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十年,我们能治愈老年痴呆症吗?

[复制链接] 0
收藏
11
回复
2835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2-10-24 10:55:5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未来十年,我们能治愈老年痴呆症吗?

   

   疫苗、抗体、“充电”头盔、干细胞……


   未来十年,我们能治愈老年痴呆症吗


   科技日报记者 刘 霞


   自首个正式记录的病例在医学会议上报告以来,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症)在人类疾病谱中已经存在了115年,是世界上最具毁灭性的疾病之一。


   在寻找阿尔茨海默病的疗法方面,科学家们数十年殚精竭虑,却收效甚微——目前唯一获批被用于治疗该疾病的药物也只能暂时缓解一些症状。不过,英国雷丁大学神经学家马克·达拉斯博士近期对英国《每日邮报》表示,随着一些新疗法的不断涌现和改进,未来十年,科学家们将在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疫苗


   去年11月,位于美国波士顿的布莱根妇女医院宣布将率先开展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的鼻腔疫苗的首次人体试验,旨在预防或减缓该疾病的恶化。


   黏性斑块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标志。当β-淀粉样蛋白在神经细胞之间积聚时,斑块就会形成,这可能会破坏一个人思考或回忆信息的能力。鉴于此,该疫苗将一种名为Protollin的药物直接喷入鼻腔,目的是激活免疫细胞以去除斑块。


   此次Ⅰ期临床试验招募了16名年龄在60—85岁之间的早期无症状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他们将间隔一周接受两剂鼻腔疫苗。


   据悉,研究人员对此疫苗已开展近20年临床前工作,未来还将开展两期试验,以测试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抗体疗法


   目前最有希望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抗体是TAP01,它由英国和德国研究人员携手开发。


   哥廷根大学的托马斯·拜尔教授说:“我们在小鼠体内发现了一种抗体,它可以中和截短形式的可溶性β-淀粉样蛋白,但不会与正常形式的蛋白质或斑块结合。”


   研究小组随后在两种不同的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模型中测试了“人源化”抗体,发现抗体有助于恢复神经元功能,增加大脑中的葡萄糖代谢,恢复记忆力丧失。


   莱斯特大学化学生物学专家马克·卡尔教授补充说:“虽然这项研究目前仍处于早期阶段,但如果这些结果能够在人类临床试验中得到复制,那么可能是革命性的。”


   此外,今年3月,全球制药巨头罗氏宣布启动名为SKYLINE的临床试验,以验证一种新的甘特尼单抗(gantenerumab)皮下给药抗淀粉样蛋白抗体的治疗效果,该研究性药物此前已经获得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突破性疗法认定,其针对早期阿尔茨海默病疗效的Ⅲ期临床数据预计在今年第四季度公布。


   该研究将招募1200名年龄在60—80岁之间的参与者,他们的大脑中有蛋白质斑块形成的迹象,但尚未出现任何认知下降。参与者将接受一周或两周剂量的甘特尼单抗,并将其结果与安慰剂组进行比较。


   据悉,目前科学家们正在测试30多种疫苗和抗体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疗效。不过,英国牛津大学药理学专家大卫·史密斯教授说,值得注意的是,正在试验的所有抗体和疫苗都是基于β-淀粉样蛋白是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罪魁祸首”的假设。事实上这些药物到目前为止都无法治愈阿尔茨海默病,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更进一步探索导致这种疾病的原因。


   大脑“充电”头盔


   这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中的情节,但一些科学家认为,用红外线照射大脑可以帮助逆转阿尔茨海默病。


   去年10月,英国杜伦大学研究人员表示,经颅光生物调节疗法(PBM-T)或对痴呆症患者有潜在益处。该疗法是让患者佩戴一种特殊设计的头盔,将红外线自行传送到大脑。


   这项研究观察了14名来自英国的45岁以上的健康人群,他们在4周内,每天两次接受波长为1068纳米的PBM-T,每次6分钟。研究人员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接受PBM-T的健康人在运动功能(手指敲击)、记忆表现、延迟记忆和大脑处理速度方面都有显著改善。此外,参与者没有报告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


   研究人员解释说,这种红外光能刺激脑细胞,为其提供能量并促进血液流动,这一过程称为“光生物调节”。理论上,这将刺激大脑激活免疫细胞,清除与痴呆有关的有毒蛋白质。此外,这种疗法可以提高一氧化氮的水平,从而改善大脑血流,确保更多的氧气可以到达脑细胞。


