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廪食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复制链接] 0
收藏
3
回复
2324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3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2-7-16 20:46: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Enid_Collins 于 2016-6-8 08:05 编辑


之浅论



穆先生提到,“文化的第一层,也是文化之基层,便是上述经济、政治、军事三项。此一基层安定了,才能发展到其他阶层。如文学、艺术已是文化之第二层,即文化之中层,等于树上开了花,必须有根有干才始能开花。由是进到文化第三层,即文化之上层,乃有宗教信仰。”这句话正如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一般。经济是最基层的基础,关系到普通人民的生活水平,再延伸到国家与社会的经济发展,进而巩固政治领导和军事保障。在经济基层安定后,才得以发展文学、艺术、科学、教育等领域,再由一个社会群体的各领域形成文化体系。如此,想要深入研究文化,绝离不开经济基础。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基础,有了“物质”的创造,才会有“精神”的演绎,基层即物质,上层即文化,离开基层谈上层,也不过是“凭空而论”。精神文化的发展,应由物质文化这个本质谈起。

穆先生在《中国文化与世界人类的前途》中的思想,与马克思的《资本论》、达尔文的《进化论》存在相当程度的分歧。在我看来,其提到的“以偏概全”、“凭空立论”等批判未免过于偏激。《进化论》是通过客观物质的演变过程来表达物种的起源,是一种极富客观性和哲学性的科学论著,也让人们深刻的认识自然界物种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可以说,《进化论》极为深刻的支持着哲学中客观唯物主义的观点。《进化论》讲述人的自然属性,讲述人类物质文化的进化过程,有了物质文化的不断演变,才会有精神文化的不断发展。譬如人类从钻木起火开始,便有了熟食,从而让人类的大脑不断进化,少吃了生肉,便少了野生动物的残暴,通过群居与交流,便不断有新的创造,人类的思维也不断得以拓宽,逐渐形成了社会意识,再发展成精神文化,形成人类文明,即构建起了“上层建筑”。如此,人类便有了区别于其他动植物的社会属性,而人类的思想,何尝不是取决于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古代的孔子、印度的释迦、西方的耶稣等人的思想,本质上何尝不是来源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来源于当时人们的思想、行为活动和生活方式,而人们的思想、行为活动和生活方式,正来自当时社会群体的生产活动,而中国历史上长期以来,一概以最为古老的孔孟学说视为至上之物,与中国各朝代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缓慢乃至迟滞脱不了干系,这是因为中国古代社会的物质生产活动一直发展极为缓慢,社会意识更处于固守自封的状态,加之古人的观点尤以孔孟为根本,很少再以当时所处的社会形态去构建“上层建筑”,而到了现代,中国面对世界,社会生产和人类活动变化甚大,社会意识也随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乃至出现反孔反孟的现象,这是历史所趋,孔孟之文化这等“上层建筑”已不再适合当今的“经济基础”,如此,若中国人勇于摆脱孔孟之束缚,构建符合当代的“上层建筑”,谁说今天不比百十年前进步,以后经济基础继续发展,谁说百年后的哲学家、文化家不如百年前!如今有了经济基础,所缺的只是“构建”上层建筑的行动。

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最大的差异之一就在于,西方不以古人之言为至上,重视客观合理性,合理则取之所用,不合理则弃之不用。西方人敢于不断质疑前人之成果,将合理的理论加之延伸扩展,因此西方从不缺乏创新,不缺乏深厚的经济基础,否则,马克思又何以以西方的社会意识形态创作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何来凭空立论之说?西方人表面上偏重于物质,但西方人的精神文化又怎如中国有古代悠长的精神文化之鉴?西方人缺乏的是构建方式的借鉴,中国人缺乏的是构建的主动性,如此而已。

