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变84周年:烽烟虽散,警钟长鸣

[复制链接] 0
收藏
0
回复
7786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1-7-7 17:09: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1-7-7 17:14 编辑

七七事变84周年:烽烟虽散,警钟长鸣


     84年前的7月7日,卢沟桥畔一声枪响,拉开全民族抗战的序幕,全体中华儿女共赴国难,抗战到底,累计伤亡超3500万,用生命谱写壮丽史诗。今天是七七事变84周年纪念日,无论你身在何处,请铭记:警钟长鸣,吾辈自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1937年7月7日深夜,星光暗淡,万籁俱寂,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以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内去“搜查”,被中国驻军拒绝。日军随即向宛平城和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国驻军奋起反抗,“卢沟桥事变”就这样爆发了,事变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


      真相一——“失踪”的那个日本兵到底去了哪里?

      7月7日当晚22时40分,宛平城的中国守军听到城外东北方向响起一阵密集的枪声。在寂静的夜幕下,这阵枪声显得那么刺耳,这引起了宛平中国守军的高度警惕。不多会儿,几个日本兵来到宛平城下,声称一名士兵失踪,要求立即进城搜查。中国守军认为,时值深夜,日军进城搜查会引起误会,妨碍治安。但日军仍蛮横地要求进城。守城官兵拒绝说:我方部队正在睡眠,枪声响自城外,非我军所发,日军在演习场丢失士兵与我无关。我们执行上级命令,不能打开城门!此时,日军立即包围宛平县城,并开枪示威。


      “失踪士兵”志村菊次郎

      那么那个“失踪”的士兵到底去了哪里呢?一个当时驻守在宛平城附近、永定河大堤上的排长齐国轩(后来到了台湾),他在日记中提到了这样的一件事。就在事发当天晚上,他们驻地阵前来了一个日本兵,这个日本兵当时在驻地附近徘徊,并且久久不愿离去。后来,当远处开始传来密集的枪声的时候,他才离开了阵地。综合各方面的资料,可以得出,那个“失踪”的日本二等兵就是这个到当时中国军队阵地附近徘徊的那个日本兵,大概是听到了枪声后,才离开的。后来回到队伍中,队长也层层上报直至当时的日军最高指挥官。但是,日军仍下令“可以坚决开始战斗”。

      真相二—— “失踪”的士兵是无意间走错了路吗?

     在说这个事情之前,先来看看与这件事几位类似的“藏本英明失踪事件”。

      1934年,日本驻南京领事馆副领事藏本英明接到上级命令,要他自杀殉国,日本政府计划以此来要挟中国当时的政府,最终攻占南京。藏本英明接到命令后,准备在死之前好好吃一顿,于是便到了当地的一家小饭店饱餐一顿。吃完饭后,他发现自己身上的财物已经被搜刮完毕,于是便把袖口上的黄金纽扣留下来抵债。这之后,藏本英明便躲到了南京紫金山附近,隐居起来,以为这样也能达到日本政府要挟中国政府的目的。与此同时,日军便开始实施原本的计划,岂料,根据金纽扣的线索,中国当时的政府很快找到了藏本英明,于是日军的计划也就破产了。

     其实卢沟桥“失踪”的那个士兵就是另外一个版本的“藏本英明”。

日本东洋协会调查部于1937年7月下旬调查绘制的军事地图

      为了达到与中国开战的目的,日军便安排这个在日本军中地位最低的士兵到中国守军的阵地,希望中方杀死这个“误闯”阵地的日本士兵,但是结果却是这个士兵在听到枪声后便很快回到了日军的队伍中。之所以说这都是安排好的,那是因为在一份日本公布的资料当中,清楚地提到了这次事先计划好的“挑衅事端”,尽管没有详细提到如何实施挑衅。当晚“失踪”了的日本兵志村菊次郎,日军为了掩盖真相,随后安排其退出现役,遣送回国。1944年,日本在亚洲战场已呈强驽之末,志村菊次郎再度入役,是年10月在缅甸被孙立人的部队打死,为日本的侵略战争充当了可怜的炮灰。

      真相三——为什么卢沟桥竟然成为中日战争爆发地?

      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曾经发问:如果有一天,一个不懂事的孩子突然发问:“战争怎么会在这儿爆发?这儿是中国和日本的分界线吗?” 你该如何回答?

      卢沟桥并非边关塞外、疆界海防,连万里长城的一处垛口也不是。它就位于北京西南。绝不是中日两国的分界线,可战争又确实在这里爆发。为什么战争还未打响,日军就抄到了京师以南的卢沟桥——京畿重地的咽喉?

      而在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究竟以多少兵力挑起了“卢沟桥事变”,就更少有人知道了:华北地区全部日军不超过8400人。而该地区的中国军队有多少呢?仅宋哲元的29军就不下10万人。查遍世界战争史,敌人在战争爆发前,以如此悬殊兵力深入对方领土,公然叫嚣1个月内攻陷大片领土——华北,从未有过先例。

      日本军队到底是怎么跑到了中国平津地区?这事儿说来话长。日本军队早在参与“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后,从1901年起就以“护侨”“护路”为名,在中国平津、河北地区驻军。

      辛亥革命后,日本于1912年将“清国驻屯军”更名为“中国驻屯军”。因为该军驻扎在华北,又称为“华北驻屯军”,又因其司令部设在天津,也称“天津驻屯军”。1937年制造“卢沟桥事变”的,正是驻扎在丰台的“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第1联队第3大队。就这样,到“七七事变”发生时,日本“中国驻屯军”驻扎在平津地区已达36个年头了。

     到了1935年,日本大力推行以征服中国和称霸亚洲为目的的扩军备战,加快了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步伐。1936年4月17日,日本内阁悍然决定向中国华北增兵。根据日本公布的数字,增兵后的中国驻屯军由原来的1700余人增至5700余人。而据调查,日本实际的增兵人数远远超过他们公布的数字。据上海《申报》调查,日本增兵后的兵力达1.4万人,还有人认为日军兵力超过2万。分别配置于天津、塘沽、唐山、滦县、山海关、秦皇岛等地。

日本的中国驻屯军兵力配置要图

      到“七七事变”前夕,日军对北平已经形成了三面包围之势,其兵力部署如下:北平以西,有日军5000余人;北平以北和西北,有日本豢养的察北伪蒙军约4万人;北平以东,有日本卵翼下的“冀东防共自治政府”伪军1.7万人。就这样,日军完成了其在平津地区的兵力部署,卢沟桥地区剑拔驽张,战争一触即发。


     无数血的事实告诉我们,好战必亡、忘战必危。一个民族,只有站着生,绝无跪着死。一个国家,一盘散沙则弱,一个拳头则强。只有打出来的尊严,绝无谈出来的和平。

      是他们,用生命,捍卫了一个民族的不屈尊严;用热血,浇灌了这片大地的生命之花。他们,年纪轻轻,抛家弃舍,告别妻儿,提刀跃马,战死沙场。


      无疑,他们是民族的英雄、是民族的脊梁。他们是真正的英雄——付出,但不参与收获。

      或者说,他们唯一的收获,就是82年后,还有一些人,依然记得他们的名字,依然感念他们的故事!

      重整山河自此始,纪念七七事变爆发82周年。英雄永在,精神不朽!

      纪念七七事变,温习这段抗战历史。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广播台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