   该头盔由全科医生戈登·道格尔博士开发。他表示,头盔“可能有助于垂死的脑细胞再次生长并恢复功能,但仍需开展更多研究才能充分了解其作用机制”。


   干细胞疗法


   干细胞可以发育成许多不同的细胞类型,包括脑细胞或神经细胞。一些科学家希望它们有潜力修复由神经系统疾病(如痴呆症)引起的大脑损伤。


   2021年5月6日,美国生物制药公司Longeveron公司宣布:在Ⅰ期临床试验中,与服用安慰剂的患者相比,通过静脉输注单剂量给药的间充质干细胞疗法(Lomecel-B)能减缓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病症恶化程度,包括减缓认知下降和日常生活能力丧失,增强血管功能,减少脑部炎症等——炎症被认为是导致阿尔茨海默病恶化的关键因素。


   研究人员表示,治疗3个月后对患者进行的脑部扫描也显示,服用高剂量Lomecel-B的患者左侧海马体增大,而海马体是大脑中对记忆形成至关重要的部分,随着阿尔茨海默病的不断恶化,该部分记忆会受损。


   Ⅰ期人体临床试验表明,Lomecel-B能在人体内安全使用。更大规模的Ⅱ期试验已于去年12月开始,旨在测试单剂量或多剂量Lomecel-B对治疗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是否有效。


   除了上述方法,科学家们还利用肠道细菌、氧气等来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不过,他们也表示,这些潜在疗法即便被证明有效,距离大规模推广还有几年。不管怎样,希望科学家们能早日在这一医疗领域取得突破。


   来源:科技日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2-10-24 12:25: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10-24 12:26 编辑

链接阅读:
对抗衰老,人类一直在努力

   从现有研究来看,影响衰老进程的主要因素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心理因素以及随机因素等。如果从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层面来看,改善饮食、适度进行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社会关系等都有助于延缓衰老进程。


  ◎实习记者 都 M


  近日,一部讲述高龄母亲照顾罹患阿尔茨海默病女儿的电影《妈妈!》在院线热映。影片除了对阿尔茨海默病进行了细腻描写外,更让人动容的情节是片中85岁高龄的母亲在得知女儿患病后,一改往日孱弱模样,开始通过加强锻炼等各种方式对抗着衰老。我们对衰老的了解有多少?当下我们是否能延缓甚至逆转衰老呢?


  关于衰老科学界没有统一定义


  探讨衰老,离不开一个最基础的问题,衰老的本质究竟是什么?面对这个问题,科学界也没有统一答案。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董梦秋认为,从不同层面来看,不同研究领域对衰老都有着不同的定义、解释。虽然缺少一致、可量化的衰老定义,但董梦秋认为仍然可以对衰老进行大致描述。如果用一句话来解释,她认为衰老即意味着“复杂体系稳态逐渐变弱,导致死亡概率逐渐增加”。董梦秋进一步解释道,人体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人体内部各器官之间,以及器官内部各个组织、细胞之间都维持着微妙的平衡。即使出现短暂的失衡状态如疾病等,人体也可以凭借强大的调节能力迅速恢复。而衰老则意味着,人体调节能力不断减弱,系统不稳定性增加。比如时常有人感慨,年轻时经过一个夏天晒黑的皮肤,到了冬天便会慢慢恢复至原有的肤色,但随着年龄增长,皮肤恢复能力下降,被长时间紫外线照射后加深的肤色便再难以恢复至最初的模样,这正是皮肤衰老的体现。


  衰老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在不知不觉中便已经启动。董梦秋认为,从死亡概率与年龄的关系来看,35岁以后人群死亡概率不断增加,可以说35岁的时候衰老便正式开始,但人体的生理机能在此之前已经开始下降。她表示,如果从人体器官来看,各个器官都有着不同的衰老时间。比如,肺活量从20岁起开始缓慢下降、皮肤25岁左右开始老化、男性30多岁开始脱发,无论男女40岁以后视力都开始显著下降,50多岁时听力则会明显下降。因此她也指出,不应以某个单一器官的衰老作为人体衰老的标志,“比如人体肌肉流失是衰老的重要标志,但肌肉还有可能通过加强锻炼而增强。”


  如果从微观层面来看,对衰老的判断则更为复杂。董梦秋表示,目前尚没有绝对准确的衰老标志物,即使是在衰老研究领域广为人知的以DNA甲基化水平来衡量衰老程度的方式也存在缺陷。“不同研究者对于具体哪些位点的DNA甲基化与衰老有关也有不同的研究结果,所以很难找到一个准确的、公认的衰老标志。”董梦秋说。