再说到马克思的《资本论》,哲学中讲到,矛盾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彼此又相互依存。有矛盾的发展才有新事物的产生,这里的新事物包括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而矛盾要变化和发展,就不能缺乏矛盾的斗争,马克思把人类分阶级,把人类历史分为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正是对人类各阶段的社会发展形态作客观的区分,以站在更高的角度构建“上层建筑”,而避免仅以当今社会形态以偏概全。何来浅薄之说?“以物质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作标准来批判人类的一切高下。不论文学、艺术、宗教、哲学、政治、法律,都是等到而下之,为生产工具与生产方式所决定。”正如穆先生之定义,生产方式,就是文化之基层,没有生产方式的研究,又何来文学、艺术、宗教等第二层次发展的剖析。穆先生的言论,未免过于自相矛盾了。

经济基础是变化的,当它处在相对稳定的阶段,在量变和部分质变的时候,也要求上层建筑发生相应的变化和进行局部的调整;当某种社会形态已经走向腐朽,生产关系严重地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就会同生产力发展所引起的经济基础的变革的客观要求形成尖锐的对抗。要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对上层建筑加以根本的变革,建立适应新的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上层建筑。中国一百年来不断经受西方文化的冲击,正是由于中国古代的精神文化逐渐不再合适当今的社会形态,中国人对自身文化的构建方式已日益缺乏,在世界大社会的环境下,缺乏自身“主见”,对西方文化趋之若鹜。

最可怕的战争不是物质侵略,而是文化侵略,当一个民族的文化被侵略得体无完肤时,这个民族,也就名存实亡了。


【作文】“仓廪食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经济与物质条件好,精神文化就发展,反之,则不能搞好?可以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经济与文化、物质与精神更令人困惑的问题了。
依据马克思理论,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大基本领域。其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首先经济的发展是精神文化发展的物质前提根本保证。经济的发展可以换取各种各样的物质有了这些物质,可以改变你的生活,改变你的心情,改变你的地位,改变你的形象。物质确实是世界上最坚实的基础。物质主宰着社会的发展,也主宰着人的感情和意志。没有物质,便无法得到维持生命的元素,更谈不上精神文化的满足。

不错,现代人的生活离不开物质。但是,人类社会如果被物质笼罩,被物质统治,被物质覆盖,那也许是文明的末日。我相信,有些古老的法则,大概永远不会变化。物质的富有,决不等于精神的富有;物质的贫乏,也不等于灵魂的贫乏。精神的财富,物质无法标价,譬如高贵的人格、坚贞的爱情、真挚的友谊、美好而伟大的艺术……在这个世界上,还有比物质更重要、更珍贵的东西。没有物质,精神文化也照样发光发亮。
恩格斯依据人的需要层次,将生活资料分为生存资料、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在这三个需要层次中,生存需要是为了维持人的生命和延续后代的需要,享受需要是在生存需要基础上更高级的需要,发展需要居于最高层次,只有前两种满足了,才能有第三种需要的满足。其实,精神文化的发展不仅取决于经济的发展与物质的充实还取决于社会环境、个人心理、教育程度等多方面原因。粗茶淡饭、自给自足的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精神文明并不都发展得很落后
一个只追求物质享受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经济社会越发展,越要重视精神追求。一个民族,只有文化体现出比物质更强大的力量,才能造就更大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只有经济发展体现出文化的品格,才能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
伟大实践呼唤伟大精神,优秀文化熔铸精神财富。当前我们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文化建设也正迎来一个繁荣发展的黄金期。让我们切实增强先进精神文化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在奋力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中,不断提高全国人民的精神素质和精神境界。


签到天数: 57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沙发
发表于 2012-7-16 21:06:51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常住居民I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7-17 10:40:5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乾男 的帖子

谢谢你的抬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地板
发表于 2012-7-17 18:04:13 | 只看该作者
文化的第一层,也是文化之基层,便是上述经济、政治、军事三项。此一基层安定了,才能发展到其他阶层。如文学、艺术已是文化之第二层,即文化之中层,等于树上开了花,必须有根有干才始能开花。由是进到文化第三层,即文化之上层,乃有宗教信仰。
这句话说得太特么的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广播台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