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晒江南 于 2015-8-23 18:10 编辑
佛不度人人自度,佛也不能度江南新区,只有看她的造化了。
前些日子几次到梅州,上下皆在热烈讨论这事,我默默的听,今晚看到规划图,不得不说,就说给自己听,也心安些,毕竟,童年的一段好长的日子,四十年前,我客居在江南。
我的观点是,在江南新区的问题上,可以大胆设想,但要小心求证,要有个长期性的论证过程,万万不能急,步子要稳,宁愿缓点,才可能走好,才可能走得远。
江南新区建设对于梅州,不亚于三峡工程之于中国,不亚于英法海底隧道之于英国和法国。三峡工程论证百年后上马,现在看来仍觉得仓促;英法海底隧道更是从拿破仑时期开始构想。
涉及到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这几点是权重点:有无可行性、有无迫切性、有无能力办、有无与之相当的效益,古人所言,是否天时地利人和。
比照江南新区,意图是建一个大型新型城市综合体,经营城市;规划和征地由政府先行,开发商建设并从中赚取利润,产品由企业个人或政府购买,达到规划中的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没有经过长期周密论证的情况下,这更多是一厢情愿,是一种率性而非理性,即使成功,也是一种侥幸。结合梅州的实际经济地理状况,在江南新区上,是来不得任何侥幸心理的。
首先,在可行性问题上,除了环评及政策法规划许可外,我更关心,本项目的实施分几个阶段,具体要多长时间建设,多长时间可以交回给市民使用?最关心的是,本项目的用地成本要多少资金,建设要多少资金?开发商付出土地出让金后,如果囤地或变相囤地怎么办?市场是最强硬的手,到时,为了利益,开发商要变相囤地,就是天皇老子也没奈何。作好了这方面的准备没有?还有一种情况,烂尾或部分烂尾怎么办?
其次,有无迫切性?江南新区有点类似于升级版的三旧改造,但经过二十年的发展,这个城乡结合部到目前来说还是宜居的,与广州的城中村有天壤之别。且随着广州大桥开通,已经在海舤手里的芹黄地块,也是一个大量体的城市运营项目;目前,江北片又在大模的开发。这样看来,五、七年内,先做好北片和东片的开发,江南新区这个宝地留到最后进行,可能会比较从容。
第三,有无能力办?这个问题和可行性有内在联系,我们应清醒的看到,全球性的经济下行尤其是中国的经济下行,将是长期性的,有可能三年、五年,甚至超过十年。梅江区财政包括梅州市财政有无能力承担这一庞大的城市运营体的前期投入及建设费用?任何把希望寄托在一两个开发商或一两个小项目的成功上,都是不稳妥的。北京浸城,更拷问着一个个即将开工和规划中的项目,你的基础设施是否有足够的投入过得了百年关?
第四,有无对价或更高的回报,与百姓的愿景是否相符?当下群众以为,三、五年内一个崭新的现代城市就将为百姓享用。而事实证明,一个新城,从规划到建设到成熟,没有十五年时间,是办不到的。三五年中,也许有几个小项目完工,大部分项目还是一片泥地,到处还是工地。另外,梅州市的地理人口结构决定了梅州城市人口不可能几何级数增长,外出人大部分在本家乡本县置业,梅城对丰顺五华大埔的吸引力也不是很大,交通的更加便利,梅城对下边县城的吸引力更低。梅城在可预见的将来,也不可能有大量外来人口迁入居住。换言之,即使能在规划的时限内建设成江南新城,到时会不会是一座人气不旺的空城?
江南新区这个项目对于地少山多,偏僻闭塞,经济薄弱的梅州来说,是一个不容有失,只能成功不能烂尾的项目,我们准备好了么?我们有足够的自信么?
汪洋书记上次梅州留话,说城市要有特色,要让人记得住,我想,如果那晚他在归读公园散步,是足以让他留恋的,他对梅城会有另一种积极的看法,而江南新区建成后,也不一定是让人记得住的。汪洋书记这次在梅州说,百姓的幸福是工作成功与否的一个标尺。幸福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但它很多时意味着从容、淡定、实在,人如此,做事亦如此。
除了前述经济下行期应认真考虑外,政府的政策持续性也是一个考量要点。一个十五年的项目,现任政府能否保证下一任政府能接好这个接力捧,而不会另外开花?
总而言之,为政一方,造福一方。量力而行,量体裁衣。不求多,不求大,千碑万碑不如百姓的口碑,惠州有苏堤、潮洲有湘子桥,梅州有程乡。
说了那么多,哪怕是杞人忧天,也是一已之言。想起黄万里,他没能阻止三峡工程的上马,但他起码没让这个工程更加糟糕。2012-8-20凌晨微风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