饰图案。[图片提供给中国日报环球网]
从陈村窑址取回的白釉瓷片包括碗、盘、碟、花瓶、壶和干杯。这些商品大多朴实无华,也有少量展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设计。
明代的记载已经表明霍州烧制的是白釉瓷器。
20世纪50年代,中国各地的建筑工地上发现了许多古遗址和古墓,1956年进行了全国文物调查,试图了解不可移动文物的状况。
刘说,当包括故宫博物院的陈万里和冯贤明在内的中国陶瓷专家开始寻找古代瓷器的生产地时,他们促使全国各地的文化遗产部门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对古窑进行考古调查。
一块精美的白色瓷盘,上面有三个孩子玩莲花的图案。它是金朝烧制的。[图片提供给中国日报环球网]
学者们在陈村发现了霍州古窑,陈村位于黄河第二大支流汾河西岸。汾河两岸散落着大量的碎片和窑具,说明霍州古窑规模较大。
汾河发源于山西省北部,是中国为数不多的由北向南流动的河流之一,河流大多从西部高地流向东部沿海。
据中国新闻社报道,陈村是西周时期(约公元前11世纪-771年)周武王的弟弟霍国的封地,后人以霍为氏。
1986年,山西省有关部门将陈村列入重点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名单。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进行的多次调查有助于专家们了解霍州窑群,发现了发髻形窑和用于烘干未燃烧陶器的砖洞。刘说,这些遗址埋在地下1.5米到5米深。
该村于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保护,是中央政府批准的不可移动文物的最高保护级别。
中国决定在2022年发掘陈村的窑炉。来自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霍州市文物部门的考古学家对该村进行了调查和勘探。挖掘队负责人刘说,他们最终选择了8个占地600平方米的地点进行挖掘。
刘说,陈村瓷窑的发现填补了考古空白。
明代的一个陶瓷碗的碎片,上面装饰着铁红色的云朵和龙爪。[图片提供给中国日报环球网]
宋代(960年-1279年)一直被称为中国陶瓷的黄金时代。在这一时期,不同窑址的专业化程度有所提高,特定社会阶层对特定瓷器的需求开始增加。
这一点在著名的“五窑”中尤为明显:汝窑(河南省)、关窑(浙江省)、葛窑(浙江)、钧窑(河南)和鼎窑(河北省)。
虽然人们普遍认为,金朝结束时,华北地区没有生产白瓷,但陈村霍州窑遗址的发现表明,白瓷在华北地区一直烧制到明代。
刘说:“山西盛产优质粘土和烧瓷用煤。”。山西在河北、河南、陕西等著名制瓷地区的包围下,也发展成为陶瓷生产大国。其瓷器生产在宋元时期发展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