  为延缓衰老人类进行了各种尝试


  在电影《妈妈!》中,85岁高龄的母亲通过锻炼等一系列方式对抗衰老,努力让身体重新恢复活力。而现实中,人类对于延缓乃至逆转衰老的努力也从未停止。


  董梦秋团队向科技日报记者介绍,从现有研究来看,影响衰老进程的主要因素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心理因素以及随机因素等。如果从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层面来看,改善饮食、适度进行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社会关系等都有助于延缓衰老进程。如有相关研究团队进行的动物实验表明,在不引起营养不良的前提下,减少饮食摄入量30%,能够延长寿命约20%。此外,剑桥大学一项涵盖近1.5万人,平均时长达12.5年的跟踪随访调查数据显示,即便年轻时不怎么运动,中老年时期主动增加体力活动,也可以显著降低全因死亡率。


  除了众所周知的“管住嘴,迈开腿”,是否还有更直接的办法可以对衰老进程施加影响?事实上,就实验动物的研究结果而言,办法不仅有,还很多。


  如胰岛素信号通路和mTOR信号通路被证明能够调控多个物种的衰老,包括无脊椎动物和哺乳动物。董梦秋此前一项以线虫为模型的研究则进一步发现,胰岛素信号通路除了通过转录调节,还能够通过蛋白质磷酸化修饰调节蛋白质合成来影响线虫寿命。除了对上述信号通路进行研究,找到能够影响衰老进程的关键基因,同样也是衰老研究的重点。去年初,中国科学院与北京大学联合研究团队公布了一项历时6年多的研究,他们利用全基因组基因编辑筛选平台,锁定了一个影响衰老的关键基因KAT7。在自然衰老的动物模型上的研究证明,一旦使该基因失活即不表达,便可以使81%的小鼠寿命超过130周,大约相当于人类的80岁。而该基因未失活的小鼠,则只有27%能活过130周。


  而在今年初,英国巴布拉汉研究所科学家在学术期刊《电子生活》上更是撰文称,其开发出一种名为“成熟期瞬时重编程”的新方法,可在不丧失人类皮肤细胞特殊功能的情况下逆转“衰老时钟”,让皮肤细胞“返老还童”30年。该方法将细胞内与年龄变化的相关因素移除,让细胞暂时“失忆”,并在随后对其进行“重新编程”,再使其重新发育为崭新的皮肤细胞。但研究人员也坦承,目前其仍未完全弄清楚“瞬时重新编程”取得成功的背后机制。


  抗衰老研究大都处于动物实验阶段


  从古代王侯将相到如今普罗大众,人类对于延年益寿的追求从未停歇,也不断梦想着能够找到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但事实是,这样的“神药”目前并不存在。董梦秋提醒道,目前绝大多数抗衰老研究都还停留在动物实验阶段,也尚未有合法批准的能够真正用于抵抗衰老的药物或疗法。


  以当下市场中某些噱头十足的干细胞抗衰老疗法为例,干细胞由于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且可以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因而在组织再生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也被宣传为是延缓衰老的有力武器。但团队科研人员提醒道,虽然干细胞疗法在动物实验及临床前研究中表现出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对于人类疾病而言,还需要等待临床试验结果。干细胞治疗用于延缓衰老更是有许多问题。“衰老是机体在整体水平上的系统性变化,不是单一组织的变化,而干细胞目前还无法同时针对所有组织细胞发挥治疗或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董梦秋表示。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王伟则从进化角度指出,虽然人类数千年来一直没有放弃对长生不老的追求,但从基因层面上来看,人类的寿命上限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王伟认为,虽然人类在主观上希望能够延长寿命,但就生物进化规律来看,其结果并非一定如人所愿。他也认为,人类若想打破自身现有的寿命极限,仍然任重道远,需要科学家在衰老研究上探索更多领域,积累更多知识。


  (科技日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2-10-24 12:37: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10-24 12:46 编辑

世界骨质疏松日——人人都要预防骨质疏松


   本文来源:光明网

未来十年,我们能治愈老年痴呆症吗?

   世界骨质疏松日为每年10月20日。


   专家们提醒,任何人都可能患上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常常可引发其他严重的并发症。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原因包括:遗传因素,营养失衡,活动量不足,长期酗酒、吸烟和嗜食含咖啡因的食品,以及长期服用抗生素、类固醇激素、利尿剂等药物。

未来十年,我们能治愈老年痴呆症吗?

