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左联”烈士蒲风遗孤黄安榕:50年勇往直前的精神追寻

[复制链接] 0
收藏
0
回复
616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835 天

连续签到: 6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6-10-28 19:12:5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千里邮缘 于 2016-11-6 12:39 编辑

            
           左联烈士蒲风遗孤黄安榕:50年勇往直前的精神追寻                            
                             闽都大家系列报道之十五〖转帖〗

                 本楼主转帖前言—
            
            1940年8月的一天,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梅县松口国光中学教师蒲风偕同怀着身孕的妻子谢培贞,在松江码头秘密乘船出发,前往千里之外的皖南新四军驻地。次年3月,谢培贞在安徽省天长县新四军二师生下一个女婴,起名安谷(后改名安榕)。
           这个女孩生不逢时、命运多蹇,1岁丧父,12岁丧母。她历尽苦难痴心不改,沿着父母的足迹奋力前行。“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她成为著名作家、福州文坛的掌门人。从这个意义而言,她又生逢其时。黄安榕不愧为“拿枪的诗人”蒲风的女儿,是客都梅州的光荣和骄傲!
          如今,她年逾古稀,依然豪情不减、建树颇多,是八闽大地的一位社会活动家。
         为让家乡人民更多地认识和了解黄安榕同志,现将“闽都大家系列报道之十五”转帖如下,并致崇高敬意!




       2016-10-24 18:03:24    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邱陵
  【人物名片】
  黄安榕,国家一级作家,1941年出生,汉族,广东梅县人。1966年毕业于福建艺术学院戏剧编剧大专班。曾任福州市文联副主席、福州市作家协会主席。现任福州市作家协会、福建省通俗文艺研究会、老子研究会顾问、福建省陈文龙研究会会长、福州市楹联学会常务副会长等,是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新诗歌社、冰心研究会、福建省楹联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作家协会荣誉委员、福州市陈靖姑文化研究会顾问等。
  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在国内外发表作品300余万字。创作以散文为主,兼其它文体。1995年被中国通俗文学研究会评为优秀活动家;1999年获福州市人民政府授予的“福州市地方志优秀工作者”称号;2000年荣获“福州市‘十佳’文艺工作者”称号。
  【代表作品】
  主编出版《他们在谱写未来》、《情系蓝色国土》、《爱上层楼》等50余部报告文学,诗歌、散文集;合作编著、注释《蒲风选集》(上、下册)、《金婚岁月》、《云海长河》,《立雪传人游嘉瑞》、《蒲风传》、《黄峭传》等9部。30余篇(部)作品荣获文化部、省市级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
            
   “左联”烈士蒲风遗孤黄安榕:50年勇往直前的精神追寻
黄安榕。
  福州新闻网记者 邱陵
  她,生于书香世家,命运之轮却碾碎了幸福的家庭——1岁丧父,12岁丧母,从此孤苦无依,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走上文艺道路;50年不忘初心,奔波游走于大半个中国,搜寻父亲的资料与作品,用尽工作之余的全部精力,用一部上百万字的《蒲风选集》和一部57万字的《蒲风传》刻画父亲短暂而光辉的一生;步入暮年,她精力不减、笔锋益雄,22万字的《立雪传人游嘉瑞》、20万字的《血脉——禾坪大贤黄峭传》等著作相继问世,声震文坛……她就是长居福州的著名作家黄安榕。
  父爱的缺失使黄安榕的心灵永远残缺一角,而成为人生中最大的缺憾。但是,在动荡的年代里,她却凭顽强斗志与艰苦卓绝的岁月相拼,用勤奋的双手开掘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痛苦是过,快乐也是过,何不扬起笑脸,面对苦短人生。”与黄安榕接触过的人,都会被她开朗乐观的谈吐风格所感染,而生活中的她从不骄奢,不以革命者、烈士子女自居。与她私交甚笃的福建师范大学教授陈卫评价说,“她继承的不是父亲的荣誉,而是父亲的创华和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左联”烈士蒲风遗孤黄安榕:50年勇往直前的精神追寻
1962年黄安榕在北京留影。
  书香世家,从小酷爱文学和阅读
  黄安榕曾任福州市作家协会主席,家有藏书万余册。走进黄安榕的家,好似来到家庭图书馆,书柜、客厅、卧室、阳台、阁楼,坐在家中任何角落,都能随手翻阅书籍,“看书就是人生一大乐事”。
  上个世纪40年代初,炮火纷飞,社会动荡,许多家庭面临吃不饱、穿不暖的困境,能被送去读书的孩子为数不多,可以读书的女孩子更是寥寥无几,而黄安榕是幸运的。
  “文学的这颗种子,是母亲种下的。”黄安榕回忆,她的外祖父谢大祉是福建省图书馆首任馆长,家里也有不少藏书,母亲谢培贞受此浸润熏陶,故而悉心栽培黄安榕,让她从小养成读书的习惯。
  解放前,黄安榕在一所私塾读书;解放后,读到三年级则插班到福州市模范小学。黄安榕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她的文学之路起始于母亲买回来的小人书和美术画报,后流连忘返于省图书馆少儿阅览室,《安徒生童话》、《格林兄弟童话》、《钱塘江民间传说》等都让她看得入迷。11岁时,她就读完了《石头记》、《水浒传》、《暴风骤雨》、《安娜•卡列丽娜》等经典名著。
  “50年代初,夏天炎热,不像现在有空调这么舒服,我就把竹席铺在地上,把自己卷成春卷状,躲在里面看书。”黄安榕露出了烂漫的笑容,“直到母亲下班回来连叫数遍,才恋恋不舍地起来吃饭。”
  幼时的她兴趣广泛,除了喜欢读书,还喜欢画画,是当时全校唯一一个参加美术兴趣小组的女生;也喜欢唱歌跳舞,热爱表演,曾是少年宫合唱团的一员,一曲欢快活泼的《牧童舞》让老师们记住了这个爱笑的女孩。
                                                                               “左联”烈士蒲风遗孤黄安榕:50年勇往直前的精神追寻
      
