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系统过去“只做不说、多做少说”的宣传工作观念,将会很快得到改变。本月17- 22日,国家信访局首次举办全国信访系统新闻发言人培训班,学员包括各省(区、市)和副省级城市信访部门新闻发言人、新闻发布机构负责人等120余人。中国信访系统首次举办新闻发言人培训班,被业内戏称为信访系统的“黄埔一期”。
从“只做不说”到“主动发声”
“只做不说、多做少说,是信访部门的老传统。”国家信访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张恩玺坦言,对所做的工作羞羞答答、遮遮掩掩,产生了许多误解和误读,一些“道听途说”大行其道、个别“专家解读”混淆视听。
对于原因,张恩玺解释为“三怕”:怕说错话、怕成热点、怕泄秘密。
由此也造成一些地方对信访工作“失声”。此前,除少数几个省份外,我国大部分地方信访局不仅没有固定的新闻发言人,也没有召开过信访新闻发布会,甚至鲜少与媒体接触。
张恩玺对新闻发言人讲话时直言,此前的一些涉信访舆情事件发生后,多次最需要发声的时候,基层和部门却成了“沉默的羔羊”。在张恩玺看来,在“人人都有麦克风、都是通讯社”的新媒体时代,“只做不说”的思维已无法适应。
“最近发生的黑龙江庆安枪击事件,迅速被公众‘ 围观’,过程激烈,衍生出次生舆情事件,信访部门也‘ 躺着中枪’,被‘ 新闻搭车’,当事人被说成‘ 上访人’,实际上八竿子打不着,好像一有点风吹草动,信访部门就是当然的‘冤大头’。为什么要等到事件炒作了几天后才公布视频,以正视听?”培训第一堂课上,张恩玺主讲,直接抨击地方系统关键时刻“失声”。
正因如此,信访系统也开始强调主动发声,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南都记者获悉,我国信访系统新闻发布工作常态化是在党的十八大以后,今年首次在省级和副省级城市层面全面设置新闻发言人,部分地市的信访局也设置了新闻发言人。国家信访局要求,6月30日前,县级以上信访部门都应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原则上市县两级由信访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
“培训班的开班,是全系统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的重要标志。”张恩玺告诉南都记者。
现场模拟采访,信访官员被问得冒汗
培训邀请了国新办、新华社、全国公安文联、国家行政学院、人民大学、北京市新闻办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学者讲课。组织发言人实地观摩了外交部新闻发布会。课堂上,学员们都要进行发布会现场模拟实战,广东乌坎事件、雾霾、PX项目引发公众散步、校车坠河等热点事件,也都成为模拟演练的课题。
“你家里有空气净化器吗?”“您作为分管副市长,是因为与普通公众一起面对雾霾,所以不买吗?”
主讲人之一、壹读传媒总裁兼总编辑马昌博接二连三抛出刁钻问题。而当扮演“保定市环保局长”的河北保定市信访局副局长王再兴回答完不用空气净化器原因后,马昌博又继续追问:“怎么看待雾霾导致疾病”、“为什么不能确定”等问题,以至于模拟电话采访的王再兴连说“不好意思”,挂断电话再度回到教室时,满脸通红,大汗淋漓。
中国各级信访部门新闻发布将会常态化
去年公布的国办100号文件提出,国务院各部门中,与宏观经济、民生以及社会关注事项较多的职能部门,原则上至少每季度举办一次新闻发布会。国家信访局并不在其中。
“信访局虽然不在名单中,但我们一直按照这个要求做,去年就开了4次新闻发布会,今年也要准备开”,张恩玺接着透露,今年全国信访系统的发言人制度将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年底前,省级信访部门还将分别组织一次培训,培训到县级以上信访部门新闻发言人,将由主要领导亲自授课。
据张恩玺透露,下一步,国家信访局将要求各地信访部门必须定期不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实现新闻发布工作常态化,并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包括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等,国家信访局还将定期考核检查,以此推动信访系统的新闻发布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