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不惑:为中国探路 特区再出发

[复制链接] 0
收藏
0
回复
7226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0-8-26 12:49: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四十不惑:为中国探路 特区再出发

来源:南方网 胡良光 赵杨

  盛夏8月,徜徉在深圳湾畔的滨海生态公园,西面有繁华的后海金融总部基地划破天际线,远处是横跨深港两地的西部大桥如玉带飘过。

  经济特区建立整整四十年了!

  深圳创出约一千个“国内第一”,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近1.4万倍。图为深圳中心区。 南方日报记者 朱洪波 摄

  四十年里,深圳从一个人口不足3万、经济上几乎可称“不毛之地”的边陲小县,一跃而起成为管理人口超过2000万、经济总量超越新加坡的现代大都市;四十年里,新中国的第一张股票、第一家股份制企业在这里诞生,沿袭已久的铁饭碗第一次在这里被打破……无数个“第一次”,铸就了深圳经济特区的辉煌。而珠海、汕头也同样经历了魔幻般地成长。

  从诞生的那一刻起,经济特区便肩负起“杀出一条血路”、为改革开放破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路的国家使命,在体制改革中发挥了“试验田”作用,在对外开放中发挥了重要“窗口”作用。从沿海学特区,到内陆学沿海,经济特区也成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示范。

  如今,在世界津津乐道的“中国模式”中,以深圳为代表的经济特区无疑是其中闪亮的一环,堪称理解中国奇迹的“金钥匙”。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2018年10月,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再次发出郑重宣示,引领着中华巨轮劈波前行。

  风劲帆满海天阔,俯指波涛更从容。四十不惑,为中国探路,与世界共舞,特区再出发!

珠海横琴新区。南方日报记者 关铭荣 摄

  杀出一条血路

  在深圳博物馆的改革开放史展览中,有两幅浮雕:一幅由牌坊矮屋、渔船耕牛、农田果园组成,吟唱着贫瘠土地渴望改变命运的古老歌谣;一幅由穿云高楼、蝴蝶状高架、火箭头高铁组成,演绎着摩登都市快速发展的当代故事。

  深圳巨变,跃然眼前。

  2012年,党的十八大刚刚闭幕,习近平总书记出京考察,首站便来到深圳、珠海,2018年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他又考察了这两个特区。这是1984年、1992年,当经济特区建设和改革开放进程遭到非议、遇到巨大阻力时,邓小平同志曾走过的线路。

  “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我们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铿锵有力。

深圳中心区。南方日报记者 朱洪波 摄

  风起于青萍之末。

  40多年前,世界经历重要变局,中美建交、中欧建交,中国迎来与西方国家建交潮,并快速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与此同时,部分发达国家开启产业转型。当是时,百废待兴的华夏大地响起改革开放的滚滚春雷,中国抓住了机遇,广东抢到了先机。

  1979年4月,中央工作会议。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的习仲勋郑重提出:希望中央给点权,让广东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有利条件,先走一步。

  邓小平同志十分赞同:“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1980年8月26日,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横空出世。蛇口工业区2.14平方公里的土地,成了最早的试验场。

汕头站广场。南方日报记者 徐昊 摄

  率先打破平均主义和“铁饭碗”,迈出中国内地住房制度改革第一步……蛇口的创举石破天惊。当时纷争四起,而改革闯将们勇往直前。“黄埔军校是‘不革命者不入此门’,这里是‘不改革者不入此门’!”时任蛇口工业区负责人的袁庚强调。

  特区之于中国,是改革之矛;改革之于特区,是特区之魂。

  特区人以一个个“第一”,撕开了计划经济的铁幕,耕耘出一片希望的原野:深圳土地拍卖的“第一槌”,敲响新中国土地使用制度的“革命”;珠海重奖科技人才,吸引“孔雀东南飞”;汕头“24小时审批答复”,首开全国政府机关承诺制先河……

  正是在为中国“杀出一条血路”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中,经济特区率先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率先实现从封闭向全方位对外开放转变,率先实现从依靠优惠政策促进发展向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市场活力转变。这不仅大大解放了特区乃至中国的生产力,更为世界贡献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汕头东海岸新城新津片区。南方日报记者 杨立轩 许学锐 摄

  改革的航船破浪前行,舢板已然成巨轮。从1979年到2019年,深圳创出约一千个“国内第一”,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近1.4万倍,超过香港、广州,跃居全国第三,书写了世界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发展史上的奇迹;珠海从“一条街道、一间粮店、一间工厂、一家饭店”的落后面貌,发展到2019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位列全国第4的发达经济体水平;汕头也闯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特区建设之路,201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是1980年的97.4倍。

  “经济特区是中国社会制度变迁和中国道路的逻辑起点。”著名经济特区问题研究专家、深圳大学党委原副书记陶一桃认为,从经济特区设立开始,中国现代化建设走上了一条既不同于传统体制下的苏联模式、又不同于资本主义的西方模式的发展道路——中国道路。

  特区开路:改革兴,中国兴!