   人们平时在饮食上应多摄入含有丰富钙质及维生素D的食物,要养成进行户外运动的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不吸烟,不酗酒,定期去医院做骨密度的测试,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防治骨质疏松的药物。

未来十年,我们能治愈老年痴呆症吗?

   骨质疏松常见于老年人,是一种全身性骨代谢性疾病,可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引起全身疼痛、骨折等,给患者生活带来不便。其治疗收效慢,一旦骨折将进一步增加患者痛苦。因此,做好预防显得十分重要。在这里,特别强调要落实三级预防。

未来十年,我们能治愈老年痴呆症吗?


   一级预防:应从儿童、青少年做起。要合理膳食,多食用鱼、虾、牛奶、乳制品、鸡蛋、豆类、杂粮、绿叶蔬菜等。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如坚持体育锻炼,多接受日光浴,不吸烟,不饮酒,少喝咖啡、浓茶及碳酸饮料,少吃糖及食盐,动物蛋白也不宜过多。哺乳期不宜过长。尽可能保存体内钙质,丰富钙库,将骨峰值提高到最大值是预防生命后期骨质疏松症的最佳措施。有家族病史的高危人群应尽早防治。

未来十年,我们能治愈老年痴呆症吗?


   二级预防:人到中年,尤其妇女绝经后,骨量丢失加速。此时期应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对骨量快速减少的人群,应及早采取防治对策。近年来,欧美各国多数学者主张在妇女绝经后3年内,即开始长期雌激素替代治疗,同时坚持长期预防性补钙,以安全、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

未来十年,我们能治愈老年痴呆症吗?


   三级预防:对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应积极进行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的药物治疗,还应防止摔倒。对中老年移位骨折,在患者全身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应积极手术治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2-10-24 12:37: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10-24 18:45 编辑

世界骨质疏松日——人人都要预防骨质疏松
未来十年,我们能治愈老年痴呆症吗?


P21021-081801(1).jpg (609.25 KB, 下载次数: )

P21021-081801(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5#
 楼主| 发表于 2022-10-24 12:55: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10-24 13:33 编辑

女性苹果型身材对健康危害更大

来源:北京青年报

同样是发胖,但脂肪堆积的位置不同,对女性健康的影响也有着很大差异。研究发现,苹果型身材的女性更容易死于心脏病发作和脑中风。


女性在青春期由于雌激素的大量分泌,会变得更加漂亮更有女性味。但同时也促使体内大量脂肪囤积在腹部、臀部和大腿。因此,女性到了一定的岁数不注意保养就会发胖,其后果是不但影响形体美观,而且有害身体健康。


女性发胖,一种是上身发胖,主要在腹部,浑身滚圆,称作“苹果型身材”;还有一种是下身发胖,主要在臀部,肩窄臀宽,样子像“金字塔”,也称作“梨型身材”。虽说过于发胖都会影响身体健康,但是相比之下,苹果型身材危害更大。


苹果型身材的人腰腹部过胖,状似苹果,细胳膊细腿大肚子,又称腹部型肥胖、向心型肥胖、内脏型肥胖,这种人脂肪主要沉积在腹部的皮下及腹腔内。


美国斯坦福特大学生理学研究员理查德·泰瑞研究发现,腹部发胖和臀部发胖两者虽说储存的都是脂肪,但是其特性是有很大差异的。她曾把腹部脂肪细胞放在试管中观察,发现它比别的脂肪都活跃。令人担忧的是,腹部脂肪是分布在腹内的,它可以把脂肪细胞不断地排进血液,而这些带有脂肪细胞的血液就一直冲入人体的肝脏。当人的肝脏被过多的脂肪酸包围之后,它就加快了低脂肪蛋白的产生,并迅速把它排除血液,而低脂肪蛋白原本是可以进入心脏、肺和动脉的。这种状况会促进高胆固醇、脂肪硬化和心脏病的多发和发展。


由此,可根据腰围和臀围的比例来测试自己是否会患上述之病。其方法是,站着量腰围,然后用腰围除以臀围,所得出的结论就是腰臀比。研究认为,女性可接受的上限是0.75至0.80;而男性则是0.85至0.90。若超出上限,就有致病之虞。


此外,瑞典一项研究发现,苹果型身材的女性不仅容易死于心脏病发作和脑中风,还更容易患痴呆。研究人员发现,腰围大于臀围的中年女性到老年患痴呆症的几率是常人的两倍还多。


链接阅读:

未来十年,我们能治愈老年痴呆症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6#
 楼主| 发表于 2022-10-24 13:03: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10-24 13:09 编辑

