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精神的培养是一个持久的教育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采取多种方式对学生开展创造性思维训练,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提出自己新思路和方法。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谈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些做法。
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是构筑创新的土壤,教师要以友好与宽容的心态面对学生,培养学生自尊与自信,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尽情展示自己的做法。如67.5×5=?此题学生们大都按常规竖式计算,而有个学生却不同,他先把67.5扩大10倍,再把结果除以2,更简单一点,口算都可以算出67.5×10÷2=337.5。大家一起总结出一个数乘以5,同把这个数扩大10倍后除以2的结果一样,激发了学生创造性学习的热情。
拓展思维,探索未知。在教学中,教师要多创造条件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和时间。例如,教学“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这一特征时,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比一比等多种形式,找出不同方法,调动学生探索新知的积极性,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交流合作,分享成果。教学中,教者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以讲解的形式为辅,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平台。比如教学“梯形的认识”这一课,组织学生开展大讨论,由学生们自己去寻找总结。通过对平行线、距离、垂线、梯形的高等概念的反复理解,学生们终于得出:梯形的高可以画无数条,两底间任何一条垂线段的长都是梯形的高,因为梯形的两底是平行的。这一即时生成的结论,就大大提升了学生对于梯形高的定义的理解。
求异多样,开拓新路。发展求异思维是激发学生创新潜能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利用不同方式启发学生提出不同想法及思路,拓展学生思维空间,进一步多样化开拓创新方式。比如教学“乘法的意义”时,学生在掌握知识点后,教师出示:用简便方法运算0.9+0.9+0.9+0.9+0.9+0.4,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得出两种不同的方法:(1)0.9×5+0.4,采用新的知识“乘法意义”计算;(2)0.9×6-0.5,考虑到一个隐藏着的0.9,开拓了思维的空间,以变异的见解,大胆打破习惯性思维,不断灵活地生成各种新颖的解答方式。
(梅江区芹洋梅州中学小学部 曹增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