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16-7-29 08:54 编辑
关于天伯公、观音寺、玉皇殿的由来简介
座落于梅州市东郊九龙岗上的天伯公、玉皇大帝,始建于明朝万历年(公元1573年),距今有四百余年的历史。这里风景秀丽,前临梅江碧水,后依万刃青山,群山拥抱,气贯相当,斗底归藏,能纵观梅州全景,真可谓是一块风水宝地。素来有“宝殿巍峩上楼三清法界,天香缥缈如游九府神宫”之汉誉。 大概在明朝万历年,民众就在九龙岗上供奉着玉皇赦罪清君。当时叫玉清宫,是极为简易的焚香场所(即是现在的玉皇殿、玉皇大帝)。相距六十余年后,又在玉清宫同座向置下百余丈处,设一个伯公坛。传说是西阳有一姓廖渔翁,在河里打鱼时,捞上一伯公石像,并无介意地抛回河中。过一段时间在上游打鱼时,又捞起这个伯石像,他又无意地将伯公石像抛回河中。事隔年余,廖翁在大埔打鱼时,第一网撒下,就打起这个伯公石像。俗语说:事不过三。廖翁再不敢把它抛回河中,于是带回家里,放在案桌上。当晚即梦见伯公来责怪他,说:我是天上的伯公,并不是河伯公,再不能把我抛回河中。我和你有一定的缘份,应该把我安放在座东向西的高山上,供人们焚香膜拜,承受人间香火,吸取天地精华。还说供奉好后对廖翁和广大民众都会保佑。廖翁铭记在心,于是选取良辰吉日,把伯公安置在此处。当初取名叫《廖善初福裕伯公》,后改名为天伯公。坛上香火,逐渐旺盛。这就是关于天伯公、玉皇殿的由来传说。 然则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文革期间,受极左思潮之影响,僧人-还俗,寺庙惨遭破坏。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灰复了党的宗教政策。为了光显法门,弘扬佛法,由周边群众及善信公推释宏开(杨灼华)牵头重建庙宇,供奉香火。增建了观音殿。铺筑环山水泥路,汽车可直达寺前。山上建有九龙亭、长寿亭、梅花亭、望梅亭等。亭台楼阁,别具一格。又开办有动物园供人观赏,闲情益趣。各种设施,正日趋完善,成为梅州市民晨运动及旅游的亭丽景点。 在党的宗教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寺高正朝着正规、正信的方向迈进,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