看不见的微塑料、正在威胁人类健康

   直径不到5毫米,甚至达到纳米级,肉眼几乎无法发现的微塑料,在不知不觉中被吃掉、喝掉、吸入体内。 研究表明,这有可能成为人类健康的另一个“隐形杀手”。 目前,我国已出台多项相关规定,加强塑料管理。
未来十年,我们能治愈老年痴呆症吗?
资料图:各类塑料制品。 徐翘楚 摄
   微塑料可能伤及肝肺

   日前,微博热搜上了微塑料损伤肝肺的研究。 相关研究发表在环境科学领域期刊《环境与研究》 ( environmentalsciencetechnology )上。 实验室结果表明,纳米级微塑料可能进入肝细胞和肺细胞,破坏正常过程,对脏器产生不良影响。

   一直以来,人们对微塑料的认识主要体现在环境影响方面。 2004年,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的Richard Thompson等在国际学术杂志《科学》(science )上发表了海洋水体和沉积物中塑料碎片的相关论文,提出了微塑料的概念。

   2023年,在第二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微塑料污染被列入环境与生态科学研究领域的第二大科学问题。 2023年,在德国汉堡举行的G20峰会上,通过《G20海洋垃圾行动计划》,微塑料污染在世界议程上得到重视。

   近两年,科学家们逐渐发现微塑料危害人体健康。 2023年,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小组也在《环境与研究》 ( environmentalsciencetechnology )上发表了相关研究,发现体内微塑料含量升高可能加重肠道炎症。

   无处不在的微塑料
未来十年,我们能治愈老年痴呆症吗?
资料图:推广使用可降解塑料袋。 符宇群 摄

   长期以来,塑料被认为是惰性物质。 一般认为微塑料进入人体后,经胃肠道、胆道排出体外。 但动物研究表明,小于10m的微塑料通过细胞膜进入循环系统,到达其他组织。

   2023年,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研究小组在环境科学领域期刊《环境国际》 (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上发表的一篇论文指出,从人类血液中发现微塑料,这可能会进一步长期影响人体健康

   实际上,肉眼难以分辨的微塑料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上述南京大学的研究表明,经常喝瓶装水、吃外卖食品,工作性质为接触粉尘的参与者,粪便中微塑料较多。 此外,沐浴露、牙膏、防晒霜等个人护理用品,以及洗衣机洗涤衣服产生的废水等都可能含有微塑料。

   从相关研究人员那里,请不要在大家的生活中滥用塑料产品。 吸管、塑料袋、一次性杯子、外卖盒等使用后请勿随意丢弃。 尽量选择可降解塑料产品,包括购买衣物时选择羊毛、棉等天然材料; 选择个人护理品时也要仔细查看成分表,尽量避免使用含有塑料磨砂成分的产品; 另外,做好垃圾分类也有助于减少微塑料的危害,使垃圾分类和塑料回收利用相辅相成。

   加强塑料管理

   中国的塑料污染治理也在积极推进,山西、河南等地已经制定了相关规定。

   2023年9月,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关于印发“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的通知》,禁止生产厚度小于0.025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厚度小于0.01的聚乙烯农用地膜、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等危害环境和人体健康的产品。

   2023年7月,山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山西省禁止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规定》,自2023年7月1日起实施。 明确了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制品清单管理的禁止、限制。

   2023年1月,河南省公布《河南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自2023年3月1日起施行。 第十六条规定:依法禁止生产、销售、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制品。 第十九条规定,餐饮服务提供者和餐饮配送服务提供者不得自行向消费者提供一次性筷子、煮菜等餐具

   来源:中国新闻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7#
 楼主| 发表于 2022-10-24 17:27: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10-24 17:43 编辑

高血压可能加速骨骼老化

   当地时间7日举行的2022年美国心脏协会(AHA)高血压会议上公布了一项新研究,当在年轻小鼠中诱导高血压时,它们的骨质流失和骨质疏松症相关的骨损伤与老年小鼠相当。这一发现或有助于研究人员识别在人类骨骼健康中发挥作用的免疫细胞和机制,带来预防成年早期骨质疏松症的新方法。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将患有诱发性高血压的年轻小鼠与没有高血压的老年小鼠进行比较,以评估高血压与骨骼老化的潜在关系。


