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坚决反对腐败,防止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腐化变质,是我们必须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反腐败高压态势必须继续保持,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对腐败分子,发现一个就要坚决查处一个。要抓早抓小,有病就马上治,发现问题就及时处理,不能养痈遗患。要让每一个干部牢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道理。“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领导干部要心存敬畏,不要心存侥幸。(新华社1月14日电)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季氏》)意思是,见到善良的,努力追求,唯恐赶不上;见到邪恶的,尽力避开,就像怕将手伸到开水里似的。有这种“善”值得追求,这是中国仁义道德的戒律。然而,有一种“公权”谁该警醒?各级官员如何依法规范个人的道德行为?如果没有法律法规严格规范,道德就会因为没有约束而失去自控能力,甚至会导致个人的道德行为成为脱缰的“野马”触犯法律红线。“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因此,要约束官员的公权,就要放开公众的监督权,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从党的十八大以来查处的腐败案件看,一些官员之所以走上违纪违法犯罪道路,原因诸多,但就主观原因而言,主要教训就是经不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道德滑坡、官德缺失。这些腐败官员往往都是从管不住自己的权力欲望开始的,直至频频发生的“小官大贪”“大官巨贪”的现象,分析原因无非是对官员的权力缺少有效的制约和监督的手段,缺少有效监督制约的制度,自然就会有“苍蝇”变成“老虎”的腐败蜕变。
古人云:“居官守职以公正为先,公则不为私所惑,正则不为邪所媚”,这是我国古圣先贤把为官处世的道理诠释的如此透彻。对如今各级官员来说,权力、金钱、美色各种诱惑越来越多,只有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固本强身,防微杜渐。做到不因权重而失重,不因权轻而自轻,面对诱惑不丧失道德底线和法律红线,不滥用手中权力,不迷失执政为民的方向,才能确保权力行使不偏航向、不越轨道、不出方格。“择善必精,执中必固”,做到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
“世人都知权力好,要知此物双刃刀;用权分清公与私,不是如此祸先遭。”这是历代明君贤士对当官者的警告和训诫。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做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如果正确行使权力,使之成为“公器”,就会利国利民,在履行执政职责中更好地实现为人民服务;如果滥用权力,使之成为“私器”,就会祸国殃民。习总书记强调:“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习总书记剑指“公权”,意在警醒各级官员“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做官的标准应当比普通人更高一些,做官先做人,做官一阵子,做人一辈子,既要干干净净干事,又要清清白白做人,才是每一名官员应有的底色和本色。(文/宋丞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