1963年12月,饰演《年青一代》萧奶奶角色留影。
  烈士遗孤,21岁起立志为父编选集
  1958年,黄安榕在高中招生的作文考题《给毛主席的一封信》中写道:我有一个理想,要完成死难烈士父亲的未竟事业。2011年,在黄安榕创作出版的《蒲风传》后记中,她说:“为我父亲蒲风写一本传记,这是我由来已久的心愿。”
  黄安榕是蒲风唯一的女儿。1941年,黄安榕出生在安徽省天长县新四军驻地,父亲去世的时候,她才1岁多。
  蒲风,原名黄日华,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和“中国诗歌会”的发起人,著名革命诗人,一手拿笔杆子,一手拿枪杆子,投身于抗日救亡的洪流之中。
  上世纪30年代的诗歌界,中国诗歌会作为新兴的主要力量,提出街头诗朗诵,提倡诗的大众化。作为主力军之一的蒲风,在大众化诗歌创作上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诗人之一。皖南事变后,蒲风所在的江北根据地缺医少药,长期带病工作的他最终没能熬过肺病的折磨,于1942年8月逝世,年仅31岁,新中国成立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蒲风去世后不久,日本侵略军准备对我华中敌后解放区大举扫荡。为了保存革命力量,解放区实行“精兵简政”,组织上动员一批老弱妇孺暂时离开,返回原籍。母亲强忍悲痛,抱着不满两周岁的黄安榕在地下党的掩护下返回福州娘家,度过了艰难的离乱岁月。
  可是不幸的很,外婆不久就去世了;而母亲也因罹患白血病,于1953年离开人世。12岁的黄安榕从此成了孤儿,被一个女校长收养。
  1963年12月,在省艺校闽剧编剧班求学期间,黄安榕在《年青的一代》话剧舞台上扮演萧奶奶大获成功,后来她在剧照背面写下一段台词自勉:人生也跟走路一样,摔倒了,遭挫折,总是难免的,但只要你是硬汉子,就是有天大的困难,也挡不住你前进的脚步。
  “小时候,我对父亲的一生了解甚少,当我长大后,我才从书架上,从母亲的书信中,找到父亲生前的战友臧克家、王亚平、吕蒙、雷石榆、黄宁婴等人,从他们的回忆和文献资料中,渐渐了解了父亲那不平凡的一生。”黄安榕说,为了使父亲的作品得以流传,她从1962年开始着手搜集父亲的遗著,立志要为父亲编选一套《蒲风选集》。那年,她21岁。
                                                                              “左联”烈士蒲风遗孤黄安榕:50年勇往直前的精神追寻
      