  该研究的主要作者、美国纳什维尔范德比尔特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博士研究生伊丽莎白玛丽亚亨宁说,年轻小鼠的人类年龄相当于20―30岁,而年长小鼠的人类年龄约为47―56岁。一组12只幼鼠(4个月)被注射了血管紧张素Ⅱ,这是一种会导致高血压的激素。年轻的小鼠接受了490毫微克/千克的血管紧张素Ⅱ,持续6周。一组11只年龄较大的小鼠(16个月)也服用了490毫微克/千克的血管紧张素Ⅱ,持续6周。13只年轻小鼠和9只老年小鼠组成的两个对照组接受了不包括血管紧张素Ⅱ的缓冲溶液,这些小鼠没有出现高血压。


  6周后,研究人员分析了所有4组小鼠的骨骼。骨骼的健康取决于骨的强度和密度。数学算法用于评估高血压和衰老对小鼠骨骼微结构和强度的潜在影响。


  与没有高血压的年轻小鼠相比,患有诱发性高血压的年轻小鼠的骨体积分数显著减少了24%,位于长骨末端的海绵骨(如股骨和脊柱)的厚度减少了18%,估计骨骼承受不同类型力的能力降低了34%。这会使骨骼变得更弱,在晚年会导致脊椎骨折。


  相比之下,接受血管紧张素Ⅱ输注的老年小鼠没有表现出类似的骨质流失。


   (科技日报)


未来十年,我们能治愈老年痴呆症吗?
不想雪上加霜、预防糖尿病肾疢病就这么吃

      健康饮食可以帮助预防糖尿病,具体需要怎么做呢?本文告诉您十个有利于预防糖尿病的饮食方法,希望您能够应用到日常实践中。

   1  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

   从这个排序能总结出一个规律:吃四条腿的(猪、牛、羊等)不如吃两条腿的(鸡、鸭等禽类),吃两条腿的不如吃没腿的(鱼类)。这些食物都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研究发现,如果想控制好血糖,重视蛋白质的摄取很重要。

   2  少油少盐

  吃油方面,国人主要有两大问题,一是摄入量超标。每人每天的油摄入量为50克以上,远高于25~30克的推荐值,容易导致高血脂、脂肪肝等问题;二是油的种类没选对。建议选用山茶籽油、橄榄油、亚麻籽油、紫苏油等,几种油轮换吃。国人盐的摄入量也几乎是推荐值的两倍。每人每天的盐摄入量应控制在6克以内,相当于一啤酒瓶盖。

   3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每天最少要吃够20种食物,早上可以用苹果、橘子、香蕉等做个水果蔬菜汁,晚上再用七八种材料煮粥,一天吃够20种食物并不难。得糖尿病后,担心主食升血糖太快,在此建议糖友多吃全谷物,如杂粮或杂豆。为了促消化,可以熬粥吃喝,并提前几小时将食材泡好。

   4  天天运动,保持体重

  “吃得越饱,死得越早”、“腰带越长,寿命越短”这两句话有点难听,但很有道理。体重控制非常关键,建议大家通过腰围监测来调控。男性腰围别超过90厘米,女性别超85厘米。建议每人每天坚持锻炼半小时以上,尤其是年轻人。

   5  三餐分配合理,零食适当

  如果把一天所吃的食物分成10份,早、中、晚餐相对科学的比例是3:4:3或4:4:2或4:3:3。吃零食也要适当,冰淇淋、果脯类要少买。建议平时将新鲜的水果、蔬菜、奶制品、坚果当零食。

   6  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

  成人一天最少应喝1600毫升水,即8个普通玻璃杯。美国一项调查发现,每天喝水少于两杯的人,比每天喝水多于5杯的人,癌症发病率增加35%。可乐、雪碧等甜饮料少喝。其含糖量很高,一瓶可乐里约含有12块方糖,容易导致龋齿、增加糖尿病风险等。可多喝点白开水、淡茶水、柠檬水,自己熬的绿豆汤、打的豆浆、榨的新鲜果汁等。

   7  饮酒应限量

  男性一天酒精的摄入量不要超过25克,女性不要超过15克。25克,就约等于50度的白酒一天一两;10度左右的红酒一天半斤;4度的啤酒,一天一瓶。

   8  吃新鲜卫生的食物

  新鲜食物最营养,卫生食物更安全。只要能吃到新鲜蔬菜,就要少吃酸菜、咸菜、泡菜、榨菜、酱菜;只要能吃到新鲜肉类,就应少吃腊肉、火腿、香肠、鱼干、熏肉等。

   9  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这三类食物有几个共同点,一是富含膳食纤维。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每人每天要吃到30克以上的膳食纤维,但多数人摄入不足,这易导致便秘、血糖升高、肥胖等问题;二是维生素C含量高,能提高免疫力,让血管和皮肤更有弹性,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三是富含钾,钠离子含量低,有利于调控血压。

