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观音山 文/廖是添 一树树愿意拿出清凉,拿出最新琼酿的绿叶,呼喊我们的脚步,远离闹市,远离无休止的竞逐,深入观音山这方没有生活的坚硬,没有弱肉强食的尖锐,只有草木清香,只有鸟儿轻唱的圣地。这样的遐想多次冲击我们的思维后,整天绕着柏油路与水泥路打转的脚,就再也拗不过五月丝雨的邀请,成功伙同青春撑开,曾经多次为我们抵挡风雨的遮阳伞,揭开了观音山之旅。 雨中的观音山,雾是书不够的纱幔,它随意的一笔涂白,总让人游目凝思:浓的似谁家忘了收起的棉絮?淡的又是谁家升起的炊烟?微风轻拂,一座座峰岚,就像盛产白纱的绿色基地,一重重拽出曼妙的轻纱,不断开裂、生发、组合、延展,雨丝抽不尽,清风运不完。 不过这还不是观音山的灵魂,观音山的灵魂,一是那无处不在的禅,一是那凝碧的山灵动的水。 观音山的山虽然不甚高耸奇峻,水虽然不甚壮阔雄浑大气磅礴,可正像刘禹锡《陋室铭》所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相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初入中土时首处停留之所,便是这观音山。山顶观音古寺,始建于盛唐,因有观音菩萨幻化三十六法身之说,故千百年来,青灯不熄,香火不断。雨中登观音山,虽少了晴日里鸟雀此伏彼起的和鸣,静卧高坡看云蒸霞蔚云卷云舒的乐趣,却多了无掩无遮涤荡胸襟的清新纯丽。雨洗刷过的青山,一尘不染,枝叶上残留的雨滴,晶莹剔透,如珠似玉,展眼眺望,碧绿处更见碧绿,灿烂处尤显灿烂。 观音山的水除却传说神奇的感恩湖微澜不起浩阔谈定外,就要数那从普渡溪顶端飞流直下的三十六级瀑布最见灵动了,清凌凌的山涧水从380多米的高处涌落,时分时合,飞珠溅玉,空灵澄澈,如梦似幻。置身其中,你不自觉就会吟起李白的诗来:“日出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观音山的禅意,不但游客于佛道两教和谐相长的寺庙广场走动时会有所触动,就是游客徐行于山间每一处别出心裁的景点时也会油然而生。你瞧佛缘路、普渡溪、菩提径、耀佛岭、仙宫岭、感恩湖,睹名思义你心中脑海冉冉升起的除了美景的熏陶,自然有一种无声的感召力,神奇唤醒你积德向善的天性。 雨中的观音山,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就像淅淅沥沥的雨滴,数也数不清;它也许不会说话,但它会以脉脉的气韵痴缠住你的脚,锁住你的魂,让你远离凡尘的身心流连忘返。 2012.5.27.梅州. |