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是内地现代足球发源地

[复制链接] 0
收藏
0
回复
2464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0-10-12 17:10:0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0-10-12 17:18 编辑

五华是内地现代足球发源地


五华是内地现代足球发源地


现代足球传入中国,与中国对外开放政策密切相关。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1841年英国用坚船利炮轰开了清王朝长期封闭的国门,用武力登陆并强占了香港。1842年,满清政府和英国签订了一条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这个不平等条约,明确外国人可以在中国开放的五大口岸通商、居住、办校、行医、传教……承认英国殖民主义对香港的统治。于是,英国士兵对现代足球的喜爱和“戏逐”,逐渐在香港发酵而普及发展起来;与此同时,外国传教士也一批批进入香港创办教会学校,用传教的方式进行文化侵略;随后在香港教会学校中,华人学生也开始跟着英国人玩起了足球。这批香港教会学校中的华人学生,自然而然地成了最早接触现代足球运动的中国人,而香港也就顺理成章成了现代足球登陆中国的第一站,进而再一步一步传入中国内地。


足球传入香港之后,他们将毗邻香港的新安(即宝安县的前身,今天的深圳),作为进入中国内陆省分的第一站。但是,他们试图由此进一步向内陆省份扩展时,却遭到民众的抵制甚至被当地政府驱逐。在广东的广府与潮汕地区,传教士一再被驱逐出境,但是唯一不同的是客家地区有所例外。巴色差会于1815年成立,总部一直设在瑞士巴色城(今巴塞尔城)。据巴色差会档案馆资料介绍,最早对外开放的客家村庄有两个,一是新安县布吉李朗村;二是嘉应州长乐县(今五华县)大田樟村。


1811年出生于长乐(今五华县)大田樟村人张复兴,1848年离开家乡在香港经营日杂商店。1851年张复兴在香港加入基督教会。1852年,适逢五华等地闹灾荒,饥民遍地,张复兴敏感地意识到这是个传扬福音的好机会,便向巴色差会建议拨款回乡救济,并借此乘机发书布道。获准后,张复兴即代表巴色差会回到五华家乡见到他的亲戚徐复光以及张阿三、张意等人,让他们接受了基督教。于是,1858年张复兴在家乡樟村成立了教会。


樟村是五华大田西面一个偏僻的山村,村庄主要由樟村与老禾仓村两个村组成。樟村教会成立后,1858年,张复兴自己出资并发动信徒捐款,廉价买下一间农家屋,改建成一座教堂,取名为“德华楼”。教堂座落在幽美的山谷里,为一幢2层7间房的客家民居。至此,广东客属地区东江、梅江的第一间教堂诞生了。也揭开了客家人对外开放暨基督教在粤东北地区传教办学的序幕。


1863年下半年,巴色差会派遣边得志、毕安等传教士先后来到樟村,在樟村周边地区一边传教一边办起教会寄宿学校。


1865年,巴色差会委派法国籍传教士毕安接管了樟村的教区。边得志再做开荒牛,转移到元坑去筹建教堂与学校。教会未办学校之前,小孩都读私塾,由一些落第秀才在乡间教小孩识字,背三字经,教“之、乎、者、也”的古文。教会办的教会学校,开男女平等接受教育的先河,小学开始教国文、算术、圣经、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等。


巴色差会在兴办元坑小学之后惊喜地发现,当地客家人十分重视教育,为了让自己的后代能接受西方教育,纷纷入教。因此,巴色差会对进一步兴办元坑中学也给予高度重视,特地派遣传教士顾士曼带着5名助手前来协助,同时为了增加中国学生对传教士的好感,特地把精通体育技艺、特别善踢足球的边得志重新派遣返回元坑。


1873年开办的元坑中学(当时称中书馆),它与书院、私塾不同,实行班级制,学科是人文、自然、体育同时并举,课程开设文学、科学、哲学、神学、体育、音乐六科。而体育科目中,设置单双杠、集体操、球类等项目,并开辟有篮球场、足球场等场地设施。


当时元坑中学的教室、校舍等欧式建筑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上,学校还针对山坡陡峭的地势,从校园左侧起修建了一条3米宽、约有400米长的环山跑道;在山脚下的山坳里,开辟三面环山的草坪操场;在操场两端用木料搭成球门,由边得志教学生踢足球。时人留下这样的记载:“有时下课钟声方歇,球场上已腾起一片打球争夺喧闹之声,故足球技术水准,一般都造诣甚高,而体格强健,则是普遍现象。”


元坑中学开学时,最引人注目的是边得志组织的足球比赛。边得志在传教兴学时,常常会携带一只足球,空暇时偶尔会拿来练习一下。村民们对这个“活蹦乱跳”的圆球甚感好奇,边得志与乡民们接触时发现五华人秉性豪爽,有刚直之风和一股蛮劲,似乎天生就有踢足球的禀赋,故边得志就有在五华普及现代足球的心愿。正是边得志和元坑中学这块简易足球场,吸引了众多学子前来学踢足球。从此,现代足球就这样落户到中国广东五华元坑,率先与五华客家人结缘。


由于把足球运动引入中学教育之中,元坑中学顿时声名鹊起。当时负笈前来求学者,不仅五华本县学子蜂拥而至,东江、梅江各县和东莞、惠阳、宝安等基督教教徒的子女,也纷纷前来。1876年,元坑中学因此增设师范班,培训师资以适应教会兴办中小学的需要。元坑一时也成了巴色差会在东、梅两江的中心,人文荟萃之地。当地人说起元坑不无骄傲,甚至称华侨从海外寄信回家乡,信封上只要写上“中国元坑”就可以收到。元坑中学后来易名为萃文中学。


应该说,对于中国足球而言,边得志这位德国传教士堪称是足球运动传入中国内地的开山洋鼻祖,而他的同事、法国籍传教士毕安在整个过程中也居功至伟。

                     

(温威光)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广播台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