   10  每天吃奶类、豆类其及制品

  奶类被称为“全营养食物”,能提供我们人体所需的大多数营养素,其最大的营养贡献是补钙。因此,每天应至少摄入半斤奶制品,最好一斤。鲜牛奶最好,买酸奶应选原味的。大豆或豆制品也应每天吃,尤其是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肥胖患者,可以用豆制品代替部分肉类,因为其脂肪含量比肉类更低,且含有大豆异黄酮、大豆磷脂等,没有胆固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8#
 楼主| 发表于 2022-10-24 17:53: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10-24 22:57 编辑

口腔疾病 影响全身健康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口腔病症与全身健康有着密切关系。由于口腔疾病没能及时得到治疗与控制,由局部病灶引起整体的疾患,往往可使病情加重。如龋齿、牙周炎、根尖周炎、颌骨骨髓炎、牙根尖囊肿等,其病灶内的细菌或毒素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直到全身的器官和组织,产生病变,常见的有慢性胃炎、慢性肾炎、风湿热、关节炎、慢性咽炎、偏头痛、皮肤病、不明原因的长期低热等,一旦去除口腔疾病或病灶,相应的全身性疾病就会得以控制或治愈。

   龋齿引起的眼部疾患。龋洞内的细菌直接扩散到眼眶引起眶内感染,如急性化脓性眼内炎,但少见,多数是对病灶的免疫反应而发生眶内过敏性炎症,如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炎、脉络膜炎、视网膜视神经炎。这是因为龋齿的进一步发展,引起慢性牙髓炎、根尖周炎,其细菌和毒素或组织蛋白分解物进入血液,经血液循环至眼部引起眼过敏反应。临床上发现,当治好龋齿,拔除残根残冠,摘除根尖囊肿后,病人的视力突然提高许多,眼疾日渐好转。所以患眼病后,要注意牙病的治疗。

   口腔疾病引起的心脏病和心脑血管病。不注意口腔卫生是引起心脏病的又一重要因素。最常见的心脏病是细菌性心内膜炎,该病与口腔病灶细菌感染有密切关系。引起龋齿和根尖周脓肿的病原体草绿色链球菌,特别是变异链球菌和血液链球菌已确认是心内膜炎的主要致病菌,引起牙周病病原体放线共生放线杆菌是心瓣膜病的致病微生物。许多临床病例证明,口腔病灶消除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经治愈后不再复发。临床报道,牙周病人患心血管病的危险性比正常人高25%。口腔内的细菌和分泌物会随着血液流向身体的各部位,起破坏血管的作用。老年病专家指出,对老年人尤须保持口腔卫生,消除诱发全身疾病的口腔病灶。据统计,100%的拔牙病例,70%的牙周刮治病例,55%的智齿手术和20%的根管治疗术,在不足1分钟内都会导致扩散到心脏、肺和周围血管系统的菌血症。所以,牙科的创伤性治疗和外伤都必须高度重视。

   肺炎。研究证实,引起肺炎的病菌和口腔的病菌基本相同。65%以上的成年人有口腔病灶,但不一定出现病灶感染。但抵抗力降低时,一旦细菌进入气管并繁殖后会引起肺炎,对老年人来说,后果严重。

   肾病。有报道证实,慢性肾小球肾炎可能是由于口腔病灶内的毒素不断作用所致。消除病灶后,不但可以缩短急性期病程,并且能防止肾脏继续受损害。

   消化道溃疡。许多肠道疾病与口腔病灶有关。最明显的是消化道溃疡病,治疗效果不佳或经常复发,多与口腔病灶有关。

   口腔病灶可加重皮肤病。如痤疮、脂溢性皮炎、癣、中毒性皮炎、脓疮病等。

   有专家统计,重症牙周炎的孕妇,其早产儿的发生是牙周健康者的7.8倍,说明牙周炎与早产关系密切。并且早产儿的体重较轻,其后发育较差,易患疾病。

   (郭旭光)  

   来源: 梅州日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9#
 楼主| 发表于 2022-10-24 17:53: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10-24 22:58 编辑

体內有癌、身体常常出现6个提示信号

   据了解,在身体出现癌变的时候会发出信号,留意到身体有异常的现象最好及时检查一下身体,如果和某些癌症出现有关应该马上展开治疗。那么,身体有癌症出现一般会有哪些信号呢?

