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爆脑洞的《信条》,你需要刷几遍?

[复制链接] 0
收藏
0
回复
6517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0-9-9 20:11: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0-9-9 20:12 编辑

燃爆脑洞的《信条》,你需要刷几遍?



  “一切已经发生的,将一定会发生,并且一定发生了。”仔细读这句话,这像不像一句废话,但又似乎藏着某种玄机?这是电影《信条》中的一句台词,也是影片的内核。这部由克里斯托弗·诺兰导演的科幻片自9月4日上映以来,反响颇广,不到一天半累计票房已经破亿,“烧脑”的故事设定与结构让喜欢的观众津津乐道,但也遭遇无聊、沉闷、“看得很累”的质疑。

  推陈出新

  “逆转时空”设定呈现新奇观感

    凭借《盗梦空间》《星际穿越》两部科幻力作,诺兰在国内拥有诸多粉丝,他的作品往往有颠覆性的时空设定,让人大开眼界,又凭借“烧脑”的结构引人入胜。他的科幻片是典型的“硬科幻”作品,即故事的背景设定依据现实科学理论进行大胆而逻辑自洽的假设。正如《星际穿越》中涉及了“虫洞”及“黑洞”、引力效应、五维空间、外星巨浪等元素,《信条》也关乎熵增原理、祖父悖论、钳形行动等概念。

    不过,观众完全不用被这些“高大上”的名词吓到,《信条》不是科教片,它只是利用了这些科学概念和理论来包装故事,观众也不必深入了解相关理论就能看明白电影。那么《信条》讲述的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简单来说就是一群特工阻止反派毁灭世界,双方的手段都是通过“逆转时空”实现时间旅行。时间旅行在科幻片中司空见惯,但是《信条》推陈出新,提出了“逆转时空”的设定。

    抛开理论依据不论,电影中的主人公通过“旋转闸门”(一种时间机器)可以实现时间旅行,有意思的是,时间旅行依然遵循线性发展规律,比如男主角要回到一天前,他并不能“嗖”一下就回去,而是要老老实实经历已经过去的一天,只是顺序是倒过来的,就像倒带一样,这个“逆向”的男主角可以遇到“正向”的自己。更有意思的是,“逆向”男主角看到的世界是逆向的:天上的鸟是倒着飞的、射出去的子弹是“接”回来的、打斗的动作是相反的……因此电影中出现了各种逆转的视觉奇观,呈现完全陌生化的观感,成为本片的一大特色。

    还有,人物可以多次穿过“旋转闸门”产生多条时间线,不同的时间线可以并存并交叉。于是,多条时间线、多个男主角可能出现在同一个画面中,而同一个时间对于这些男主角来说却并不一样,甲的现在可能是乙的未来,也可能是丙的过去。交织在一起错综复杂,但分开来看,则各自形成一个时间闭环。

   不够“友好” 台词多节奏快信息量过载

  《信条》中的反常设定并不难理解,要看懂大致的故事也不难。不过,若想理清所有的时间线和细节,看两遍、三遍甚至多遍,可能都是有必要的。

   问题在于,电影中很多戏份是以对话台词来展现,而且充满信息量,这部分对观众并不“友好”。因为形式上比较枯燥,观众很容易走神,而一旦错过关键信息,后面的情节更难理解。加上影片剪辑凌厉,节奏快速推进,信息量密集袭来,完全不给观众消化的余地,容易给人产生“看得很累”的感觉。有观众表示:“电影宣传时大可不必强调‘烧脑’,因为把观众看得一脸茫然的电影不见得就是好电影。”还有网友认为:“不好看就是不好看,跟看不看得懂没有任何关系。”

   《信条》另一个受到诟病的地方就是角色和情感薄弱。人物被指沦为了为故事服务的“工具人”。实际上,电影中的男二号尼尔是比较立体的一个角色,而且展现出来的宿命般使命感也颇具人物弧光,这在末尾的正反派大决战中尤为突出。但是那场戏也很考验观众,“正向”“逆向”两支队伍交织在一起,人物被战斗服装包裹,不容易分辨。对观众来说,分清时间线和人物已然不易,遑论感受角色的魅力。

    “看懂影片的关键在于理清角色所属的时间线。”在电影从业人员、影迷刘先生看来,《信条》将一个老套的特工故事融入了全新的科幻“烧脑”味道。的确,科幻片也好,特工片也好,日益成熟的同时也日益模式化。而诺兰通过自己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这种想象力的高超表现力,赋予了这类电影全新的观感,也刷新了人们对于电影的认识。

    (本报综合)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广播台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