《蒲风传》、《血脉——禾坪大贤黄峭传》书作。
“左联”烈士蒲风遗孤黄安榕:50年勇往直前的精神追寻
1991年8月,北京,与臧克家合影。
  精神追寻,用50年重构父亲光辉形象
  作为女儿,黄安榕只能通过解读各种不同叙述风格的文字,把父亲从过去的时空中唤回,用重构的父亲形象和自己心灵对话。她的血液里流淌着父亲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使她坚持用工作之余的全部精力去完成对父亲一生的刻画。在半个世纪的风雨泥泞中,她沿着父亲的足迹痴心不改奋力前行,一直活跃在福建文坛。
  蒲风一生漂泊,他的作品大多散失在全国各地。为了搜集父亲的珍贵遗作,1962年8月,她第一次出远门,回到故乡梅县。当地派人专程送她回乡与年近七旬的老伯母相见,并通知梅县文化馆、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帮助找遍了县存的所有书籍。海内孤本《林肯•被压迫民族的救星》就是在那种情况下发现的。
  此后,她曾三次外出,足迹遍及梅县、广州、上海、天津、北京等地,拜访父亲的生前战友。时任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正在广州住院治病的李得奇,获知前来探望的是蒲风的女儿,立即抱着嚎啕大哭:“见汝如见蒲风兄!”
  后来,黄安榕和家人,一有外出机会,也会去访问与蒲风打过交道的老百姓,会上图书馆查找蒲风当年发表而今散落各地旧刊上的文章。
  在搜集整理资料时,黄安榕有不少新的发现。比如,聂耳创作的新歌剧《扬子江暴风雨》中的《码头工人歌》的词作者并非田汉,而是出自蒲风1933年发表的诗歌,后给毛泽东去信说明,最终得以更正。
  23年后,1985年6月,100多万字的《蒲风选集》(上、下两册)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又过了26年,在海峡文艺出版社再次鼎力支持下,黄安榕出版了57万字的《蒲风传》。这两部著作,不仅描述了父亲波澜壮阔的战斗旅程,也详细记述了蒲风同郭沫若、茅盾、鲁迅、臧克家等人的交往情况,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尤其是厚重的传记,可以视为黄安榕与父亲长达50年的精神交流。透过蒲风及友人们起伏跌宕的人生经历,和平时期的读者能看到,在抗日救亡的热潮中,一批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从文艺战壕走向革命战壕,从爱国大道走上革命征程,关心人民疾苦、国家安危、社会抗争。为了坚持革命理想,不惜付出巨大的代价,包括献出宝贵的生命。
  写这部传记,还发生了一件意外的插曲:为赶上2011年9月9日的蒲风诞辰一百周年,黄安榕计划在5月初旬完稿,但就在书稿收尾阶段,爱人陈松溪因雨天路滑,不慎跌倒,左股骨粗隆间骨折住院治疗。在家人的支持下,黄安榕继续日以继夜地写作,常从黑夜熬到天明,终于如期完稿、出版。
                  
“左联”烈士蒲风遗孤黄安榕:50年勇往直前的精神追寻
黄安榕喜欢摆弄绿植。
  老当益壮,晚年生活重养生赶潮流
  退休前,黄安榕并没有过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创作,因为她的全部身心都放在福州文艺事业发展上。选拔文艺苗子、组织青年演员演出、评选文艺百花奖、率队深入基层体验生活、为本土历史名人撰写报告文学……一项项繁琐的事务让她忙得滴溜溜转。2001年退休后,她才正式开始属于自己的创作之路。
  2012年,古稀之年的黄安榕应南平市政协邀请,参与撰写《血脉——闽北历史名人传》丛书之一的《禾坪大贤黄峭传》。当时已72岁高龄的她克服了种种困难,查阅大量的资料,时常往返于福州和邵武两地,与资深宗亲恳谈,历时两年多,完成了这部20万字的书作,一经问世,好评如潮。
  “现在年纪大了,完成《蒲风传》和《黄峭传》后,我就不再写大部头的作品了,主要写些研究论文,为作者出书写序。”现今76岁的黄安榕一点也没闲着,天天骑车买菜、接孙辈上下学、照顾家人,抽空便在稿纸上一字一句写东西,或者是到各类研究会和福州市老年大学参加社会活动。
  她还充分利用各种间隙时间制定了一套自己的“养生秘诀”。首个秘诀是倒走,每次出门到小区地下车库取电动车的这段时间,来回倒走300多步,“一天600多步,效果很好,长时间写作腰也不酸。”秘诀之二是敲打脚尖:伸直双腿,把两脚的脚后跟靠在一起,双脚大拇指互相撞击,这样的动作她坚持每天做300下。第三则是按摩脚心:晚上看电视时坐着按摩左右脚心各300下,再用拳头敲打脚掌,这是她每天必不可少的锻炼动作。
  此外,黄安榕还在阳台上种了一盆明月草,每天摘3片叶子用盐水洗净,嚼烂后凉开水吞服。她告诉记者,明月草也叫明日叶,福州民间称为“神仙草”,产于印尼与日本,是有名的药用植物,对防治肺病、哮喘、糖尿病、癌症等有一定功效。
  身处互联网时代,黄安榕也喜欢走在潮流前沿,一点不输过年轻人。“家里电视配了个机顶盒,我除了看新闻,就是点播韩剧,太好看了。”黄安榕笑说,自从孙女教她使用微信,她就迷上了,像转发朋友圈、搜索时下热点、呼朋引伴等功能,玩得特别溜,连过年给晚辈的压岁钱,她都是用微信红包支付的。
  不远的未来,黄安榕打算梳理自己的作品,合适的时候能出一本散文选集。“这辈子,我都与文字结下了不解之缘,我会一直写到写不动为止。”黄安榕说。
                                                                                            