   1、总是疲劳乏力

   身体有癌变出现的时候很多人会感觉到疲劳、乏力,如果总是有身体莫名的疲劳感,整天精神不振,有可能是癌变的信号。在癌症威胁健康的过程中患者的营养物质无法及时提供,可能会导致身体产生疲劳乏力感。如果有这种现象存在最好及时检查身体,对于癌症引发的身体疲劳乏力感,需要及时治疗。

   2、体重下降

   癌症出现时很多人的体重短时间内就会下降明显,如果在没有减肥的情况下体重大幅度降低,不排除是癌变的信号。在癌症发展过程中,很多人会出现肠胃道不良反应,甚至影响了营养物质的吸收,久而久之体重就会下降明显。如果有这种变化,就要警惕癌症。

   3、局部疼痛

   癌症如果出现了应该重视起来,很多人在癌症发展过程中身体某些部位总会产生疼痛感,这种情况发生有可能是局部的肿瘤体积增大了,对周围组织造成压迫损伤,因此常见的现象就是局部产生疼痛感。一旦有这种情况存在,最好及时检查身体,针对具体的癌正展开治疗。

   4、淋巴结肿大

   癌症发展过程中很多人的淋巴结会肿大明显,如果触摸到浅表淋巴结总是肿大,有可能是疾病发出信号。癌症的影响会导致免疫功能降低,淋巴系统发挥免疫功能,容易出现浅表淋巴结肿大现象。因此,有这种异常的表现要警惕癌症,针对具体的癌症类型采取治疗措施。

   5、排便异常

   癌症在发展过程中很多人会出现排便异常的现象,特别是消化道恶性肿瘤发展过程中肠胃功能受损,可能会有腹泻、便秘、便血等情况。留意到这些排便异常表现都需要警惕癌症,第一时间展开治疗,防止癌变严重。

   6、恶心反胃

   癌症的发生对人体健康不利,很多人在癌症出现的时候身体会发出信号。如果短时间内出现了恶心反胃等现象,有可能是癌症的信号。在癌症发展过程中受到癌变的折磨,很多人的胃口就会降低明显,总是食欲不振。因此,有这种表现的人,最好及时进行身体检查,通过合理的治疗控制癌症发展。

P20722-073246(1).jpg (310.1 KB, 下载次数: )

P20722-073246(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0#
 楼主| 发表于 2022-10-28 09:58:40 | 只看该作者
鼓励老年人经常食用大豆制品
未来十年,我们能治愈老年痴呆症吗?

   今年的国庆长假正好赶上重阳节,关爱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们对老年人营养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相比,新版的指南也增加了“高龄老人”( 年龄大于或等于80岁)的指导标准。让身边的每一位老人能够通过良好的膳食营养维护身体功能,保持身心健康状态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应该关注老人营养的每一个细节,今天就来说说大豆对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作用和影响。

    大豆含较多对心血管健康的磷脂

    大豆包括黄豆、黑豆和青豆。大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35%-40%),必需氨基酸的组成和比例与动物蛋白相似,而且富含谷类蛋白质缺乏的赖氨酸,是与谷类蛋白质互补的理想食品。大豆脂肪含量约为15%-20%,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85%,亚油酸高达50%,且消化率高,还含有较多有利于心血管健康的磷脂。大豆含有的其他植物化学物如大豆异黄酮、大豆皂苷、大豆低聚糖、大豆甾醇等,对预防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改善女性绝经期症状都有着积极的作用,还可以降低围绝经期女性乳腺癌的发生风险。

    推荐老年人每天食用15g大豆

    在我们国家的膳食指南中,鼓励老年人经常食用大豆及其制品。膳食指南推荐老年人每天食用15g大豆,折算出的豆制品食用量,像常见的北豆腐是44g,南豆腐84g,素鸡32g,豆腐丝24g,豆腐干33g,豆浆220g,豆腐脑400g。建议老年人每周将这些豆制品轮换着食用,与其他食材一起制作,如豆腐烧海带、青菜木耳豆干、千张丝菌菇汤、白菜豆腐肉丸汤等。

    豆浆不含胆固醇适合老年人喝

    豆浆的蛋白质和牛奶相当,易于消化吸收,饱和脂肪酸和碳水化合物低于牛奶,不含胆固醇,且含有丰富的植物甾醇,适合老年人和心血管疾病患者饮用,不过豆浆还不能代替牛奶,因为豆浆的钙、维生素B2、锌、硒都低于牛奶,因此建议每天豆浆和牛奶都饮用。家庭自制豆浆时要注意,生豆浆或者未煮开的豆浆中,含有抗营养因子,这些物质会引起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胃肠症状,因此在制作时一定要将豆浆煮熟煮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广播台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