  闯出一条新路

  “它像一个阀门被打开一样,迅速地释放了中国经济被长期压抑着的‘比较优势’,有力地将中国带入了全球化的轨道。”在《深圳奇迹》一书中,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这样描述经济特区的功能。

  当中国改革开放大幕刚刚拉开、世界诸国还将信将疑的时候,泰国华裔商人谢国民果断出手,在深圳建立正大康地有限公司,成为中国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1982年,谢国民又相继在珠海、汕头拿下了“001号”外商营业执照。收获了“特区红利”的正大集团,很快成长为世界知名企业。

珠海。南方日报记者 关铭荣 摄

  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在经济特区40年的发展史中,改革和开放如同一对孪生兄弟。经济特区,为闭关已久的中国内地打开了对接世界的窗口,迎来了八面来风。

  从乡梓情深的港澳台侨企业到纷至沓来的世界500强,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3天一层楼”到“3天一制度”……深圳等经济特区快速吸收着外来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不断融入世界,壮大开放型经济,成为了中国在全球舞台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的缩影。

  14年前,一篇《深圳,你被谁抛弃?》的“盛世危言”引发了国内舆论震动。深圳知重负重,勇毅前行,逐渐闯出了一条创新之路。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曾发表题为《深圳已成为创新温室》的万字长篇特别报道,向世界解读深圳的创新现象,并为深圳加冕一个比硅谷更为传神的美名——硅洲。

  平均每平方公里有5.6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平均每天有51件发明专利获得授权,这是“深圳加工”向“深圳创造”华丽转身的极佳诠释。

  川广者鱼大,山高者木修。在今年8月10日发布的《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上,中国上榜企业数量首度超过美国。其中广东企业有14家,来自深圳、珠海特区的企业多达9家,覆盖制造业、服务业、互联网等多个领域。

  依靠强大的技术创新实力,华为用23年闯进了世界500强,此后11年从未掉队,在5G等技术方面引领全球。作为广东的世界500强中唯一的女性“掌门人”,董明珠亦将创新视为核心所在。这些创新者正代表中国改写全球技术变革与产业变革的版图。

  特区搭桥:转得快,好世界!

  珠海2019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位列全国第四,正奋力打造大湾区重要门户枢纽。图为珠海横琴新区。 南方日报记者 关铭荣 摄

  奔向未来之路

  历史是通往未来的钥匙,历史又惊人的相似。

  深圳南山半岛,在特区“试管”蛇口的北边,仅10年时间,滩涂变新城,平地起高楼。作为“特区中的特区”,前海交出了靓丽答卷:注册企业增加值增长44.9倍,年均增速高达89.2%;累计推出的制度创新成果573项中,全国首创或领先226项,再造了新时代的深圳速度。

  从特区出发,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棋局不断盘活,已呈万马奔腾之势:1984年14个沿海城市对外开放,1990年浦东开发启动,2013年上海自贸试验区诞生,2017年雄安新区应运而生,2020年海南国际自由贸易港建设迈出关键一步……

  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融合交汇,特区如何“特”下去?

  正如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所言,虽然特区的模式可能被其他城市所采纳,但特区最根本的功能是创新,是先行先试。

  如果说,40年前经济特区在计划经济的汪洋大海中建起了市场经济的绿洲,那么40年后的今天,经济特区的使命已不局限于经济发展,而是探索一条“五位一体”全面发展的中国道路。

深圳特区40年福田区日新月异高楼林立,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南方日报记者 鲁力 摄

  特区正青春,方向更明确,脚步更从容:要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的机遇,扮演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试验平台、开拓者、实干家,担纲助力实现中国梦的前锋和尖兵,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特区智慧和特区力量。

  肩负新使命,踏上新征程。

  “秒报秒批”改革、实施“科改22条”、全面消除黑臭水体……从“单项冠军”迈向“全能冠军”,深圳正全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剑指全球标杆城市。

  新横琴口岸创新“合作查验、一次放行”通关模式、珠机城际轨道一期通车运营……珠海要奋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门户枢纽、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和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典范。

  推出华侨经济文化试验区高质量发展“24条”、汕头保税区整合升级为综合保税区……以特区之为谋特区之变,汕头正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和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让红头船乘风破浪。

  激荡四十载,广东的特区“兄弟连”已重整行装再闯关,誓要再创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特区不惑:向前走,莫回头!

  ●南方日报记者 胡良光 赵杨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广播台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