                                                                                                 “左联”烈士蒲风遗孤黄安榕:50年勇往直前的精神追寻
  黄安榕与爱人陈松溪合影。
  各方评说2016-10-24 18:03:24    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邱陵
  杨少衡(福建省文联副主席、福建省作家协会主席):《黄峭传》这本传记文学作品挖掘地方人文资源,使一位重要历史人物有了一本集中而形象的长篇传记,可供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这位先贤。于当地的文化建设和扩大影响无疑极具意义。这本也为我省文学作品库增添了成果,弥补了不足,为我省作者致力于本地文化资源的发掘提供了借鉴。历史人物不容易写,写一个大部头尤其难,以黄安榕主席的年龄经历,确是非常难得,值得我们钦佩与学习。
  林国清(福州市晋安区作家协会原主席;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福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副编审):安榕大姐对我的帮助是不遗余力的,比如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她任福州作家协会主席时,我是她的会员。她对会员的创作可以说是关怀备至的,有一次她组织我们去福清采风,我的资望很低,心有胆怯,安榕大姐却一直鼓励我,我才敢下了决心去写了一篇叫《啊,清华,清华》的报告文学,结果还得了征文的二等奖。回忆那个时候,我写的文章最多,发表的最多,得奖的也最多,这都得益于大姐多方面的帮助。
  卓如(中国社科院文研所研究员、福州籍文学评论家):“以现代人来为唐末的名人作传,本来就是一件难度极大的、何况黄峭生活在那样动荡的年代,其难度可想而知,而您勇于承担,而且完成的很好,怎不令人钦佩呢?”黄峭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在那特定的地区,做出了多方面的杰出贡献,确是一个奇迹。作者不仅铺写了他各个方面的成就,而且写了他的机缘、他的勤奋、他的胆识、他的艰辛的历程,人物的风姿就凸显出来,令人感到真实、可信。
  江心福(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原副秘书长;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福建省及福州市作家协会会员):黄安榕是一级作家,是福州市“十佳”文艺工作者,也是十大书香门第。她从事文学创作30多年,过去多半撰写散文、诗歌和报告文学,使我料想不到的是,当她进入耳顺的年龄,会转入传记文学的创作,而一发不可收拾。特别令我刮目相看的2011年出版的《蒲风传》和2015年出版的《黄峭传》这两部巨著,更是把黄安榕推向传记文学创作的高峰。我很佩服也很感动,我认为这两部大作品都为我国文学宝库增辉添色,永远流传。
  钟兆云(福建省党史研究办公室四处处长、福州市作家协会主席):她为人正直、热情大方,退休后仍关心福州市作协工作,勤奋笔耕,时有新作问世,这点特别让人敬重。有着丰富人生阅历和写作经验的黄安榕,继《蒲风传》等传记作品之后,老当益壮,以当仁不让、舍我其谁的精神,再次推出《黄峭传》这部沉甸甸的作品,确实值得点赞。
  陈卫(福建师大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有一种承受父爱的方式是特殊的。在黄安榕的生命中,尚未来得及给她留下深刻记忆的父亲仅以一个名字、一些特殊的影像、一段段在人们口头流传的记忆存在着。黄安榕在传记中贡献了多年积累的采访文字与搜集来的发表在大小报刊上纪念蒲风的文字,作者有蒲风的学生、朋友,采访对象有蒲风当年在新四军驻地的老乡等,这些不同的声音出现,使读者看到的不完全是一个被文学史家塑造出来的革命诗人,或是被女儿深情描绘的父亲形象,而是一个在炮火硝烟、文坛波动和文学教育当中负有多重角色并努力工作着的中国文人形象。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广播台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